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场正在搬迁。大河网络地图
6月15日,本报(www.thepaper.cn)从河南农业大学新闻中心获悉,郑州市家禽种质资源场于6月11日被中央环保督察组评为“虚假整改”,学校接受河南省政府约谈,随后于6月11 -12日迅速整改。相关家禽资源已紧急搬迁至市外进行过渡,原址清理防疫消毒等后续工作已完成。
但由于资金和场地的限制,河南省原阳县农业科教园区标准农场尚未开工建设。这些家禽最终会“定居”在哪里,学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和相关通知材料都没有提到。
河南农业大学畜牧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明告诉本报记者,家禽种质资源库是校级科研机构下的研究基地,而不是企业,承担了多项科研任务,持有河南省发改委批准的科研中心相关批件。
李明说,资源田建于1981年,当时四周是农田和郊区,部分耕地是河南农业大学的试验田,远离市区。几年后,河南省中医院开始围绕家禽种质资源领域进行建设。附近也在建住宅区。
“其实我们也想动,一直在协调、准备、整顿。”李明说,医院曾多次向相关部门汇报和求助,但资金和场地是他们遇到的两大瓶颈。
“但目前,我们会先完成整改。”河南农业大学新闻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6月11日前,中央环保督察组曝光家禽种质资源领域,称之为“虚假整改”;他还声称郑州市金水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没有作为,对中央环保督察举报的问题敷衍了事,导致鸡场藏匿在闹市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多年未得到解决。在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中,督察组要求地方进行整改。
根据河南农业大学提供的通报材料,6月11日晚,该校组织力量确定家禽临时存放场所,推动办理卫生防疫、运输等手续。
6月12日上午9点,第一批家禽出栏完毕。当天晚上,所有种质资源都被转移了。
李明告诉本报记者,这些家禽资源已被运到郑州市外一个临时租用的养鸡场储存。
根据前述通报材料,家禽种质资源农场是河南农业大学极其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拥有家禽品种资源27个,存栏4800余只。是河南省唯一的家禽种质资源库,也是中国两大地方种质资源基因库之一。
李明说,包括固始鸡在内的大量地方家禽种质资源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是育种的战略资源,正在逐渐消失;而保护这些资源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