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万盛平山工业园都有些什么厂,万盛创业园

2020年初,人类社会和经济面临巨大挑战。

临海是制造业大城市,现代医药、汽车机械、时尚休闲等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据重要地位。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恢复产能。

春天天气寒冷,阳光明媚。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临海牢牢把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线,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探索出一条“政府得税、企业得利、职工得收入、百姓得环境”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连续两年在全省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示范城市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列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和省级小微企业园区升级建设重点县(市、区)名单。

下一步,临海将继续积极应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脚踏实地开展“三服务”活动,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和全省工业数字化转型先行示范区迈进。

老树发新芽

传统产业走出转型新路径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经济发展的重点必须放在实体经济上”,“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面对传统制造业如何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命题,临海市主要领导表示,“传统制造业一直是临海经济发展的强大基石。我们立足产业优势,以创新转型激发新动能,推动制造业发展。高质量发展将为临海民营经济创造新的辉煌。”

近年来,临海子产业出台了专项培育方案和扶持政策,加快了龙头企业培育和向智能高端制造转型。汽车机械、医药化工、户外休闲等传统制造业“老树发芽”,焕发出新的生机。

医药化工是一个高质量、效益好、竞争激烈的行业。作为全球心血管和精神类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华海药业始终坚持“质量创新”的核心理念,利用国际合作平台和重大原创研究药物国际专利保护的契机,将其产业链延伸至下游高附加值制剂领域,形成了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制剂出口和国际化发展领域引领国内医药行业。华海药业凭借自身发展,充分发挥完善研产销制剂出口平台的优势,联合联合国多家优势企业共同进入美国市场。目前已与国内十余家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力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全球。

传统产业正在从“制造”向“质量制造”“智能制造”转变,龙头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力军。临海深入开展“2513”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发挥“头雁效应”。魏星是代表性企业之一。走进临海拉链分公司生产车间,一台织带机、影像检测仪、拉链生产设备“全烧”,一条拉链被送到传送带上切断,检验合格后装袋。“过去拉链的成品检验依赖人工,既不能保证质量,也限制了产能的提升。”魏星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公司app

转型升级的速度取决于高端要素集聚的速度,而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优势载体平台是集聚资源要素的重要支撑和支撑,也是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主战场。目前,临海已形成以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主导,特色小镇为支撑,小微企业园区为补充的产业平台体系


行走在位于头门港经济开发区的吉利汽车生产车间,一排排机器人高效运转,每90秒钟就有一辆新车下线。以吉利30万辆整车项目为依托,临海大力推进头门港汽车产业园建设,集聚16家优质汽车生产配套企业落户,加速形成从零配件生产到整车组装的千亿级产业链,打造世界一流的汽车产业园。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临海市在工业领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临海现代医药化工产业列入第二批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与培育名单。目前,现有的综合体已初步具备人才培养、检测、服务三大功能,与台州学院合作共建头门港产业学院,招引哈工大浙海环保科技服务中心和浙江中控公司、台州成套设备公司等2家装备自动化服务商入驻。


“我们着力补齐创新要素短板,集聚创新资源,整合创新平台,助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临海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现代医药综合体以外,临海还在谋划建设休闲用品礼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彩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提供协同创新、创意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许可、智能制造、技术交易、创新创业、科技金融、人才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打造有影响力的优势载体,要以“特色”为抓手。就拿特色小镇来说,其以“特”为美,以“精”为贵,产业定位要力求特而强,功能叠加要力求聚而合。以华海制剂产业园为核心,临海市启动占地3.5平方公里的临海经济开发区国际医药小镇建设,瞄准国际认证高端药品和创新药研发孵化服务两大核心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链齐全、价值链高端、生态链复合的医化产业创新基地。


此外,小微企业园建设是推动临海市小微企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临海在已建成运营的临海大洋小企业创业基地等省级小微企业园基础上,3年内建成30个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园,推动800家小微企业集聚创新发展。


深化三服务


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既是一场大战,也是一次大考,考验的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服务企业的诚意,以及党员干部的魄力和担当。自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临海市及早部署、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坚持“两手硬、两战赢”不动摇,全力推动企业应复尽复。临海市主要领导表示“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企业有什么问题,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2月1日临海市率先启动谋划企业复工复产方案,制定出台支持民营企业渡过难关16条意见,简化企业复工手续,跑出复工加速度。


大洋街道的永强集团柘溪厂区,一派紧张忙碌的火热景象:生产线上,机械设备运转有序,工人们“全副武装”操作娴熟;成品仓货柜码头,一个个集装箱依次排开,运输队正忙着将货物装箱发车……作为浙江首批复工外贸生产企业,永强集团已于2月11日恢复生产。


“每年一季度是我们出货的高峰期,但受疫情影响,集装箱司机紧缺,出口货运受阻,大量的货物滞留。”永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经信等部门的帮助协调下,理顺了托卡流程、交通管控等难题,开辟出‘绿色通道’,顺利渡过难关。我们有信心把损失夺回来,确保全年增长20%以上。”


如今在临海,“投资与服务同在,花钱与绩效并存”成为临海服务经济发展的一张金名片。在科学用好省补资金1亿元的基础上,每年安排不少于3个亿的专项资金给予配套,近3年预算安排扶持资金年均增长30%以上。搭建96871企服云平台,上线临海“政企服务通”APP,实现企业问题登记、派单、受理、反馈、评价等网上全流程操作,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通过资金、平台等各要素的优化,临海为民营经济发展腾出了更多的空间。临海用实际行动印证了“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不断构筑临海制造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