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12月23日电(周心怡)“你想回国吗,什么时候回国?”在刚刚结束的2016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上,众多海外人才在等待机会。对此,不少专家给出了“定心丸”,称现在正是海归回国创业的合适时机。
傅晓岚是中国大陆牛津大学第一位中国社会科学终身教授。她说,中国是目前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世界经济正处于周期性萧条时期,尤其是欧洲,甚至美国都需要努力复苏。在这样的情况下,2015年中国GDP年增长率可以达到6.9%,可见中国市场的实力和空间。”
此外,她强调政治稳定对经济至关重要。“中国的政治环境始终稳定有序,相应地,经济也不会出现大的波动。这种稳定性非常有利于企业家专注于做事和发展企业,而不必过于担心大环境。”
欧美校友会副会长王表示,中国不仅有市场,而且人才需求旺盛。他说,中国要想从第二大经济体迈进,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收入国家,就必须有更多的原创性创新,这些创新不同于模仿性创新,门槛高,从而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海外人才提供机会,掌握世界最新科技。
王指出,自总理2014年提出“大众创业创新”理念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留学回国人员自主创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一些长期制约创新创业的障碍已经消除,行政、市场、融资、司法、公共服务的综合环境越来越好。
“千人计划”专家协会信息科技委员会主任、达利科技CEO黄小青在美国工作了20多年,2015年选择回国创业。他说:“以我自己的经验,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超过了美国。一方面,中国在创新领域的资本投入相当可观。另一方面,中国现有的人才素质和基础设施也极其雄厚。总的来说,中国绝不比外国差,甚至更好。”
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以小微企业和早期创业者为主的天使投资约达48亿元,同比增长200%,初期投资项目占比超过60%。积极投资会给真正有才华的企业家更多成功的机会。
但是,无论环境有多好,政策有多优惠,并不意味着所有海归都能创业成功。千人计划化学化工委员会主任、中国全球化智库副主任虫火谷提醒留学生回国创业时,要准确判断自己的角色定位。“有些人天生是做生意的,有些人天生是做科研的。后者不适合做CEO,但可以拿出技术,通过合作实现双赢。这也是一种创业。”
此外,创业需要正确的态度。“千人计划”专家、金靖电气首席技术官蔡威指出,他曾听到一些海外人才提到各种原因,比如“不知道国家有新项目,知道的时候别人全拿走了”,或者“政策说补贴可以给,但补贴从来不下来”。“不要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它是一个返回者,”蔡威强调。“主观能动性是创业的核心动力。无论是金钱还是政策,馅饼都不会白白落入他们的口袋。”
全英学生联合会主席李奇回国参加大会时深受感动。“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政府的政策、社会观念、大众文化以及创新创业的势头,在任何一个方面都能看到活力和潜力。”谈到未来,李奇说,他认为回到中国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