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2021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新高教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孝萱一直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作为NPC代表,他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大力支持高校进一步做好后疫情时期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
新高教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高等职业教育上市公司。目前在7个省投资创办了8所大学,其中本科4所,专科4所,在校生约13.8万人,培养学生30多万人。在贵州、云南等地,新高教集团旗下的几所民办高校得到当地学生的认可,分数也不低。
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我国民办高校有700多所,占所有高校的近30%;在校生63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多为职业院校,负责帮助学生“建”饭碗、“找”饭碗。
职业教育改变学生命运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建筑与工程学院2018级学生周晓杰,是一个不幸又幸运的学生――他是一个孤儿,是贵州省一个有一套档案的贫困户。
2018年考上大学后,他担心上不起学。没想到,按照校规,学校每年给他1000元里的3500-3800元精准扶贫学费减免和生活补贴。此外,他因成绩优异获得了3500元的一等奖学金和1000元的大三求职创业补贴,三年共获得补贴25600元。周小洁在学校的生活费都解决了,可以专心学习了。
在学校,周小洁学的是工程造价。今年,周晓杰毕业后加入深圳市广田集团有限公司,初始年薪9万元。“我能找到这份工作,也是辅导员教的。”周晓杰告诉记者,深圳广田集团来学校招聘时,看中了这个单位,但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是辅导员一对一指导他制作简历,传授面试技巧。他也一次次通过面试演练,然后通过三轮面试,成功录用。
“我工作后,辅导员也每个月定期联系我,关心我的工作和生活。我现在的公文写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成功转正了!”周晓杰告诉记者。
“大部分民办大学招收中考成绩的学生,很多都来自农村家庭和贫困家庭。”李孝萱认为,这意味着民办高校要主动承担起教育扶贫的社会责任,让党中央精准扶贫政策的阳光雨露最大限度惠及民办高校学生。
1999年,李孝萱带领学校成立专班,为下岗职工提供免费再就业培训。看到第一批下岗职工依靠教育培训获得了一技之长,重拾了自信,改变了命运,李孝萱第一次感受到了教育扶贫的价值和意义。
新高等教育集团成立后,李孝萱在几所大学设立了专门的扶贫项目。以云南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对已建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一个不少”扶贫项目,将国家助学、校院助学、社会助学、勤工助学有机结合,扩大受助学生比例,确保扶贫效果。近年来,已资助810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4440名已建卡贫困家庭学生无一因贫困辍学。贫困家庭学生累计学费已超过1000万元。
因为o
不要低估这些私立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他们掌握了一项技能,就业质量不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差。“2020年毕业后,我加入了南京华创科技贸易有限公司,年薪16万元。”2020年毕业于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建筑设计专业的甘英平告诉记者,今年3月,他被公司派到尼日利亚分公司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
这个在学校放假的时候回到村里帮助村民盖房子的大男孩,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有幸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
设,结识那么多非洲朋友。“是职业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甘英平说。“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李孝轩发现,增加就业、高质量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法。帮助一个孩子成功就业或创业就能扶持一个家庭,就能让整个家庭的未来生活焕然一新,这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实事。
竭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论扶贫资金投入,我们比不上那些大企业大集团,但是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我们的老师、课程、岗位实践,可以教给同学们‘打渔’的本领。”李孝轩说,“作为职业院校,开展教育扶贫,就是要扶到根上,扶到点子上。”
2013年,教育部和云南省共同组织实施滇西地区“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李孝轩主动承担该计划基地建设,在云南工商学院成立滇西青年创业学院并亲自任院长。项目优先录取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德昂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学员,将滇西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和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有机结合。目前,已有学员708人,443名学员已创业,吸纳农村劳动力3823人,包含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新高教集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7.73%。其中广西学校平均就业率高达99.01%;云南学校平均就业率98.91%;甘肃学校平均就业率96.72%。集团还与华为、阿里等1900余家企业达成深度合作,每年输送大量技能人才。
今年,新高教集团又与华为公司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开设华为云学院和华为ICT学院,围绕5G、数据通信、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国家信息产业新兴技术,对接华为行业标准技术、职业认证培训和人才培养体系,以共建专业、共建师资、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实训条件等方式,共同培养急需的人才。可以说,新高教集团既为学生找到了饭碗,也为自己的发展铺平了道路。集团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8月31日,新高教集团2020财年实现总收入14.57亿元,同比增长69.6%。“可持续的营收,将促进集团充分发挥集团化优势,强化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与教育教学水平,持续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李孝轩说,“办一所学校就要办成好学校、办出好口碑,才能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符合中央的精神,得到政府的支持与社会的认可,才有发展空间和未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