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新创业的意义,论语对创新创业的启示

最近和很多创业者聊了很多,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千万不要跨银行做生意!

从操作层面来说,这绝对是真理,也是很多人的经验;然而,从一些食肉动物来看,这似乎不是真的。比如华为、西门子、索尼、便便等那些成功的品牌。在各个领域都做得很好。相比之下,跨行创业是对是错?

《论语》中的这句话启发了我:过银行没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不知道就不知道”,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家的“觉悟”。今天我就简单说一下这段经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作为教材中这么有名的一句话,我不需要解释这句话的意思,而且看了名家的讲解之后,对这句话的理解是非常一致的。我就说说我的亲身经历。

看这句话,孔子好像在说个不停,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都知道。那么孔子的无知是什么呢?我个人理解,“不知道”的本质应该是无意识,而不是缺乏知识。一般来说,应该是“意识到自己不知道”。即使你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你也应该知道,这对于那些“执政者”,也就是“管理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从“我们是否意识到它”和“我们是否有某一领域的知识”两个维度画出两个坐标轴。我们可以看到四个象限,在其中我们可以通过再次审视自己的水平来进行自我定位。

事实上,从一个“高层管理者或领导者”的角色和地位来看,“陷入知识的细节”有时并不那么重要,有时甚至因为陷入能力陷阱而完全忽略了整体管理。这方面的正面例子是马云,他不会“编程”这些技术;身边也有很多负面的例子:因为技术优势而创业,最后因为只懂技术而把公司倒闭成小工作室。这简直就是“为一个人工作到为很多人工作”的模式(这种失败的例子太多了,而且因为失败而在公开信息中不太为人所知。每个人单独见自己的朋友应该没那么难)。所以,所谓“知”是有意识的。

从这个判断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治国”一章中,孔子对领导者的要求在于“能否实现自己所需要知道的”这一高层次问题。

在我们现在的时代,企业家和公司领导比“政客”更常见,所以我们会看到更多“跨行创业失败”的例子,这种例子很多(也是因为失败后匿名)。这些失败大多是“企业家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否知道”。比如有朋友看到电影院赚钱,想早点投资电影院,看起来不复杂。做的时候发现一会儿是消防问题,一会儿是安检许可的各种细节要求等。最后我很惨,浪费了很多投资,却无法正常运营。这是典型的“不知道就不知道”带来的恶果。

不过也有朋友说,为什么王力可思聪和李彦宏的人在那个行业做得好,什么都投资赚钱?

基本上,这种老板要么是因为他扮演了“投资”的角色(而不是企业家的角色),要么是因为他扮演了“平台”的角色。前者用钱砸,先拿高薪得到核心专业带头人,再根据其专业部署投入相关薄弱环节建设。比如苹果在智能语音的开发上直接收购了“siri”公司;而后者,因为是平台思维,即以滋养创业土壤的思维发展独立的“摇钱树”,而不是直接做起“摇钱树”,比如腾讯的网游、支付等系统都是基于其庞大的社交平台发展起来的,即使这里有不成功的,最终也会成功。在这两种思维下面,其实不变的问题是“意识”。

另一方面,在开始银行间业务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这个行业的关键节点,找到熟悉这个行业的专家或机构,才能避免在新行业创业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