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蒋)在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村普陀区曹杨村旧房改造完成现场,一群留沪务工人员在这里过春节。大年三十一大早,搬出来的老邻居来到曹阳新村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完全重建工作组的志愿者们一起,写下祝福,包好饺子,把“祝福”的字样、热腾腾的饺子、可口的饭菜,送给这群为大家放弃小家庭的“老人”,一起吃年夜饭。
描述:曹阳一个村庄的居民和留在上海的工人把“福”字放在棚子上。照片由曹阳新村街提供
住在曹阳一个村子里的叶阿姨有些遗憾,因为她不能在这个住了将近40年的老房子里过牛年,但她仍然很开心,充满了期待。最后,老房子已经开始全面翻新了。为了配合施工,她现在正在租房子,准备搬出去。
就像叶灿阿姨没有在自己家里过春节一样,今年春节,村里一处旧房完整改造现场的电工王征兵没有回盐城老家过年,而是选择留在上海,成了一个“老人”。王师傅在上海工作快20年了。这是第一次。经过辛苦忙碌的一年,他真的很想回到家乡。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曹杨一村重建任务重、时间短,所以王师傅选择留在上海。叶阿姨和村里的其他老邻居也记得像王师傅一样留在异乡安家的工人。“再过几个月,你就可以搬回村子里住新家了,一个人住,想想就开心。当然,感谢辛勤工作的工人,他们非常努力,不容易。今天除夕送他们一些饺子,也是过年的传统习俗,让他们在我们村的工地过年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曹阳某村驻村志愿者潘金华阿姨一边包饺子一边开心地说。
描述:居民在旧房改造现场给工人送饺子。照片由曹阳新村街提供
曹阳居民杨永春是街道老年书法协会会长。今天他还自告奋勇来党群中心铺喜庆的红纸,磨深黑色的墨水。一幅幅象征吉祥如意的对联,上面写着“福”字。
包好的饺子已经煮好了,所有的热菜都打包好了.大家带着诚意来到一个村庄的旧改现场,和留沪的工人们一起在棚子上贴上“福”字和春联,给他们送上热腾腾的饺子和可口的饭菜,过一个快乐的新年。
描述:“老人”一起吃年夜饭。照片由曹阳新村街提供
“今年的春节很特别。虽然没有回老家,但在这里感觉更踏实了。我可以赶上工期,尽快让一个村人住上新房。没想到除夕夜还有这么多人记得我们,吃饺子。”王征兵大师笑着吃饺子。
曹杨某村施工现场的“老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过年,曹杨某村的人也以自己最简单的方式为他们感受。大家都在期待“美丽曹杨,幸福家园”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