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小林薰,小林养殖创业记

1

这是小徒弟进入鲁菜餐厅的第9981天。

案板上,猪肚和鱼肚被片得极薄,肘子和腰子被改成花刀,看来这几天的碗没有白洗,于是师傅说要给自己开个小火炉。

腰花*微博

是一道清汤全家福。

那种清香的鲜味钻进鼻子里,涌进嘴巴里。汤还烫嘴,白气升起又散开,,一种简单的猪肚似乎是用果肉重新包装的。此时连普通的蘑菇都变得透明了。尝尝。看来和平年代的诶?这滋味是怎么回事,味道不一样。

“看着你,我总能想起我的学徒生涯。”大师张开了嘴。“这张全家福,原本是用来和老鸡鸭一起挂汤的,但以前怎么能用这个呢?我师父教我,这些东西在虾和干贝先放,还有干香菇,不稀罕,也不像肉羹那么难吃。”

海的气息*搜狐

刚刚聚起再散去的味道里,有丝丝缕缕,来自大海,思绪开始随着飘远,飘到小时候,飘到另外一锅汤里。

2

之前,我和奶奶在烟台福山.长大,大家都知道鲁菜是山东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鲁菜的源头是他们小时候庆祝的一亩三分地。三五步,一个山东餐馆,两三个餐馆,一个厨师,在餐馆吃什么,在家做什么。

只是家里预算没那么充裕,肉要留着过年吃。刚才师傅说肉汤小时候没喝过,我买不起。但是奶奶会挂另一种汤。每天晚上回家,透过玻璃窗看见奶奶站在厨房,被一团雾气包围,就知道是她在吊汤。

*搜狐

"马连良的腔,山东馆的汤",每次我说这句话,奶奶都很认真。虽然没有肉,普通人也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无非是普通人的智慧。

海运货物在福山并不罕见。潮水退去,扇贝、蛤蜊、海肠,甚至海里的杂鱼,都像留守的孩子一样留在沙滩上。人们拿着大口袋和小网,把苍海遗骸一个个放进口袋。如果说谁收的最多,那他脸上的傲气绝对比收了孙悟空的金角国王强。

>

*微博


海鱼是硬通货,剩下的随喜,善于制汤的妈妈大姨奶奶们,会专挑扇贝和海肠下手。扇贝洗干净,剜下扇贝丁,海肠掏空去头尾、晒干,吊汤的时候就方便得多。



干贝、干香菇,泡发、炒制、加水,有时候再加上点海肠晒干磨成的粉。这样吊出的一锅汤,哪怕在餐馆大厨眼里,是不入流的毛汤,却是家里做菜时的点睛之笔。



*搜狐


做面加一勺,提鲜,炖菜加一勺,提鲜,有时候连炒菜最后那一下子勾芡,也要浇上一勺。细细回想起来,小时候的味觉回忆里没什么肉味,但也不寡淡,就着一道大白菜豆腐都可以消灭两个饼。


后来立志做个厨子,奶奶吊的那锅汤,似乎功不可没。


3

如果一样是海产丰富,一样是肉食匮乏,还能不能有这锅高汤?


答案是当然,遥远的相似性又施展了一次魔法。



深夜食堂》火了好久,无论哪一季,小林薰都会带着一副面无表情的云淡风轻脸,把魔芋揪成小块,萝卜削好皮,五花肉炒到泛白,然后慢慢把一碗汤倒进锅里,淡黄色的高汤没过食材,笃笃翻滚,每个夜晚,都是以这样的一锅鲜美开始。



▲淡黄色的高汤没过食材*《深夜食堂》


倒进去的汤不是别的,就是日式高汤,食材也无出其右,海鲜



在日本,曾经有1000多年的时间,因为禁食肉类,从上至下,海鲜和蔬菜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主题,也恰恰是在这段时间里,日本料理的底色渐渐明显。



吃得清淡而不至于无味,这都要感谢高汤!




▲日式高汤*花菖蒲HANASHOBU


日式高汤,日语里叫出汁,最开始的意思是提出味道,可以想象,因为没有肉吃,大家想破脑袋也要变着法儿追求味道的美好。


出汁诞生于室町时代,作为首都的京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进献,其中四国和北海道的昆布与鲣节,便是日后制作出汁最主要的两种食材。




*搜狐


和鲁菜吊汤如出一辙,出汁在发明之初,不是给百姓准备的吃食,却在之后渐渐跌落民间。吃不起肉的人们,总能想出方法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油炸的天妇罗是一个办法,学会在海鲜之中汲取滋味,又是另一种办法。


