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所农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助力学生成才纪实
华龙。com 1月17日8时28分(蒲思静)。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机会和机遇。在不同的背景下,他们规划自己的人生,创造历史。对于现代学生来说,他们遇到了最好的时代。在创新和大众创业的大环境下,这群年轻人有着极高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既然选择了远大的目标,就注定要努力。创新创业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纸上谈兵。有成功也有失败。幸运的是,这群“制造者”在学校、企业和社会的支持和鼓励下蹒跚前行。
就像首批全国重点中专学校、首批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一样,——重庆农校这所百年农校,以深厚的文化内涵、鲜明的办学特色、完整的创业链条为基石,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和敢于拼搏、敢于冒险的精神,将学生的梦想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成“利益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学生创业创新的“聚焦农校”之路。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构建集创业教育、创业实践、项目孵化、风险投资、项目运营于一体的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秉承“以农建校,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以人为本,能事为先”的办学理念,遵循“崇德能勤”的校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农业专业人才。
强化顶层设计
打造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
学校是送到华龙的。该校以农业为基础,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
如今,职业学校毕业生找工作并不难,但要实现高质量就业甚至创业就没那么容易了。
而重庆农校毕业的学生,却能实现高质量就业,甚至创业。
每年招聘季,所有招不到毕业生的企业都会向重庆农校相关领导投诉:为什么不帮我们单位多储备人才?
供需失衡的背后,是重庆农校长期坚持人才培养质量的结果。
近年来,重庆农校借助示范学校建设,进一步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步入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
值得称道的是,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流失率低,这也是吸引企业到重庆农校招聘的重要原因。
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让学生满意,这与大学顶层设计中确立的工作理念是分不开的。学校把创新、创业、就业放在重要位置,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持续关注、狠抓;同时,实现全员参与、深化工作制度、部门学院联动、师生互动、校友社会带动,动员各方力量支持和参与创新创业就业;
此外,学校构建了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的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帮助学生择业就业,强化绩效考核,实施目标管理和项目运作,融入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
目前,学校正以“以农建校,服务三农”的愿景,向建设一流的农业职业教育基地迈进
网发近年来,重庆市农业学校以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让学生在创业平台上尽情施展才华,成就青春梦想。
作为重庆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排头兵和中高等农业农村技能型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重要阵地,重庆市农业学校在办学中坚持“以农为本”,打造了畜牧兽医、园林技术两个国家级中职教育重点示范专业,并以创新为引领,构建起了与生产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重庆市农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抓好第一课堂,突出以专业为基础的创业实训和模拟,并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实践学分。
学校在畜牧兽医和园林技术两个重点专业建设上,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畜牧兽医专业,以生产流程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了“分段交互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园林技术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平台,课程对接职业技能证书,形成了“过程导向,产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这两个人才培养模式,都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教学与实践相适应,通过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标准有机对接,强化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
如今,重庆市农业学校的各个专业不仅实现新的发展,而且“以农为本,立足行业,服务三农”的办学特色愈加鲜明。伴随着专业特色更加突出、教育科研能力日益增强、教师素质日益提升、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营造创业氛围
全力拓展就业创业发展半径

优秀创业学子赵家玲坦言市农校让其受益一生 重庆市农业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近年来,学校创下了“全国技能大赛获金牌数、在校生规模、开设专业数量、毕业生就业率”四项综合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农业中专学校第一位和全市各类中职学校前茅的佳绩。
2010-2016年,重庆市农业学校连续6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奖牌,累计共获得7金6银2铜。
随着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重庆市农业学校也主动围绕重庆产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输送了大批中高技能人才。
毕业于市农校1998级农学二班的赵家玲,自办多家企业,谈及在重庆市农业学校的求学经历,赵家玲感触颇深,直言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宽容的环境,让其受益一生。
2006级畜牧兽医专业的陈鑫,毕业后开始自主创业成立兽药公司,年营业额达2千万。
2005年毕业生张丹,开始自主创业后,依托专业优势开设2家宠物医院,年营业额120万。
这些优秀学生只是诸多创业学子中的缩影。
当然,如何为学生创客开展寻找梦想合伙人等,以及如何做好进一步的跟踪、推荐、培育、孵化等服务工作,都成为校领导关心关注的话题。
为此,学校从入校初期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授创业技能知识,学校的初衷是让这些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快速融入社会,在创业大潮中稳固自己的风帆。学校从第五学期开始,便安排就业指导老师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
同时,学校还借力发力,为在校生提供了诸多实操平台。校内,市农校拥有50亩园林工程实践基地;校外,学校更是与各区县数十家企业联手,为学生提供畜牧兽医等多类别实习岗位。仅荣昌区一地,市农校就有多家养猪专业合作社可供学生进行实习。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学生创业人数就突破百人大关。
重庆市农业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帮助和支持更多学生开启创新理想、开展创业活动,学校还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让每一个学生的人生都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