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大兴区长子营镇小黑发村委会附近的一个5亩菜园里,村民们正在地里采摘黄瓜、辣椒等蔬菜。据了解,这是小黑发村委会和村里的科技小院共同打造的“共享菜园”。今年5月,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学院在村里开设了这个“共享菜园”,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日常吃的免费蔬菜,还为部分贫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小黑发村的共享菜园正值丰收时节。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5亩菜园村民可免费采摘
中秋时节,小黑发村的共享菜园依然绿意盎然,黄瓜、茄子、辣椒等蔬菜长势喜人,村民们每天都来采摘。据长子营镇小河南村干部刘继伟介绍,这个菜园是村委会和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学院共同建设的。
刘子平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现任小黑旗村科学技术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他告诉新京报记者,共享菜园是今年3月份设计的,5月份开始种植。最近,正好是收获期。“我们想在村里推广‘共治共享’的理念,动员村民自己种植、自己管理、自己采摘。目前,田间采摘是完全免费的。”
今年5月,花园里种了蔬菜。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据刘子平介绍,小黑发村的耕地面积只有120亩,另外2000亩土地是往年退耕还林的林地,很多村民没有私有土地。今年村委会提供5亩地作为共享菜园,农业大学提供种苗和农资种植。一方面村民参与种植和管理,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为村民提供了三餐的原料。
10种蔬菜选品有讲究
目前田间种植有黄瓜、豆类、茄子、番茄、菜椒、花椒、串椒、小钟冬瓜、大葱、香菜等10种蔬菜。刘子平说,种植类别是科院师生讨论的。“由于现在很热,多叶蔬菜很容易采摘,而且少了一个。为了满足村里1000多户村民的免费采摘,我们当时规划了多种茄科蔬菜。摘了一个,还有一个,可以连续摘。”
花园里的蔬菜正处于收获季节。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村民会在免费菜园里自由采摘吗?刘子平说,菜地从建设之初到现在的管理,靠的是村民自治。“菜园里有负责任的村民,提醒大家要自律,需要摘多少。”日常管理维护也要靠村民。“一些残疾村民还参与菜园除草和病虫害防治,为村里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临近立秋,共享菜园即将迎来变革。“目前,地里的蔬菜足够全村人的日常所需。比如西红柿亩产可以达到一万多斤,可以采摘几个月,但是有些蔬菜已经到了生长的末期。后续会和村里沟通调整。”
科技小院发展林下种植
据了解,小海发村北京科技学院成立于2019年,是大兴区第一所科技学院。小科院根据村里多林地的特点,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计划。
小黑发村科技小院。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虽然村里有2000多亩林地,但可利用的没那么多。”刘子平说,小科院对全村林地土壤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将林地划分为几个区域,根据不同的地形种植不同的作物
小黑屯村成为周边村庄的“试验田”。“去年,我们在林下种了50亩胡萝卜,这是北京农林科学院的一个品种。收入很不错。今年,周边村庄扩大了300多亩。”刘子平说,今年,朝天椒被种在了林下。收获后,将它晒干,制成干辣椒。如果种植效果好,可以加工销售。“长子营镇正在打造镇上的农产品品牌,每个村不同的农作物将一起加工销售。”
新京报记者杨一静
编辑张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