昆布与鲣鱼干的组合,在日本高汤界所向披靡。


关东的街边小店,无论多晚走进去,总有一锅关东煮等着你。懂吃的人总说,关东煮的汤是精髓,想想也是,这和我们做卤味用老卤一个道理。魔芋、鸡蛋、牛筋在汤里伸展筋骨,吸收味道,底汤就是高汤,或者更确切一点说,是一番だし(头汤)。



▲魔芋、鸡蛋、牛筋在汤里伸展筋骨*搜狐


有头汤当然也会有二汤(二番だし),昆布泡发与鲣鱼片同煮,散发出幽幽的香气就关火捞出,一刻也不多停留,这是头汤。头汤剩下的汤底加进鲣鱼片继续慢炖,等到味道完全萃出,就是二汤。



严谨细致的日本人,连高汤的出场顺序都要严格规定。干净纯粹,属于头汤,蒸炒煮炖,属于二汤。譬如一碗茶碗蒸蛋,二汤裹挟着蛋液,调配出完美比例,蒸到恰如其分,滑、嫩、鲜,入魂还是不入魂,吃过的人才懂。


▲熬制二汤*利物


一碗出汁,将食材与鲜味串联起来,却又不影响食材的本味,这种鲜味,太简单也太难忘。


4

干贝和干香菇也好,昆布和鲣鱼干也罢,以海鲜和干货为底料,熬出澄黄透彻的高汤的过程,都指向了一种味觉共识 —— 鲜味。


直到1985年,鲜味(umami)才变成国际范围内认可的官方词汇,成为继酸甜苦咸之后的第五味


但谁又能说,在这之前,人们不知道鲜为何物呢?




*《孤独的美食家》


不信你去问问那位守着关东煮的阿姨,她不会懂得昆布里的谷氨酸和鲣节里的肌苷酸是什么,更无法理解所谓氨基酸溶于水释放风味就是鲜味的来源。但她就是可以信手拈来,把富含着鲜味物质的食材,过水、煮沸、过滤,然后慢慢等,等待一遍一遍的头汤在自己的锅里积聚。


微沸的汤汁里,可以容得下鲜的共性,这是食材里都有的鲜味氨基酸,也可以容得下鲜的差别,这是它们彼此不同的甘味氨基酸,一碗中式吊汤和一碗日式高汤,有了各自的鲜美。


*微博


无论是在后厨十年终于熬出头的学徒,还是每天精心为家人准备一桌美味的日本主妇,都在一日一饭的摸索中懂得了鲜味的真谛。


就这样,当人们说出“真鲜”这两个字时,鲜味已经开始延展,成为一种十分微妙的味道集合。



吊汤的时候,要加干贝和香菇,小学徒的奶奶说不出什么道理,只是在熬汤的时候尝一勺,立马忍不住感叹“鲜到眉毛都要掉了”。


▲鱿鱼芋头煮*微博


出汁的时候,要用昆布和鲣节,精明的主妇也说不出什么道理,只是这样做出来的芋头鱿鱼煮,孩子从来不会剩。


他们或许都不会像东帝大的池田教授那样,从海带里提取出鲜味的化学式,把鲜味变成味之素,再变成后来的味精。


他们所相信的是,纷繁复杂的化学公式可以被还原,但是往一碗汤里倾注的时间,与等待它散发出香气的期待,不是一撮调味品那么简单。


作者:毛文泰


头图来自:搜狐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如有疑问请联系


communications@labsdoc.com





上期留言


你平时喜欢怎么吃蚝?一顿能吃多少?


@骆木欣:在广东湛江人心目中,没有炭烧生蚝的烧烤档,不是一个合格的烧烤档;没有炭烧生蚝的夜晚,更不是一个完整的夜晚。湛江盛产生蚝,用原只湛江生蚝炭烤,肉质Q弹,细腻爽滑、汁水一吸一入,鲜香四溢,吃的时候,一口全咬下去,一个字“爽”!吃生蚝还有多种方法:蒜蓉蒸生蚝、韭菜煲生蚝、芥末炒生蚝、姜葱炒生蚝、奶油芝士焗生蚝、生蚝刺身……,还有炭烧生蚝加鸡子,滋补效果倍增。一次我可以吃上一打(24个)!


小编:没有一只蚝可以活着出湛江!


@王奕lvAn:再来一打,或许是对湛江生蚝最好的赞赏。蘸料中的芥末去除海腥味的同时,也对味觉到来了空前的挑战。口腔,味蕾,鼻腔甚至泪腺都将受到一股火烧火燎的高速刺激。唯独让人感到可惜,湛江的生蚝只能碳烤和蒜蓉,不像法国吉拉多生蚝在冰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海洋的味道。


小编:是的!每种蚝都有自己最好吃的吃法~


本期聊天


你觉得高汤里加什么最鲜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吃百家饭。欢迎关注风味星球!


微信搜索「风味星球」吃懂中外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