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单片机工程师能干到多少岁,单片机工程师创业

从一台收录机到电子工程师之路

我叫李家庆,我不是70年代出生在粤西的一个小山村。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有一台录音机。我觉得很神奇,尤其是对于收音机功能,我总是想不通为什么当我拉起天线打开收音机时,会有声音.每天晚上6点,我都会和朋友一起呆在收音机前,和“上一篇文章的延续,下一本书”一起沉迷在“谈论过去”的世界里,直到“如果你想知道发生了什么,请听下一个分解”,但我还是不忍散去.

后来家里有一台二手的14寸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伴随着“地球上的大炮,一流的准备”.一屋子的朋友。山里的信号经常不好,所以我经常跑到屋顶,不断调整天线,以便找到清晰的图像位置。当时虽然没听说过收音机,但这个神奇的东西就埋伏在我心里。

后来随着学业的成长,我也从一个小山村搬到了一个县城。中学也开始学习物理——、电学等一些相关概念,开始有机会组装收音机、电视机。尤其是在广东,有很多音频爱好者和摩托车玩家。我也跟着几个在家从事维修的同学,爱上了音响摩托车。县城有几家家电维修店,很多同学周末去看连场地都不清的录像厅,我经常在那里流连,偷偷翻老板的《无线电杂志》,和老板交朋友,希望能找到一两块音频板、广播板或者消防牛,低价检查管道。一直到大学,我还是保持着这个“坏习惯”,经常跑到电脑城,泡在那些主板修好的店面和用过的电脑里.

而幸运的是,从小对电子的发烧,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兴趣,直到我大学毕业,以至于我这辈子已经走上了电子工程师的道路。

理工科学子在求学阶段谨记这两点,很重要,很重要…

大学毕业后,我当了十多年的大学老师。一直在修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课程,每年都会带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

每年,许多学生都会问类似的问题:老师,课程好难啊,如何才能学好自动化?学好计算机?现在我们学的教科书是不是过时了啊?帮我找个公司,我去实习下吧……“我通常向他们强调几点:

1.大学四年很短,要珍惜校园时光。不要急于参加各种所谓的实习或社会实践。实际上,大学生的招聘层次很低:发传单,做促销员。参加这些活动是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安心学好你的专业课程,并参加几个你所在专业学科的权威竞赛,才是最重要的。

工作是一辈子的事,还会有几十年的时间来训练自己。但是四年的安静学习,这是唯一的阶段,如果错过了,就不会再有了!

很多理工类学生特别担心自己的性格,比如不合群,性格内向。我特别佩服我多才多艺的同学。所以,每个人都想强迫自己在大学的四年里,花大量的时间批改自己,听课。以我的经验来看,这其实不是倒置的。我们应该学会扬长避短。有时候改变性格真的很难。但是,如果你真有了一技之长,内心就有了可以依靠的力量,你就会变得强大起来,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到来。“肚子里满是读书精神和自尊”。

2.对于理工类学生来说,在实验室呆四年,心安理得,保持浓厚的兴趣,尝试自己想学的各种知识,尤为重要。据我所知,无论是211、第一、第二,甚至是高职院校,电子学科都设立了开放实验室,非常欢迎学生加入。你要做的是找到这些师兄们,,找到这些老师们,并加入到这些团队里.从那时起,你的生活将会不同!

“这东西太利害了,一定要学会它!”

ong>


在大学以前,就靠着物理和《无线电》杂志,认识了点电源、音响还有些趣味电路、555报警电路这些,还会用电烙铁给室友修下耳机、walkman这些,就有了些成就感。正是这些小成就感,让我有机会踏进了大学专业学习的大门。


大二时,有一次到自动化教研室,看到一位老师在摆弄一个奇怪的箱子:里面有一大块电路板,上面有很多电子元件,上面有8个“8”,还有一个小键盘。老师在边想边敲小键盘,我情不自禁的站在旁边观看。等老师忙一段落了,他告诉我,这个东西叫单片机实验箱,上面一个比较大的,写着Intel 8031的,就是单片机。他刚才是在键盘里直接输入了一段机器码,单片机就会自动执行命令,你看那指示灯的闪烁,就是我的程序在控制的。当时,我十分震惊,也觉得很好玩,觉得这东西太利害了,一定要学会它!


于是,我后面就经常找借口到教研室来帮忙,开始是一些锁事,后来渐渐的帮老师焊接电路板,接着学设计电路板,后来又跟着学汇编程序……


打开了单片机这扇门,才发现以前的玩的小东西是那么的小儿科,我觉得从此进入了一个奇妙的电子世界,并且迷恋上了这个世界!


初入研发职场——“当电路板厂变成产品时,我被震撼了”


我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用单片机设计一个工业温度控制仪表。尽管在学校的时候,也跟着老师做了一些软、硬件设计工作。但是整套的做下来,还是第一次。开始仪表是用8031+8155+外挂RAM+EPROM+ADC+DAC来做的。元件实在太多了,就画的四层板。当时四层板的打样费用是2000元。第一次画下来,没日没夜的,大概花费了2周时间。当从厂家那里拿到人生的第一个PCB时,那种感觉,无法描述!相信每个电子工程师,第一次把电路从电脑上设计出来,再经由电路板厂变成现实的产品时,都会有那种震撼的感觉!


