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直播现场。记者连鸿燊
看看广袤无垠的稻田,聊聊生态文明。9月19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秋天来了》采访团来到我市。21日上午10时、下午3时,他们分别直播了碑林区秦家镇水稻科技示范园、双河镇西南村郑达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园的秋收场景。通过实时摄像头,观众可以欣赏到寒冷黑土中绿色生态农业非凡的秋收。
在金秋时节,祖国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目前,我市水稻正处于收获季节。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里,收割机忙忙碌碌,一派丰收的景象如火如荼。通过镜头,观众可以看到如此壮观的一幕。央视记者向观众介绍了现代农业、生态、人的和谐共生。本次报道的主题是“生态种植受青睐,沃土洁净,稻香四溢”。影片简介:俗话说,好土出好米。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寒冷地区黑土核心区。黑土由草炭土和黑钙土组成,厚度1.1米。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和各种矿物质。为了利用好这一独特的宝藏,碑林区127万亩水稻按照绿色无公害标准种植。水稻用水来自上游呼兰河,水质纯净无污染示范区各地块安装了监测系统,并设置了小型气象站,监测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温湿度。当地政府还积极探索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引进推广稻田养鸭养蟹等多种模式,使鸭、蟹与水稻共存,具有除草杀虫、增加土壤肥力、大幅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最大限度保障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作用。
采访中,记者惊喜地发现只有一只米鸭。我市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别是在稻田示范区稻田养鸭,改变了农民种粮模式。黑龙江省滨北郑达农业集团任秀波介绍,今年西南村郑达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园种植鸭稻田700亩。现在稻田里的鸭子已经被清理干净,正在排水晾干。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稻田养鸭和普通稻田养鸭有什么区别?”他说,最大的区别是土壤像泥一样松软。鸭子吃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鸭子可以疏松土壤,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鸭子的粪便增加了土壤的肥力,为稻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不仅提高了稻米的品质,还使鸭子长胖了,既可以用水又可以用水,目前700亩鸭稻田中有500亩已经签订了销售订单。由于采用了绿色无污染的种植方式,如今的生态农业种植给当地带来了更大的效益。当地鸭米价格比普通大米高3倍,每公顷可增收三四千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在央视直播的最后,我们播出了北林区现代农业稻田示范区的一段丰收稻田,这里日升日落,光影变幻,云雾翻滚,秋风凛冽,田野鼓起金黄的稻浪。麦穗如璀璨的黄金,闪耀着生命的丰满,美丽的田园风光无限。泼金如画的画面不禁让人感叹:哎呀,寒地黑土绿了,绥化了,生态农业好漂亮!
据采访组负责人王海桥介绍,在我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用航拍等拍摄方式,拍摄了我区ci现代农业规模和生态发展模式的图片
据悉,《秋来》是央视每年制作的专题报道,通过直播的方式展现祖国各地秋收的场景。市委宣传部积极与央视沟通,介绍我市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成果。这一成绩很符合央视这次报道的主题。因此,央视选择我市作为黑龙江之行的报道地。
王海桥说,他多次来我市采访报道,但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在这次采访中,他了解到绥化属于黑龙江寒冷地区的核心区域,北林区有127万亩水田,全部采用绿色无公害种植方式。采访团把这次报道的重点放在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上。从这两天的采访中,采访组看到了每个农民脸上都挂着丰收的喜悦。他希望我市打好生态牌,利用好这块大自然赐予绥化的宝地,种出越来越好的粮食,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