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分期乐兼职50元一单 手机兼职一元一单

他被认为是优等生,是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谁也没想到,他会通过欺骗手段获得27名校友的信息,以他们的名义借款,最后以诈骗罪被判——

大学校园里的疯狂网贷

郭叔和于亚飞范淼

王宇君的亲戚代他退还的18万元账单

2019年,很多学长都在忙着找工作,但山东威海2015届大学生王晓军却无法顺利毕业。他曾经是人们眼中的优秀学生和班长,每年都拿到奖学金。没想到他会在网贷平台上频繁借高利贷,贷款金额不断攀升,陷入连环债务。他利用同学的信任,在网上虚构开鞋店、兼职等名目,骗走27名学生,在16家网贷平台办理贷款本金合计70多万元。

近日,由山东省威海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检察院(以下简称“高新检察院”)办理的诈骗案经法院宣判。被告人王晓军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共犯张涛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

一审后,被告未上诉。目前,判决已经生效。

“好学生”突然转变

王晓军出生在福建晋江的一个普通农场。在父亲王超眼里,儿子上进灵活。虽然他喜欢在工作日玩游戏,但他从未在学习上失望过。2015年,王晓军成功进入威海一所211大学,这让王超的脸感到亮堂。邻居和亲戚羡慕不已,王超觉得儿子的前途一片光明。

在大学师生眼里,王晓军是非常优秀的。他是班长,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学习成绩也不错,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他也擅长摄影,上学的时候就开始尝试做摄影工作室。就是这样一个大学生,在父母老师同学面前表现很好,前途光明,却在2017年突然改变。

首先,几个好学生发现了王晓军的变化。原来,王晓军因为想创业开鞋店,向很多同学和老乡借钱,网上刷单的任务没有完成。他还利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借钱。他以前每隔一段时间还一部分钱,但后来就完全失去了联系。

后来辅导员频繁收到学生的反馈,辅导员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让大家意识到,王晓军可能骗了大家的钱,“跑了”。2017年8月28日,多名受骗学生向威海警方报案。

这时,王晓军已经回到了福建晋江的老家。父亲王超也发现,暑假回来的儿子似乎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一直沉默寡言,和家人交流的兴趣不高。经询问,王晓军说出了真相。原来他借了高利贷,欠了20多个同学的钱,但是还没有还完。

王超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设法筹集了一些钱来弥补儿子的错误,但这只是杯水车薪。考虑到高利率造成的资金漏洞会越来越大,王超和王晓军于同年9月2日在晋江共同报案。

经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自2016年起,王晓军开始向某贷款平台借款,后又向多家贷款平台借款,以偿还本息。在同伙张涛的介绍下,他前往济南等地办理线下贷款。随着借款金额的不断上升,它陷入了一系列的债务危机。

自2017年6月起,在张涛的指使下,王晓军隐瞒了自己欠下一大笔钱,无力偿还的真相。他利用同学的信任,在网上捏造开鞋店、兼职买单的事实,或者直接让同学帮他网贷,并承诺能直接还款。他欺骗27名受害者(均为大学生)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在16个网贷平台上办理贷款本金共计70余万元。

编造“创业”谎言

大学生为什么欠高利贷?你为什么这么做

据了解,王宇君的家庭很穷。他还有一个姐姐。他的弟弟妹妹从小由父亲王超带大。由于缺乏母爱和父亲的脾气,王宇君从小就敏感而坚强。一方面,他因为家庭贫困而自卑。他从不轻易透露自己的家庭情况;另一方面,他渴望找到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王晓军进入大学后,王超每个月会给他2000元的生活补贴,足够生活费,但是王

潇俊并不满足。2016年,他为自己购买了一台照相机,每个月他在游戏平台上为了提升等级要不断充值,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这些钱从哪儿来呢?王潇俊想到了网络上的分期付款。起初,他在一家借贷平台上借钱,因为不能一次性偿还本息,他又到另外的平台上贷款还款,后来又在微信高息贷款平台上借款。这种“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让他在网络平台上的本息欠款越来越多,到2016年底,欠款已经接近10万元,而他再也没办法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进行借款了。这可怎么办呢?


“我老家那里有资源,打算在威海开一家鞋店,你愿不愿意投资些钱一起干?赚了咱们一起分,赔钱了我来承担。”2017年2月,王潇俊找到自己的同学小琪,告诉他自己开鞋店需要资金投入,想拉他一起干。想到没有赔钱的风险,小琪答应了下来,直接转给了王潇俊2000块钱。


“我要和人合租个库房放鞋子,手头上没那么多钱,能不能先借我?”一段时间过后,小琪又接到王潇俊的信息,也没多想,又转过去600元。


就这样,王潇俊隐瞒了自己大量欠款且无力偿还的真相,利用同学的信任,以开鞋店等虚假借口,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催款短信莫名其妙


2017年8月,学生小凯的手机上收到了几条莫名其妙的催款短信,表明他在几个平台上的分期付款即将逾期,如不按时还款,将影响他的诚信,上面还标注了每个平台的欠款金额。看到短信后的小凯起初有些发慌,随后他意识到这可能和王潇俊有关,因为就在一个月前,他曾将自己的身份证件借给过对方。