拿到PCB,趁着兴奋劲儿,就开始焊接了。以前买物料很麻烦,跑了很多趟电子市场,一周后终于焊接完成,电源也都调通了。又开始写简单的测试汇编程序:MOV、MOVX、SJUMP、JUMP……然后拿仿真器来连接调试,指示灯也能亮了。再找来紫外线擦除器、烧录器,把程序烧录到EPROM中,指示灯却不亮了……


这个项目,我从画板、焊接、写单片机程序,一直做到485通讯,PC机上的BCB通讯程序及简单的界面。前前后后大概经历了2-3年。还有很多现场调试、运放抗干扰、数据稳定性、校准等许多曲折起伏的事情。这些个中滋味,也只有工程师这个职业的人才能体会。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子工程师,就得如同战场上的将军一样,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你都得一往无前。当你杀出重围时,你就升级了……


专业,再专业!专注,再专注!


对我个人而言,技术成功的关键是——兴趣和坚持。兴趣和坚持的动力,是来源于一次又一次的从电子设计中获得的成就感。


现在的环境,与十五年前我们学习嵌入式时相差很远了。那时的我们,正是仰视IT的个人英雄主义成功年代。那时的雷军,还是写代码的高手,而不是现在的雷布斯^-^!


以前还可以用汇编,简单点的程序我们老师甚至可以直接用机器码直接写。现在一个STM32程序,都有各种库,长长的源程序。以前一本80C51的教材才200-300页,而现在一本STM32的编程手册就1000多页,才能把寄存器这些讲完。


但是,我觉得,环境虽然变了,但是基本不变,一理通百理融。如果一个电子工程师,在学校没有静下心来,把数电、模电、C语言、单片机这些最基本的学习好,那他的成长空间是很有限的。而兴趣和坚持,是静下心的关键。


而对于创业,要脱颖而出,除了兴趣和坚持外,专业与专注也很关键。


在08年以前,我带领的开发团队,接了很多开发的活:领域,从几块钱的玩具,从工业、煤矿到铁路等行业产品都做过。单片机,从几毛钱的仪隆的78P153,到DSP、FPGA都用过。做了6年下来,除了技术好像进步了不少,库房里各种板子、废板增加了不少。团队天天加班,激情澎湃,感觉技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做到最后,团队成员的钱包却没有增加多少。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没有专业与专注!


但是,我们也慢慢的意识到,人的精力终是有限的;而每个行业的产品,看起来很简单,但总是有无数的大坑、小坑要亲自去趟过,没有人可以帮你走捷径


所以,从08年开始,我们就开始专注于STM32/STM8的产品开发,再也不用其他MCU了,并且成为了ST的VAR。在行业上,我们也慢慢的收缩,先是砍掉其他行业的,回到工业控制上,再后来,就专注于无刷电机的控制这小小的领域。就算到现在,我们也还在坚持:根据市场与公司的发展,一直做减法,最终可能会定位于某一种汽车用无刷电机控制这一更小的领域。


专业,再专业!专注,再专注!你就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从每月工资只有300~500元到至今身价千万。..


创业的最直接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工资太低了(2002年时,每个月只有300~500元)。另外,也是为了成就感吧——想能创造出更多的东西来。我觉得电子工程师可能都有点发明家情结,呵呵。


我觉得电子工程师伟大之处,就是总是可以从0到1,无中生有,创造出一块新电路板,创造出一个新产品。也许市场上有同类的产品,但你设计的,肯定也是独一无二的,总是有差异的。世界上俩个电子工程师设计的板子就像树叶一样,没有重复的!


持续不断的创业动力,也是来源于兴趣、成就感,还有就是经济原因嘛,实现财务自由是每个人的梦想,一切为了让家人和自己过上更舒适的生活,这也无可厚非,当需要自己去踏实做好。


2009年,我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到2016年,公司已经走过了最为艰难的初创期,开始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目前公司有全职员工十余人,年产值约一千三百万人民币。现在,公司确立了以STM32增值服务为龙头,以无刷电机控制为核心,以物联网、智能硬件为未来发展目标;


2017年,我开始了第二次的创业,创立重庆壹元电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共享智能系统的技术与运营:共享充电宝、共享纸币、新零售等,对共享智能+区块链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重点运营共享充电宝项目,突破了系统稳定及盈亏平衡的艰险阶段,正准备进入大规模运营发展阶段。已经申请了十余项技术专利,其中有4项发明专利已经获得了授权。


身在技术行当,经常有人问到嵌关于技术工程师单片机研发、从搞技术转管理、销售、市场、创业等各种问题,为更好地和大家近距离交流,我将于2018年11月8日晚上7点30分,在电子发烧友直播和大家见面交流探讨,与大家分享我这两年做共享的技术和市场的真实心得体会,如果你对我的经历及直播主题内容感兴趣,请扫描下面图中二维码报名锁定直播:


点“阅读原文”即可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