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忙碌上班族图片 上班族和创业的图

作者|罗发才

01

2020年,

疫情不断“教会我们做人”。

最近,欧洲一些大公司发布了:裁员消息

在航空业,荷航计划裁员20%

空客将扩大“无薪休假”的规模

法兰克福机场计划裁员4000人。

汽车行业:

宝马计划裁员6000人。

雷诺计划裁员4600人。

报告数据预测

欧洲将有900万失业人口,

有些行业需要到2021年底,

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星巴克关闭400家门店

秘密英国公司宣布破产

……

对于大公司来说,这是真的

你以为永远不会失业的工作,

现在用事实和数据告诉你

做人,不要太着急说“永远”。

02

凯里安巴兰科,30岁,

是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的动物园管理员

在美国,作为灵长类动物的守护者,

她不仅要有相关学科的四年专业学位,

通常在得到有报酬的工作之前,

至少需要三次无薪实习。

她说。

“无数人认为只要得到这份工作,

e="font-size:15px;">一辈子都不会被解雇。


然而疫情暴发后,


我还是被无情辞退了。」




在我们身边同样如此,


一场疫情,让十年、二十年高管经验的人,


一夜之间,只能卷铺盖回家。


也让无数百年实体老店,


顷刻间倒塌,


大概率再也站不起来。




如果以前说:


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吃一辈子的饭了。


你还不信,


那么这场疫情一定能给我们敲响警钟。




在无数人传统的观念里,


进入一家稳定的企业、


做一个看起来稳定的生意


就可以坐吃等死。




殊不知人生的规律即是:


越稳定的人生,


危机来临时就倒下的越快。


因为你从未想过另一种可能,


自然没有任何抵御风险的能力。




03




那天跟闺蜜喝酒,说起一个话题。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


或者周围流传着无数类似的故事:




小时候班上有很多学习中等偏上、岁月静好的孩子,


混的往往还不如以前调皮捣蛋的孩子。


那些年轻时候不知道好好学习的人,


被社会一顿毒打后才发现人必须要往上爬。




很多被逼上绝路的创业者,


十年后带着大金链子回到同学聚会,


闪瞎了当年循规蹈矩的上班族好学生。




有点讽刺。






还有一个在一线城市比较大的媒体,


曾在互联网上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本地人后代慢慢会被淘汰出局,


大城市的未来就是生意强者之地。」




被喷了吗?被喷了。


是胡说八道吗?好像也不是没有道理……




每个发达的城市总有那么几个老城区,


城区里住了一批本地人,


其中一部分人在本地有房,


找份安稳的工作轻松自在。




最可怕的思想是有的人,


还看不起来大城市打拼的「外地人」。


这批人习惯了租房、地铁、早出晚归,


但我们需要看的不是眼前的差距,


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


努力,可以悄悄让二者的生活差距悄然逆转。




不断的新城规划、政策变动、


直到有一天城市中心迁移了,


曾经自己生活的区域落寞了


手上房子贬值了……




回头发现曾经那个你瞧不起的「外地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买了连你这个「本地人」都买不起的好地段房子。






于是上一秒是站在既得利益者的嘲讽,


下一秒就是义愤填膺地在言语上抱怨。




并不是说「努力程度」就代表一切,


只是你在抱怨的时候要问问自己:


开始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


本来就是你自己决定的,不是吗?




04




「社畜」这个词来源于日本。


但有一部分人并不知道这个词出现的背景。


它起初用于形容上班族的贬义词,


指在公司很顺从地工作,


被公司当作牲畜一样压榨的员工。




这是日本很多中青年,


对于社会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


无声的反抗。




这种无声反抗就表现在:


反正一辈子也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那不如就不上班、或者草草了事。


这种人我们称之为「被动安乐」。






其实能理解,大家活着都不容易。


房贷,车贷,养孩子……


各种花销带来的生活压力,


时不时的就给你一记生活的暴击。


有的时候不是因为不思进取,


而是努力工作了,


但是仍然没有收入很多钱。


不知道要不要继续坚持。




「韭菜」不会永远快乐,


风雨一来,你会发现自己孱弱的可笑。






说到快乐这个词,


前两年很流行探讨有钱人的快乐。




较真来说,天生的有钱人还真没什么快乐


因为从心理学分析:快乐跟钱没关系。


出生就家财万贯的人,


只会觉得那些钱本来就是我的,


我有什么好快乐的?




快乐的因素之一,


是「得到」的过程,


而不是生来就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


努力上进、没钱变有钱的人


能比天生的有钱人,


感受到的快乐更多。


那你为什么不努力看看呢?




生于忧患的人,


其实比生于安乐的人拥有更加多的可能性,


为什么你甘愿把自己当「韭菜」,


庸碌一生?




05




过了企业会为一个人终生买单的时代后,


人人都需要一个PlanB,


增强自我的抗风险能力。




继续安乐之前,


你需要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你放下手里的工作,还有其他的被动收入吗?
第二,除掉每个月的花销你还能存下多少钱?
第三,如果突然生一场大病,你手上的存款够应付吗?




前两天,Airbnb的CEO,


在社交网络发了视频,


阐述了危机下的挑战。




「我们花了十二年去创造民宿,


但却在这几个月快速衰落。


据我们认知的旅行已经衰败了,


但是并不代表整个旅游业都阵亡了,


只是我们所理解的传统旅行 ,


一去不复返了。」






去年才成为奥运top级赞助商、眼看就要上市了,


Airbnb肯定遭受重创。




即使是这样,


他们依然在探索有没有新的旅行模式


本土化、周边游、社群化……




疫情让无数人倒霉,


但也是未来30年内最庞大的一次机遇窗口


这场灾难就是告诉你:


旧模式在沉默而彻底的转向。


只有思维活、转变快、永不止步的企业和人,


才能乘风破浪。




06




大到国家也是一样


曾经被人看不起的中国,


生于忧患,于是面对疫情毫不懈怠,


才有了今天的稳定可控局面。




而无数发达国家还沉浸在:


「我们发达国家的医疗水平最牛逼」的安乐中,


让全球至今快要感染1000w人,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图源:澳洲广播公司




所有人、企业、国家


经历这一遭,归来再也没有少年。




每个人活的都不容易,


在歌舞生平安于现状的时候,


我们都不希望被泼冷水或者传播焦虑。




但依然要明白:




新时代根本没有所谓的铁饭碗,


你以为的岁月静好,


底下埋藏着无数未知风险。






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于疫情


但即便没有疫情,


现在还是岁月静好的人生,


也要随时做好所有的准备,


一辈子不要放弃学习、


不要放弃思考、


不要放弃上进。




因为轻蔑明天的人,


只会被明天甩得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