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案例分析报告2000字,杨雪创业案例分析

如何白手起家创业?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但很少有人给出答案。创业没有资本,做生意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资本。如果什么都没有,你怎么做?如果你没有创业的资本,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创业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肯定会更加困难。但是,总有一些人,在没有足够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自主创业,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五个经典自制商业故事和经典商业成功案例为您精心编辑,希望对您的业务有所帮助,祝您成功!

1.“一加一”陈展鸿的创业故事:他用“大炮战术”轰出了一个千万富翁。10年前,广州一家名为“一加一”的服装店悄然诞生,店主是20岁的陈占红。10年后,“一加一”从一个家庭服装作坊发展成为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再成立“一加一”实业有限公司,无资本创业。10年间,陈占红从个体户变成了拥有20多家企业的大老板,资产上千万元,每年靠出口服装赚1500万美元左右。如此快速突出的发展,除了时间、地点、人之外,操纵市场的高超技巧也不容小觑。“一加一”的产业包括服装、电器、鞋类、餐饮等。但服装是很大一部分,而服装收入占总收入的80%。然而,服装款式和面料的更新是基于季节和月份的。如何在快速交替中保持准市场的脉搏非常重要。陈占宏说,他采取的是“排枪战术”,即每次设计一件新颖的服装,都必须投放一排“排头枪”到市场上检查市场需求,然后根据第一排枪的轰动效应确定第二、三批的数量。“一加一”的突出点就是适度“炮轰”市场,每一款新产品投放市场总有空间,永远不要“轰”太多,适可而止。陈占红的想法是顾客买东西就跟吃饭一样。如果他们一下子吃得太饱,他们会对它感到厌烦,不再对它感兴趣。产品是一次性的,但商标是长期的。如果你对“一加一”商标感到厌烦,将来就很难打开市场。因此,当每一个新产品都是最畅销的时候,下一个新产品就会再次成熟。这样,你就可以不断地用“快”和“新”的转折轰炸市场。为了保证“一加一”产品的“快”和“新”特点,陈展鸿非常注重信息,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转化为产品,从而抢占服装的“新潮头”。目前,西装的款式多达20种。没有资本的创业,不可能靠“快”“新”在市场上稳操胜券。市场的真正主人是顾客。只有赢得客户,才能赢得市场,确保“景气”。因此,“一加一”引入了“量身定制”和“终身保修”的方法。出国旅游、结婚、有特殊身材的客户可以去“一加一”定制高端西装。每当推出“一加一”“量体裁衣”“终身保修”的时候。出国旅游、结婚、有特殊身材的客户可以去“一加一”定制高端西装。任何一个“一加一”买西装的人,也可以“终身保证”一件又肥又不合身的西装可以改装合身。这家专门经营西装的“一加一”服装店已经从一家扩大到七家,但仍然不能满足需求。

2.苏宏达的创业故事:一个打杂的一年挣50万。他是个失败者,是个骗子,还是商场里的逃兵。没有人注意他,因为他没有条件和别人竞争。那么,苏宏达是如何出人头地的呢?没有资本的创业在成功的道路上遥遥领先,让公司一年赚50多万?苏宏达是去年难得一见的。当他35岁时,他仍然是工厂里的杂工。他每月的收入只能支撑一家三口的生活。他还需要妻子为别人做一些零散的缝纫工作,帮助弥补家庭。35岁那年,是HTC人生的转折点。有一天,他路过家附近的房产中介,发现里面的工作人员正在打瞌睡。虽然当时楼宇买卖繁忙,但偏偏只有房地产公司无人问津,门口贴的建材也寥寥无几,还附上了公司顶盘的消息。HTC突然灵机一动,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虽然他没有足够的钱做一些小生意,但他的婆婆有很多积蓄,所以他决定和她讨论一下。创业时,他把客户介绍费降到最低,只拿了一半佣金。此外,他采取“盯梢”政策,不怕白费口舌,不断给上门的客户介绍合适的房子。直到最后一刻,对方终于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房子,他也从未轻易放弃。很多客户来房地产公司买房,心里却没有任何想法。如果销售人员知道如何抓住自己的心理弱点,真诚地为他们服务,客户自然会事事依赖你,不想去其他房地产公司购买。

3.岳亚贤借鸡下蛋的创业故事。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他自身的经济实力不足,但他需要发展事业。很多人也会借鸡下蛋,借钱,投资生产,挣钱,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这种经营策略也叫“负债经营,没钱周游世界。”但是,如今大家都知道怎么借鸡下蛋的时候,“鸡”就没那么容易借了,所以很多技巧一定要注意。给人“信”字,是借鸡术的根本大法。在广州,资产100万元的民营企业家岳亚先,家里很穷。36元的工资要看他做不做,更不要说改掉一个穷字,连谋生都难,他立志要做一番事业。没有资本创业,想到邻居潘阿姨在香港有几个儿子,就会向她借钱。我开始借10块钱,答应一周内还完,可他根本没碰钱,只是把钱锁在盒子里,到期按时还了。几个月后,他又

