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民种粮效益下降,种粮积极性下降,不少土地被撂荒,农民收入增长停滞。归根结底,农民并不是靠种粮挣钱的。
改革开放之初,联合承包制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中国人民实现了从吃得好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当时的农业生产以产量效益为主,产量就是农民的收入。接下来就是农民种粮收入下降,农民停止赚钱甚至亏损。其中存在单纯追求产出而忽视质量的问题,导致国家财政困难,农民收入增长停滞。粮食生产必须从产量效率向质量效率转变。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解决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的问题。说白了,小农户一户生产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农民单纯依靠粮食生产是不可能致富的。
从历史和国家战略的角度来看,粮食生产必须保持稳定增长,同时粮食价格必须保持基本稳定。因此,在农民生产力无法提高的前提下,农民不可能承担稳定粮价的责任和义务。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农民必须达到致富的基本目的。
另一方面,粮食是国家战略资源,要保证总量稳定增长,价格基本稳定。农民耕地少,土地零碎,生产成本高。绝大多数农民靠种粮致富是不现实的,必须走规模化、现代化的粮食生产体系。粮食生产必须从产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民耕地少,土地零碎,生产成本高。对大多数农民来说,通过种植粮食致富是不现实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解决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的问题。说白了,一户一户的小农生产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农民仅靠粮食生产是不可能致富的。
未来粮食生产的主体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大小小的国营农场,比如黑龙江、新疆农垦兵团,还有地方国营农场。二是以农粮为主的大型央企,如中粮、中化等。三是地方国有企业,如农业发展集团、农业投资公司和地方专业农业公司等。四是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第五,从事食品生产的其他专业的社会资本。农民可以收取租金转让费。
未来农民有十条致富之路。
一是特色种植。不是所有的种植都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作物必须人工完成。这种种植生产往往是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有些需要回归传统种植方式。比如绿色有机粮食种植、中药材种植、地方特产种植等等。这种种植多为经济作物,也非常适合山区、半山区以及土地碎片化难以集中的地方,尤其适合农民通过劳动密集型来完成。而且利润可观。
特色作物的培育主要包括:一是有机农产品,主要满足高端有机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有机产品的市场会越来越大。二是瓜菜类,主要为菜篮子市场。第三是药材的种植。随着中医的复兴,中药材越来越受欢迎。第四,特产,主要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也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第五,水果,在现代营养学的指导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第六,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场所,花卉和观赏植物都变得必不可少。第七,农耕文化的体验。随着发展
二是特色养殖。,主要包括:,的牛羊将继续享有繁荣的供需,而驴和鹿的养殖将有很大的增长。,驴和鹿兼具药和肉的双重经济价值,绿色有机养猪和养鸡将大受欢迎。特色畜禽养殖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经济动物和昆虫养殖也将有很好的前景。高端水产养殖也将异军突起。很难实现规模化养殖,适合农民和专业合作社。
三是特色加工。主要是加工当地的特色食品和特色农产品,还有传统的手工小作坊。这些行业普遍具有地方特色、传统工艺和方法,通常需要人工生产加工,不适合工业化生产。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案例。很多地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多是这种产业,完全可以形成规模。
size:15px;">
四是产业承接。前面所说的未来粮食生产主体一般都是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大多会在粮食产地建设粮食加工项目,通常还会发展成为产业集群。在这些产业链条中有很多项目可以由农户或者合作社来完成,而且,许多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加工项目还必须由农民从事。
五是产业配套。产业集中和产业集群后,必然给农民带来大量商机,比如物流配送,旅店、餐饮等商业服务,这些都是农民创业的好项目。
六是农村电商。未来农村电商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一方面,农民自产的特色农产品上行,通过电商销售。另一方面,城市工业品进入农村,通过电商下行。这些在未来若干年里发展很快,是农民参与的好机会。

七是都市农业。靠近大中城市的农村,可以开展围绕城市副食供应为主的都市农业。比如瓜果、蔬菜种植,围绕周末经济的休闲农业、农庄、民宿,采摘园等,都是很好的致富项目。
八是土地入股。大企业进入农村投资农业项目时,农民可以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与其开展合作,农民就可以成为股东,分享产业红利。
九是劳务收入。农村产业兴旺后,一定会有大量的用工需求,大量的农民将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华丽转身成为产业工人。这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十是外出打工。还会有很多农民从农村走出来到城市打工,特别是农村向往城市生活的年轻人。
总之,现代化产业化的粮食生产不适合小农生产,也不可能靠粮食种植实现致富。上述这十个方面的致富之路基本可以涵盖不同地方和不同人群,想必对您有所启发。但重要的是,要逐步实现土地流转和集中集中,这是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