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主要a股指数持续调整,成交量也大幅下降。低迷的市场情绪对新股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9月10日收盘,创业板注册的6只新股跌破发行价。为何一个月前还是股民心中“小甜甜”的创业板注册制新股,现在却跌跌不休?
一、与行情降温不无关系
在a股历史上,新股潮爆发,往往发生在市场调整、人气低迷的时候。上市初期,新股由于流通市值小,筹码分散,价格弹性较高。市场好的时候,市场风险偏好高,大量获得短期收益的投机者涌入;一旦市场降温,投机资金撤出,新股往往会大幅下跌。因此,次新股的活跃度往往被用作市场人气的指标。
7月下旬以来,A指数进入震荡调整期。在弱势情况下,次新股不再受到追捧,因此部分次新股已经跌破发行价。
图:2001年以来新股密集破发的几个点
数据来源:wind
二、估值相对较高
当然,这次IPO破发的背景与其他历史时期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在核准制下,新股不能高于指导市盈率的23倍。但在注册制下,对发行市盈率没有硬性要求,定价完全市场化。首批在创业板注册的18家企业中,有17家企业突破了过去23倍的上限,平均市盈率为39.45倍,比估值指引高出71.52%。这相当于注册新股在二级市场上市前股价已经被压缩了70%左右。惠生生物、康泰医药、天洋科技等发行市盈率甚至超过50倍。
此外,在批准该系统时,市场总体IPO发行节奏较慢,新股属于稀缺资源,市场也给予了密切关注。但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上市门槛降低,股票供给增加,上市公司壳资源价值减弱。市场只愿意给真正有增长的企业溢价,质地一般的新股自然会遇冷。
三、交易制度不同,抑制炒作空间
除了上市首日44%的涨幅外,核准制时,创业板交易采用10%的涨跌停板制度。从第二天起就有10%的涨跌体系。很多公司的估值被人为压低,看涨力量很强。但由于日限10%的限制,买方可以用几个筹码封住日限,这也将导致新股炒作时间的变相延长。
注册制下新股上市前五天,没有涨跌限制,筹码完全换了,所以多头和空头之间的博弈基本会一步完成。因此新股原始溢价的炒作空间大大缩小,新股的炒作大多会在第一天结束。
当然,也不要对注册制环境下的新股破发“谈虎色变”。
/strong>首批注册制新股虽然出现了破发,但并非上市当天就跌破发行价,而是在持续运行数个交易日后才出现的破发,上市首日还是有利可图。即便以近期调整幅度最大的凯赛生物为例,近期凯赛生物曾一度跌破发行价30%以上,但在上市首日收盘涨17.65%,盘中最高涨幅甚至达到了47.6%;又比如瑞联新材,上市当天收盘涨幅为11.84%,其破发是在上市第4个交易日发生的。也就是说,中签的投资者,如果选择在上市首日卖出,大概率是可以赚钱的。
如果担心破发势头延续,未来在新股投资方面应该采取何种策略?
1、申购策略方面
如果未来行情持续低迷,新股破发扩散至上市首日,那么可以选择性回避某些新股的申购。
一是回避高市盈率股票。如果新股发行市盈率太高,短期原本就已经失去了必要的投资价值,上市后的破发风险较大。
二是回避一些平庸公司。如果业绩不突出,所处行业缺乏增长空间,公司本身也不具有明显特点,那么这种公司受到市场追捧的可能性不大。
2、卖出策略方面
如果成功中签,但又无法预知上市后的涨跌空间,那么可以用核准制下主营业务相同的次新股做个简单参照。
注册制环境下,打破新股神话其实是A股迈入成熟市场的必经之路。一些质地不良的新股会被市场无情抛弃,甚至募资不成功;而优质资产IPO,则将享受更高的估值溢价和流动性。良币驱劣币,这样的格局分化才是健康的,才是注册制应该发挥的市场化功能。
作为投资者,为应对新形势,过去无脑打新的策略的确需要做一些改变:申购时,至少需要对新股做出大致了解;卖出时,如果中签新股并非心头所好,最好中签开板当日就卖出,切勿贪战。总之,注册制并不是洪水猛兽,新股依然值得申购,但千万不要参与新股炒作!
粟小牛,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805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