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微商创业成功后,微商创业故事案例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的“中国产经新闻”免费订阅

【老朋友】朋友圈,或者发给你的朋友

摘要

我们的记者刘义庆报道

如今,很多满怀创业梦想的大学生将目光转向了微信创业的低门槛,而微信创业看似平坦简单的创业之路却充满了陷阱和荆棘。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微信创业是梦想还是噩梦?

朋友圈里的“微信业务”恐怕大家都很熟悉。过去,微信业务的从业者多半是社工。现在,微信业务逐渐渗透到象牙塔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微信业务的大军。“微信业务”门槛极低。只要你有了智能手机,你就可以在网上打字、搜索信息、显示图片,那么你就可以成为“微信商家”。

真假藏猫腻

其实在微信业务出现之前,已经有人在QQ上做过同样的业务了。沈阳学生陈骁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起初,在微信业务出现之前,很多人在QQ上卖产品。很多产品图片模糊不清,给人第一眼就很不规则的感觉。而且随着微信的普及,那些人开始转行做微信业务,但还是不靠谱的产品。

目前主要从事为新“微信业务”提供理论模型和团队管理培训的曾希静表示,“微信让这个所谓的朋友圈销量翻了一番。这类员工的素质是由行业性质决定的,因为微信可以依靠朋友的信任来降低客户信任的成本,所以销售门槛更低。相比在QQ空间刷屏,微信朋友圈所谓的客户留存率和广告浏览率要比QQ空间大很多,进一步降低了销售门槛。门槛降低了,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人进入。”

记者了解到,对于很多从事微信业务的大学生来说,初衷是为了赚点零花钱。上面提到的也是如此,叶把微信业务当成一种创业,认为自己的锻炼没有错。

每个人对微信业务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鄙视微信业务,觉得很低级。相反,有些人有时候觉得在微信业务这里购物挺方便的。其实要看微信商家的性格和他买的商品。

“微信业务的一些同学其实是一些不知名公司的三款产品,大部分是化妆品,比如口红、粉底、护肤品、面膜以及一些特殊的美白产品。”据陈骁说,这些公司宣传他们产品的效果。

以美白产品为例,左手不用产品,右手用产品,右手比左手白几度。因为大学里有一部分大一新生分不清产品,还贪图便宜和神奇的功效,所以买得一头雾水。使用后发现宣传没有神奇效果时,微信业务会以效果因人而异为由搪塞;而有一些学弟因为碍于学长学姐的面子,不好意思提问,最后只能吃哑巴亏,陈继续说道:

微信业务的营销模式很多,陈骁以自己的经历为例介绍了其中两种。首先是做分销代理。二是自己买货。陈骁告诉记者,她从大三下半学期开始做采购,那时候她开始做微信生意,那时候她觉得微信生意好像赚钱了。当时课业繁重,没有办法出国买货,所以陈骁选择做微信业务的代理。也就是说,微信业务的团队负责把商品扫到国外,陈骁以代理价格从他那里拿走产品,再加利润后销售。但是,在成为代理之前,通常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微信业务也有奖励制度,奖励的形式有很多,比如支付多少账单或者返还多少钱。

成为代理商后,微信业务团队会教你如何营销,如何与客户打交道,如何介绍每一款产品,功效非常吸引人。陈骁说,一般来说,许多代理商会直接为

后来,陈骁没有代理,而是自己买了货,门口看得更清楚了。

有些所谓的采购的东西大概也是假的。陈骁告诉记者,那些带着一堆代理商的普通代购甚至可能不会出国。然后,作为这样的代购,你得到的东西都是假的,更容易被识破,可以早点出去;然而,有些人的交付可能非常复杂,很难区分真假。一旦你卖了东西,你就打了自己的脸。如果客户对你的东西有意见,会带来很多麻烦。而且长期以来,很难在学校站稳脚跟。

>创业初体验须谨慎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微商,一些学生认为做微商是一种形式的创业,并为此付出辛勤的汗水,但与此同时,一些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开始受到影响。


正如小陈说的那样,一开始做微商,只是想利用平时的零散时间来创造经济价值,但是,慢慢地发现我的日常生活开始受到了影响。一天到晚手机不离手,随时随地回答客户问题。还感觉到一种精神压力和被顾客支配的恐惧,时间全被这些占用了,甚至有时会感觉到痛苦。我曾经觉得做微商是一种创业,可做到现在,我感觉这并不是等同的。这只能算是一种体验,而且是偏重于与客户交流沟通的体验。


可见,“由于大量时间都被用于通过手机学习销售、加好友、加微信群,甚至有时候凌晨还要接受销售培训,大学生做“微商”确实很可能影响学业。中研普华研究员万海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北京某高校教师刘舜含担忧,目前还缺乏监管的“微商”市场容易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商业体验。“很多大学生从‘微商’开始自己的创业初体验,但现在不管是交易对话、转账记录还是效果展示,所有能帮‘微商’揽客的内容都能通过软件定制,这会让学生产生弄虚作假不需要成本的错觉,不利于创业精神的培育。”


对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做微商带来的都是“噩梦”,万海勇如此说道。


尽管参与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但是能够坚持超过半年以上的连4%都不到。曾席静指出,“原因很简单:不赚钱。”


而万海勇则认为,主要原因是具备自产自销能力的终究是少数,大部分都需要投入资金先进货,当销售受阻时,就会压一堆货在手上,而上级代理又不退不换,最后不得不低价清货退出。另外,还有一些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容易被人忽悠,甚至给自己的身心造成伤害。


所以,万海勇认为,大学生要对微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不要为了逃避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想通过做微商躺着收钱,而是要脚踏实地。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做‘微商’恐怕只能算是一种社会实践,而非真正的创业。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仅凭创业激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解廷民说。


在校大学生一旦遭遇上当受骗甚至创业失败亏损,不妨先找学院的老师、辅导员、学生创业指导部门等寻求帮助。曾经,某校有一位同学因为种种原因借了“高利贷”,通过学校有关部门出面,使事情得到了比较妥善的处理。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显然比学生一个人单独面对要好,也能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此前有资深人士指出,实际上,一些微商模式与传销有类似之处,如先要缴纳会费或购买商品成为会员,需要发展下级会员等。与传销不同的是,“微商”巧妙地规避了法律风险,基本都是打擦边球,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


如何监管,万海勇认为,首先,微信平台运营者应当强化自身监管职责,对照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出台相应的细则,建立对微商兜售类广告的监测和追踪机制,以免使其在平台上处于失控状态;其次,监管应采取问题导向型策略,要有针对性,可以健全实名认证机制,同时考虑引入大数据的现代监管手段和技术,从而对大学生微商实施更好的监管。最后,通过更多的典型案例教育、警醒更多人,使大学生对微商有更深入的了解,防止上当受骗。


作为微商的一员,小陈则认为,现在各种微商泛滥。本着负责的态度,还是希望国家能出一些具体的法律法规,净化一下市场环境。


新闻拼盘 品味中国


中国产经新闻,经济成功人士的标志读物


订阅:微信号cien_offical (或查找公众号“中国产经新闻”)


微博:@中国产经新闻报官方


投稿:cien2015@163.com 讲述,你在产经一线的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产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