当时,王潇俊称自己在做一个卖手机的兼职,每个月需要完成任务量,如果完不成就会扣掉自己已经交的几千元押金和工资,7月份只差一个人了。做兼职在大学生群体中很平常,小凯也没多想,为了帮助同学完成任务,便将自己的身份证和银行卡交给王潇俊操作购买手机。结果发现,小凯在各类平台上的欠款高达2.6万余元。


与小凯有着类似遭遇的小昊,此时也在自责与愤慨中。2017年6月,王潇俊告诉他自己找到了一份贷款软件“分期乐”的兼职工作,可以以比较低的价格在网上购买礼品卡,只需要身份信息进行账号注册然后刷单即可。小昊便将手机和身份证件交给了王潇俊操作。一个月后,小昊收到了几个平台的欠款短信提醒,王潇俊告知类似短信直接转给他就可以,没想到此后他就没了联系。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征信,小昊先后自己偿还了平台2万多元,还有1万多元没有还完。


2017年7月至8月,王潇俊利用同学的身份信息在不同的网贷平台上进行贷款。从谎称创业骗钱,到利用同学身份信息贷款,王潇俊的点子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人物,本案同案犯张涛。


一次,王潇俊和游戏里的玩家张涛闲聊时,张涛告诉他,自己可以帮助他申请贷款,但是要收取一定的中介费。迫于高额欠款的压力,王潇俊一口答应下来。


从2017年5月开始,张涛帮助王潇俊联系了济南等地的线下贷款,但拿到贷款扣掉高额利息后,仍然远不能偿还借贷的款项,不仅如此,他还收到了要求还款的各类威胁恐吓,“每天到五点钟有一个短信提示,什么‘速速还借款’。”“有时候还有人打电话给我,威胁我说‘不还钱你等死就行了’。”无奈之下,王潇俊又向张涛求助。后来,张涛以每天10%高额利息的方式帮助王潇俊还掉了部分网贷平台的贷款。但其余网贷平台和欠下张涛的高息贷款,又该如何偿还?王潇俊再度陷入困境。


“你可以用同学的身份信息贷款。”张涛的一句话,让王潇俊找到了“出路”。随后,在张涛的教唆和威胁下,王潇俊分别以开鞋店需要资金周转、兼职业务未完成、网络兼职刷单任务和明确告知需要身份信息贷款等方式,让周围同学提供身份证等证件,然后由同学本人或自己协助的方式,在各类平台上办理贷款。


终获刑罚


案情一步步在水落石出,可是案件的审理并不十分顺畅。


2018年4月18日,高区检察院公诉人以诈骗罪对王潇俊提起公诉。同年7月6日,本案第一次开庭审理。庭审期间,王潇俊对于指控的犯罪事实、诈骗数额有异议。


“有些贷款是他们自己贷的,不能算在我的诈骗金额中。”


“有些贷款平台的利息超过法律规定,我认为这些金额应该不属于诈骗金额。”


“我也偿还了部分贷款,不应该算在总额中。”


同时,王潇俊的辩护人也对王潇俊的行为进行无罪辩护。他认为,王潇俊的同学知道钱的用途,因此王潇俊的行为属于普通借贷,只是由于个人借款超出本人的还款能力才导致这个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王潇俊是辜负了同学的信任虚构了一些事实,但他本身并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他是准备要还的。


由于本案涉及被害人数众多,涉及十余个网贷平台,先后有上百笔资金流转,而大量原始转款记录在被告人王潇俊实施犯罪时予以销毁,且多个网贷平台因涉及违法违规放贷在案发后已关停整改,相关记录无法调取补充。鉴于此,公诉人建议延期进行审理,由公安机关继续补充相关数据和证据。


经过向每名被害人逐笔核实被骗经过和被骗数额,多次向王潇俊复核案情,案件事实终于查明:王潇俊共借用同学身份信息办理贷款67.8万余元,扣除案发前偿还的6.6万余元,诈骗数额为61.2万余元。按照对被告人有利的原则,扣除高息借贷平台没有直接放贷的利息部分,诈骗数额最终确定为58.6万余元。


同时认定,在王潇俊诈骗同学的过程中,张涛有威胁、教唆行为,并将王潇俊利用同学身份信息在网络平台贷取的手机和礼品卡销赃处理,与王潇俊构成共同犯罪,遂依法予以追诉。经查,张涛与王潇俊共同诈骗数额为31.3万余元。


针对王潇俊律师的无罪辩护意见,公诉人对王潇俊的非法占有目的进行了清晰阐明:王潇俊隐瞒其真实财务状况并虚构事实骗取被害人信任,被害人是基于王潇俊有能力还款的承诺,才配合王潇俊使用个人身份信息办理网络贷款,且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内借贷数额高达五六十万元,该行为构成诈骗罪。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王潇俊的亲属自愿代其退赔了18万元,张涛也退缴赃款16万元。这些钱均由法院发还各位被害人。最终,法院采纳承办人的指控意见,依法作出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