向潘婶 借 20 元,她讲定归还日,他一样不用,到期原钱加息奉还;如此一 次次借了还,还了借,大半年时间过去了,还真的没动用过所借用 过的任何一分钱。待潘婶一再夸其 “有信用 ”时,岳亚贤顺水推舟地 向她讲了自己的打算办个 ”方便居民生活小卖店 ”的想法和难处。潘 婶也真爽快,笑着安慰他: “放心,你亚贤要办店,借你个万儿八千 没问题。 ”就这样,岳亚贤凭着良好的 “信誉 ”筹到创业资本。 钱,是投资创业的硬资本,对于无钱或财力不足的人来说,能借到 钱,就可心想事成。中国银行有 2000 多个亿个人存款,如果你这个 商人有信誉,就永远不必为缺钱而发愁。


4、首富黄光裕创业故事:腰缠百万的富人 黄光裕总算明白了这个理儿。 22 岁的广东汕头小伙子还没大摸清赚 钱的门道。他是做家电批发的,老家那地方商行林立、竞争剧烈, 他觉得生存余地大小,一口气向北,直跑到内蒙古。内蒙古很大, 黄光裕转悠了一年,没做成多少生意,却从内蒙人的厚诚人格中学 到了赚钱的窍门。 1987 年春节前,他从内蒙古转道北京回汕头的家 里过年,因为春运车票紧张滞留了几天,闷着没事,就在北京城里 逛电器行,遇到和气的店员,老板,就试着联系点业务。 凭着厚诚人格,黄光裕不 “黑”不该赚的钱,把利润最大限度地让给 客户。没有本钱的创业,连黄光裕自己也没料到,三天逛下来,竟 然得到了 100 多万元的订货单。真是喜从天降。黄光裕感到自己摸 到了生意的窍门,也摸到了财富的大门。人间正途须奋勇。转过年 来,黄光裕说干就干,与北京人合资在牛街创办国美电器商行。虽然谈不上多大的实力,黄光裕却端得出真正的大家风度,他进最好、 最俏的货,卖的却是全市最低的价,没过多久,京津一带的同行们 都知道了牛街有个不 “黑”人的黄光裕。黄光裕凭的是厚诚,博得是 信誉,做的是买卖。他的批发业务一日千里,蒸蒸日上。 一年之后,他又干起了零售,零售业比批发琐细。竞争也更加激烈, 各家电器商行老板挖空心思、招徕顾客,各有各的高招儿。没有本 钱的创业,黄光裕任凭商海变幻,仍然抱定自己的老主意,扎扎实 实地傅信誉。而且这一回,他是比先前更厚诚了,居然自己设起了 “维修站 ”,只要是他店里卖出去的商品,都可以享受他的 “亚华电器 服务中心 ”的售后服务。如今,黄光裕的汕头国美企业总公司在北京 有 7 个分公司,年营业额达数千万元之巨,而他本人也早已是腰缠 百万的富人了。


5、冯志久从流浪汉到百万富翁的创业故事 冯志久原是一名流浪汉,到处漂泊,虽历尽艰辛,却穷得叮当响。 1990 年,冯志久跟随数百万淘金者涌到珠江三角洲,却发现这里早 已人满为患,他想到工厂打工,但因年龄大,无技术,工厂不收他。 冯志久百无聊赖,便在各工厂区转悠,看到工人们下班后都端着饭 盒往街上的小店子跑,还有那在街上饥渴的盲流,他脑子一转,怎 么不再开一个供打工者吃饭的小店呢 于是,他心一横,租了一间民房作厨房,每天中午和晚上担起两桶 饭菜,往流浪的人群中推销,一天下来能挣 30 元,很快他凑足 37000 元资金,在广州黄埔大道边租了一间 5 平方的店铺,办了执 照,把鞭炮一放,快餐店开张了。 冯志久的小饭店一开张,就象鲜花引蝶似的引来了众多的顾客,他 经营主要的绝招,就是收费低。那时广州的饭店快餐时价最低是 2 元,而他却一律为 1 元。没有本钱的创业, 1 元钱吃饭谁不来!冯志 久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结账之后,除了开支,竟赚了 2000 元。后 来他又增添了桌凳餐具,雇了临时工,扩大门面,每天早餐卖粉中 晚餐卖饭,一律一元一份。 这样,每天的顾客少说也有 500 多人,最多达 1000 多人。他挣钱的 奥妙在于薄利多销。每份 1 元的饭菜其实是没有挣头的,但打算的 好,也可以赚几角钱,如果每天能卖 1000 份,就可挣 300 元,一个 月就是 9000 元。一个流浪汉变得如此精于经营。几年下来,冯志久 已身家上百万元,直到现在他的快餐仍是 1 元价。人称他 “1元钱大 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