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垃圾分类服务的创业机会 垃圾处理器创业计划书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宇飞|上海报道

"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就可以了。"当记者问王忠义创业时做了什么投资时,他很快回答:“还有这些。”他指着地上未打开的分类垃圾桶。“这是我们直接从厂家买的,比较便宜。”也许对王忠义来说,最大的投资其实是对垃圾分类行业的信心和创业的坚定性。

上海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已经快一个月了。本月,网友们不仅嘲讽被“逼疯”的上海人,还觊觎垃圾分类催生的新职业和新商机——。缺货的分类垃圾桶,越来越受欢迎的厨余垃圾处理器,以及总是“月收入过万”的垃圾收集网络工作者.

25岁的湖南人王忠义去年11月刚刚退休,来到上海从事房屋中介工作。“如果你是中介,你通常会在社区里转来转去,你会对社区的环境和发生的各种事情有更好的了解。”从6月份开始,周边社区陆续开始将垃圾进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王忠义经常听到一些居民抱怨扔垃圾带来的不便,即使平时上班也会遇到扔垃圾赶不上时间的问题。后来有一天,王忠义和中介同事王欢聊起了垃圾分类的事情。他们都觉得垃圾分类实施后,一些特定的群体会有代他们扔垃圾的需求。他们一拍即合,认真考虑辞职创业,代表自己做专业的扔垃圾生意。于是他们购买商品,宣传t恤,招募队友,散发传单。几天后,他们接到了订单,并于7月1日开始了新的工作。

“我对这件作品很有信心,也很感兴趣。”王忠义告诉记者,他喜欢清洁,他认为这对环境有好处。而且,他认为这项服务需要市场沉淀,做好之后公众会更愿意接受。“我一定会在创业的道路上迈出这一步。我退休到上海是为了创业,实现自己的价值。正如垃圾分类出现一样,这是政府大力提倡的。我们抓住了这个机会,创建了服务业,相当于做了一个帮扶环节。”

王忠义特别向记者强调,他们扔垃圾不是分类。顾客要做好垃圾分类,这个习惯要养成。他们只是帮助客户,而不是鼓励他们懒惰。“当然,我们会在垃圾桶前检查一遍。如果点不到位,我们会帮助分类发货。我们认真对待垃圾分类。”那些未开封的垃圾桶是买来免费提供给顾客的,目的是方便顾客做垃圾分类。

目前他们的客户之所以困扰,主要是因为上班族赶不上时间,还有一些是因为老旧小区没有上下楼梯的电梯或者垃圾投放点远,还有一些人嫌麻烦把湿垃圾放进破袋子里。王忠义队的抛投服务解决了这些不便,他们的收费标准非常贴近百姓。相比之下,记者在各个平台上看到的垃圾处理服务单价是他们的3倍多。“我们和客户签订合同,按月订阅,每天两趟,平均一趟几毛钱。他们只需要在约定的时间把分类垃圾放在门口。”现在,刚创业一个月,他们就通过最简单的发传单、介绍朋友的方式,发展了20多个客户,分布在方圆5公里范围内。每天早8点至晚10点,晚6点半至晚8点,他们骑着电动车在各个社区居民家门口台阶和垃圾处理点之间跑来跑去。

王忠义“代他人扔垃圾”定价表

当王忠义提到网上流传的垃圾收集网月入过万时,他摇了摇头。“那是不可能的。那些有点夸张,可能是从事回收行业,跟我们的不一样。”垃圾处理服务是王忠义看中的商机,但他并不着急。“我们这个行业可以说没有一家公司在前面给你做参考。我们只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每天都会想很多,计划以后怎么发展。”“我现在不太想赚钱。万事开头难。前期刚开始想赚钱的可能性很小。我们更专注于脚踏实地做好,从小规模成长,越来越了解这个行业,能够做出口碑和品牌。三百六十行,行里最好的,我对自己的目标就是做好扔垃圾的工作。”

近日,王忠义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取得了公司的营业执照,正式开始运营。最近,他们一方面在和附近的物业居委会协商,争取成为物业居委会认可的模范标杆;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和几家写字楼洽谈合作计划,短期内会有结果。

Wind资讯数据显示,垃圾分类的上海模式孕育了75.56亿元的市场规模,很多人都想在新蓝海产业分一杯羹。脚踏实地、坚定不移是王忠义留给记者的印象。这个垃圾分类的市场能给这个年轻的创业者想要的创业发展和经验吗?“无论如何,我愿意坚持下去。全国46个城市必须推进垃圾分类。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一步一步挖掘,一点一点调整。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编辑: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