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日报首席记者傅
早上9点,一个“大金杯”停在二七区金乡花园门口,里面装着700多公斤新鲜蔬菜。中午,这些菜将被分类、打包并分发到居民家中。
配菜的负责人之一是22岁的高林,他是金乡花园的主人,也是小区外一家果蔬连锁超市的老板。由于社区关闭了,他不能离开房子。他想让店员把点菜送到他家,但被物业拦下,希望能为社区900多名居民提供日常所需。
在“10公斤大米24元”“4公斤桃子10元”“3公斤洋葱5.9元”“4.5公斤大白菜10元”的条件下.“涝疫”,这个价格被社区居民普遍接受。
“他们都在一个社区。没想过靠团购赚钱。洪水刚过,疫情又来了。今年生意难做,得让邻居吃饭上菜。”高林说。
(工作人员正在卸菜)
小区被封,他给居民开启“配菜”模式
7月31日凌晨,受疫情影响,金乡花园正式关闭,锅在业主群中爆炸。高林来不及关注群内的信息,就赶紧给队长刘喜定打电话,让他多批发一些容易储存的蔬菜,放在各个商店冷藏。
别看高林,才22岁。从小,他就和父亲一起做水果蔬菜批发商。他对外界极其敏感。洪灾刚过,一切还没有恢复,赶上了疫情。他不停地刷手机查看疫情最新消息。
出不去家门,正常工作受限,高林窝在家焦虑。早上9点,他让店门口的店员送点菜到他家,正好被物业经理看到了。“你有这种进菜方式,还不如在社区点点菜。”
(工作人员正在为社区做饭)
四五千人的家庭有900多户,对于没做过团购的郜林来说,这可不是小事。“做生意的时候,我们都要有好的口碑。我们没有做团购。如果我们做得不好,我们会抱怨,但我们做不到。”高林很担心。仔细想想。如果关门的话,那么多人吃蔬菜的问题真的是一件大事。他和店员商量了一下,决定去金乡花园试试。每天进入食物后,他留下了足够的人力优先分配到社区。
10位员工供应
菜品 ,吃住都在万邦8月1日中午,第一批百余家配菜送到了小区。高林在群里吆喝,让大家按照楼栋分批下楼拿菜,针对不方便的业主,他给大家提到家门口。这样既避免了人挨人,防疫不利,又能让大家及时收到菜。


(业主群大家反馈和团购界面)
“今天的菜挺好!”“我重新下单,不去超市买”“菜的价格不贵,很良心”……
下午,小区居民在群里给出好评如潮的反馈,高林悬着的心安定下来了,“第一次送,真是有点像丑媳妇怕见公婆的感觉,可担心大家不满意,现在也放心了。”
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次成功配送的经验,高林和团队扩大配送菜品范围。让他没想到的是,8月1日晚上8点,小区又解封了,他赶紧在群里发信息,让大家申请自动退款,没想到群里一片“不退了”,一位业主表示,“关键时候人家给咱提供了方便,解不解封菜总是要吃的。家门口实惠又安全。”

“特别感动!”
解封的欢乐持续了10个小时,8月2日早上7点,小区又被封闭了,这一次,至少半月不会解封。“配菜”再一次真正成为了刚需。
此时,在万邦蔬菜批发市场,高林公司的10位员工,正在紧张地“批菜”,严峻的疫情局势下,为保障各门店及封闭小区的菜品供应,10位员工分为三班,吃住在万邦,“夜里零点到早7点,3个人批发叶菜,夜里4点到10点,4个人批发块茎类的菜,早上5点到12点,剩余3个批发水果。”高林说,正常情况下,批发菜品的员工夜里2点到12点上班,下午就各自回家休息了,现在特殊时期,不得不分成三班,为节省时间和防疫需要,大家就直接住在了万邦旁边。
10家店均受灾,水蜜桃基地“颗粒无收”
提起蔬菜略涨问题,在高林看来,这是正常现象,还好政府管控到位且菜品供应充足,并未出现疯涨趋势。
“我们搞批发的,最怕的就是恶劣天气。”高林说,他从小跟着父亲做蔬果批发,2012年父亲从华中批发市场转型到连锁超市,目前郑州有10家连锁店了,“经历过很多次灾难,今年是最难的。”

(合作菜农家芹菜全部被淹)
高林介绍,他们的菜品来源,一部分是山东、东北的老客户,当季菜都是郑州周边的菜农,今年洪水,把中牟、荥阳、新乡都淹了,合作菜农的菜地几乎绝收,“现在市场的绿叶菜,大多是云南过来的,菜价肯定有所上涨。”
菜价上涨外,洪涝也给高林的店面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据他介绍,10家店里不同程度进水,空调、冰柜、地板都泡坏了,蔬菜、水果烂的烂,进水的进水,丢掉了一大半,至今仍有两家店,因为用电线路及门口道路下沉问题仍处于闭店状态。遭受损失的还有他们在新乡承包的水蜜桃基地,一场洪涝,桃子全没了。“现在正是水蜜桃大卖的时候,出了这事,谁也没想到。桃园的损失,我们和果园老板各一半。”高林说,眼下都在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他们作为河南本土中小企业,肯定也得和大家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不能因为受灾了,就发民难财”
每一次灾难面前,“菜篮子”“肉盘子”“米担子”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身处灾后重建及疫情防控之下的郑州,更不例外。

(菜场供应充足)
8月5日,记者在水科路农贸市场,中州大道广电南路菜场看到,米、面、油、西葫芦、青椒、萝卜、油麦菜等供应充足,老板和店员不停往返于停在门口的货车和店铺之间,合力把各类商品从车上卸下摆上货架。大家有序购物,没有疯抢局面。
其实,早在抢险救灾时,河南向全省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农产批发企业等发布《关于规范价格行为稳定市场秩序的倡议书》,呼吁广大经营者积极组织货源,全力保障粮、油、肉、菜、蛋、奶等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为保障居民封闭管理期间的正常生活,郑州市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比如:为商超企业办理200多辆物资保障车辆通行证,解决物资配送难题;创新物资配送方式,运用社区微信群、电商平台下单、物流小车到社区等方式,打通生活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等。
“今年封闭,我们家没有囤菜,近段时间的菜价一直适中,没有大的波动,团购的菜品很多比商超的还便宜。”同住在金祥花园小区的袁先生表示。
当网上出现9元一斤的鸡蛋时,高林的鸡蛋单价始终维持在6元以内。除此之外,香蕉10元3斤、长茄子10元3.3斤、长豆角10元2.4斤,番茄10元3.5斤……菜品价格和封控区外价格基本一致,甚至比菜场价格还要便宜。“一车菜,挣不了200块。咱不能因为受灾了,就想趁着疫情赚一把,发民难财。”
现在小区都稳定在300户左右的团购数量。虽然高林从超市一线“暂退”下来,但每天统计团购用户、做好组织配送,依然是他在封闭小区内最忙碌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