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对公司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意见,创业想法和现状概述

【与世界级跨国公司相比,在核心技术、标准制定、品牌形象、产业链管控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劳动生产率、资产运营效率、利润率等效益指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

2017年9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16年公布中国企业500强,连续第13年公布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并在此基础上连续第7年公布中国跨国公司100强。“三大500强”榜单涵盖了中国不同行业和地区的1080家大型企业,其中制造业500强企业245家,服务业500强企业175家。

发展趋势

2016年上半年世界经济相对低迷,下半年以来逐步好转,主要经济体出现复苏迹象。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进,各项改革政策红利逐步释放。2016年三季度以来,市场供需矛盾持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开始好转。受国际国内发展环境转好影响,中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增速触底回升,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企业亏损明显收窄。同期世界500强和美国500强也扭转了上半年的明显下滑。中国入围世界500强的短上市公司连续11年保持增长,在世界大型企业集团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016年,中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资产、人员等规模指标扩张速度再次回升,增速高于世界500强和美国500强企业。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动能转换、深化改革、跨国经营持续取得积极进展,呈现明显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营业收入增速触底,进入门槛大幅提升;资产规模增长分化,整体负债率上升;净利润增速有升有降,企业亏损明显收窄;钢铁和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的盈利能力显著提高;企业税负压力有所下降;就业总量占中国城镇就业的近10%;百亿级企业持续扩张,并购更加活跃;传统工业企业比重持续下降,新兴工业企业持续增加;R&D强度波动加大,专利数量持续增长;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大陆入围世界500强人数突破100人门槛,世界500强排名稳步上升,跨国经营水平持续提升;新经济和服务业企业数量显著增加。

主要问题

虽然中国大企业在过去一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级跨国公司相比,中国大企业在核心技术、标准制定、品牌形象、产业链管控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劳动生产率、资产运营效率、利润率等效益指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落后于国际领先企业。中国大型企业的整体R&D强度仍然较低,难以有效支持企业进行重大技术创新和突破。2017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的R&D强度为1.45%,2017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的R&D强度仅为2.07%,较上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种R&D的投资强度与世界优秀大企业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难以支撑关键技术的全方位突破。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2016年《全球创新1000强企业研究报告》,中国只有130个

中国大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仍落后于国际大企业。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ROE为9.20%,美国企业500强2017年ROE为13.07%,世界企业500强2017年ROE为9.90%,分别比中国企业500强高3.87个百分点和0.70个百分点。

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利润率为4.42%,美国企业500强利润率为7.38%,世界企业500强利润率为5.50%,分别比中国企业500强高2.96个百分点和1.08个百分点。2017年,世界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1.37万美元和2.28万美元,而美国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2.78万美元和3.16万美元,明显高于同期中国500强企业。

2.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迫切需要突破“低端锁定”的困境。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

浪潮进入新阶段,主要特征是跨国公司突破了国家地理界限,将价值链各主要环节在全球布局,吸纳和整合全球最优质资源,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全球公司,全球公司的海外资产、海外员工、海外销售额的比重均超过半数。与此同时,企业价值链延伸到全球,形成全球价值链,全球公司通常将设计研发、数据控制、营销服务等部门放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发达国家,而后发国家往往因为劳动力成本低而成为全球公司制造环节的布局地。亚欧有许多小国如比利时、荷兰、瑞士、挪威、新加坡、爱尔兰等都诞生了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500强企业。


中 国21世纪初加入WTO后,以低劳动力成本嵌入全球价值链,成为世界工厂,众多中国企业由此获得高速成长,但很显然,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与西方跨国公司 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后者牢牢控制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中国企业仅能靠低劳动力成本赢得一点微薄的加工费,中国企业想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迈进时,很难突 破“低端锁定”的困境。比如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制药、汽车、军工、半导体及芯片等领域,中国在高端环节、核心零部件生产领域都缺乏与西方先进企业进行竞 争的能力。比如,进入世界500强的五大中国国有汽车企业,都很难突破西方跨国汽车企业留下的“20万元天花板”;在制药、半导体等领域,中国甚至没有一 家能与西方跨国企业相提并论的企业。


3.管理水平仍然粗放,“大企业病”突出。成 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很多中国大企业的目标。世界上有许多一流企业,比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ABB公司、西门子公司、丰 田汽车公司等,它们凭借世界一流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独步全球,比如丰田汽车的精益管理,GE的六西格玛方法,西门子的工业4.0。与之相比,许多中国大 企业的管理水平仍然很粗放。第一,管理层级非常多,股权关系极为复杂,管理成本高。一些大企业子孙公司多达10级左右,拥有数家或十余家上市公司,管理架 构叠床架屋,股权关系极为复杂。第二,部分大企业内部决策程序与机制不健全,重大投 资失误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大企业“一言堂”现象仍然存在,对企业一把手和重大投资决策人的内外部监控机制、约束机制不健全或是执行不到位,对项目可行性论 证、风险评估不重视或是走过场,给项目埋下重大隐患。尤其是在对外投资上,不少企业由于内控机制缺乏,以及风险意识淡漠与风险应对不力,而导致投资失败与 经营亏损。第三,合规意识缺乏。近年来中央纪检部门对国有企业反腐所取得的成果表明,尽管国有企业内部、外部的管理制度不少,但在一些企业里往往沦为形式,仍然管不住一些领导人的严重腐败。此外,少数企业逃税漏税等违法经营行为也偶有发生。尤其是境外合规经营问题,更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4.国际化水平仍然很低,真正的全球公司较少。经 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走出去”,尽管一些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已经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中国大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仍然很低。2017中国企业500强中,海外营 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只有215家,近六成的500强企业的海外营业收入低于10亿元或没有海外营业收入;海外营业收入占比超过50%的只有10家,海外 资产占比超过50%的只有9家,海外员工占比超过50%的只有3家。2017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只有14.85%,不仅远远低于2017 世界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61.31%,而且也低于2016发展中国家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36.14%。2017中国100大跨国 公司中跨国指数在30%以上的只有22家,达到2017世界100大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的企业只有1家,达到2016发展中经济体100大跨国公司平均 跨国指数的企业也只有15家,还有20%的企业的跨国指数没有超过5%。除此之外,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海外资产、海外营业收入、海外员工的比例都亟需 提高,海外经营业绩也亟待改善。


事 实上,大多数中国大企业并没有真正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一方面,因为在很多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增量市场,有理由在中国市场投入更多资源和布局;另一 方面,因为更习惯于在中国政策环境中发展,而对“走出去”缺少梦想和信心,同时对国外的政治商业环境、法律及文化环境不甚了解,尽职调查不充分,成本收益 及风险管控缺乏预案,有的甚至有很大盲目性,从而发生了不少损失和教训,严重影响了其他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意愿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