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免费下载樊登读书,樊登读书破解版2021

文字/心与海

最近正在播出的《小欢喜》人气持续上涨,剧情太真实,戳中了千万家庭的痛点。

其中,单亲妈妈宋倩引起的争议最大。为了照顾英子的学习,宋倩干脆辞去了重点高中物理老师的工作,宁愿做补习班老师,这样他就可以在英子身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正是因为宋倩付出的更多,她对英子的控制也是理所当然的。她不允许英子吃垃圾食品喝垃圾饮料,也不认同英子的高乐趣,去天文馆当评论员。

在学校举办的谈心会上,瑛子鼓足勇气再次问父母:“我真的希望你们能考虑一下我考上NTU。”

然而,宋倩立刻激动地站起来反驳道:“你想趁机离开你妈妈,不想让你妈妈照顾你吗?”

英子的眼泪立刻就下来了。看到这一幕,真的很疼英子。为什么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么难?

据说在接下来的故事中,英子终于受不了了,做出了跳海的举动。我不知道父母是否能在那一刻醒悟,不应该如此控制孩子的生活。

有多少孩子被父母的控制欲伤害过?

《不好说特想听》的第四期节目,一个27岁的小男孩,每天在家里摄像头的时候就闯了进来。

每天,我别无选择,只能解释说我父母有指纹,他是被迫给的。

小时候,我每天都含着泪说:“你从小就没觉得没有门锁,是两个洞,包括破译你的很多密码,检查你的手机。”

然而,在他18岁的时候,他的父母每天都把他推出去,让他赚钱养活自己。然而,他的父母并没有停止控制他,仍然想每天按照他们的想法生活。

tyle="font-size:15px;">天天对妈妈控诉说:“我每天活得像傀儡一样,我每天在外面带着面具活,回家我还要带着面具活,我要伪造成我妈想要的样子。”






拆门锁、砸手机、看日记、进洗澡间、跟踪……这些手段让天天的内心一直没有安全感,所以他行为上想尽办法逃离父母,心理上却对父母充满了怨恨。


著名心理学家许添盛说,一切“问题”都根源于,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启发,用怀疑代替信任,让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找不到爱。


父母总打着爱孩子,甚至是为了孩子好的旗号,以他们认为的方式来操控孩子的人生,小到吃饭穿衣,大到学业工作的选择。


这样的父母从来不会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来尊重,甚至孩子表示反抗的时候,还指责孩子不识好歹,伤透了孩子的心。






父母要学会放手给孩子空间


用心理学术语来解释控制欲,是指对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个人在一定程度上的绝对支配,不允许意外或者是有其他差错。


父母对孩子是最容易产生控制欲的,因为父母的本能是爱孩子,爱孩子就希望孩子样样都好,但是孩子什么都不懂,父母很自然地就想包办孩子的一切。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指出,我们常将“做什么”视为爱,但很多时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爱。


太多的时候,做父母的需要提醒自己,控制住自己干预孩子行为的冲动,因为太多的干预是不必要的。




曾经我也是舍不得放手的妈妈,儿子由我一手带大,他的吃喝拉撒睡,样样都是我操心,而越长越大的儿子,却渐渐对我的安排心生不满。


我说每天早上吃一个水煮蛋有营养,儿子却说天天吃早就吃够了,撅着嘴不肯吃,我生气地训他:“我辛辛苦苦给你做饭,我还不是为你好吗?”


10岁的儿子却怼我:“我不要你为了我好,我又不是你的私人物品。”一句话噎得我哑口无言,冷静下来想一想,儿子说得没错呀。


现在我会变着花样给他做煎鸡蛋、炒鸡蛋还有荷包蛋,让儿子有选择的空间,我也更懂得逐渐给他自由的权利。


当父母认识到爱孩子,就是要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做主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放手,目送孩子一路远行。






爱孩子是让孩子做自己


知乎上一位名叫“桐汐汐”的用户控诉妈妈从小到大对她的控制,不允许她交朋友,不准看电视,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不准做其他任何事情。


穿什么衣服要妈妈同意,QQ号跟妈妈手机绑定,这样近乎窒息的生活让她实在受不了了,大学选择了离家千里的东北,并且发誓坚决不会家乡发展。


然而她现在经济独立了,却还要受父母控制,就连她想看五月天的演唱会,都被妈妈电话阻止,因为妈妈觉得看演唱会浪费时间!


其实,每一个孩子出生以后,就要逐渐跟父母分离,从完全依赖父母成长为独立的人,而控制欲强的父母却不允许孩子成为独立的人。




孩子被父母控制过多以后,必然会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完全放弃独立人格,一辈子依赖父母,活成父母的傀儡。


另一种是剧烈反抗父母,父母说什么坚决反对,想尽办法远离父母,走得越远越好,甚至不惜以生命作为代价,英子就是这一种。


有人说,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并不是说父母生下了孩子,就有权利掌控孩子的人生,那不是爱孩子,那是害了孩子。


期待所有的父母能警醒自己,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让孩子为自己而活,孩子的生命才会焕发出更多的光彩,才会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