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戴璇)昨日,北京顺义确诊1例无症状感染者,疫情防控再次引发公众关注。今天(12月24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超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对各类食品的分区和消毒以及如何降低消费者购物风险提出了具体措施。
售卖人员应主动帮顾客分割处理进口冷链食品
《指引》中,对进口冷链食品分别提出了管理措施。
经营者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追溯管理制度,销售进口冷链食品应当做到“五专”,即专销、专储、专销、专物、专消毒。销售人员要主动帮助客户对进口冷链食品进行粗加工和全包装,减少客户与进口冷链食品的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外包装在储存前和上架前应严格消毒。散装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应当在商品价格标签上标明进口国或者原产地信息。
此外,超市应根据食品类别和储存条件做好分类管理。生鲜食品和熟食品应当分开销售。蔬菜、水果、畜禽肉、水产品、豆制品、鲜鸡蛋等。在保鲜区应分门别类存放。冷冻(藏)产品和非冷冻(藏)产品要有效隔离,标识清晰,避免交叉污染;熟食制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严格按照卫生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并设置隔离设施。干货和湿货相对集中,分开陈列销售。畜禽肉类交易区和水产品交易区应与加工区分开,应设置自来水龙头,设有冲洗槽、排水沟和下水道,工作区应及时冲洗,保持整洁。在潮湿和寒冷的食物区清洁地面后,应使用干燥设备保持干燥。
鼓励在畜禽肉类区和水产品区建立合理的物理隔离措施。引导顾客在高峰时段分开购物,避免聚集在生鲜区。配备手消毒器、消毒剂和购物袋(一次性手套),引导顾客在挑选畜禽肉、水产品前后用专用夹持工具进行手部消毒,规范使用手上的购物袋(一次性手套)挑选食品。
每日营业前后全面通风换气
《指引》指出,应加强场所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天营业前后充分通风。在外界温度适宜、空气质量良好的条件下,可采用连续通风。不能通风或通风不良的超市应加强机械通风。
各种表面及相关物品、用具应保持清洁卫生,每日营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工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工作服清洁卫生。
加强生鲜区的清洁要求,确保地面平整、干净、无积水,不应有影响环境卫生的污染源;墙面无污垢、塔灰、油污;天花板应无污垢、塔灰和滴水;定期巡视下水口,每天清洗除垢,避免污染和积水。
保持卫生间清洁干燥,提供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并酌情增加清洁频次。
清洁和消毒门把手、水龙头、自动扶梯扶手、收银机、销售柜台等。以及公共物品如购物车(篮子)等。具体消毒方法请参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预防性消毒指引》。
称重、屠宰等相关物品和器具的消毒方法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农贸市场预防性消毒指引》执行。
加强工作人员健康监测 杜绝带病上岗
超市要加强监控,减少隐患。建立健康监测报告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健康监测,发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或消化道症状及时安排就医和排查,防止带病上岗。查看进店顾客体温,查看“北京健康宝”信息。只有体温正常的人和sta
此外,注意客户保护指导。提示顾客在挑选商品或排队结账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尽量使用刷卡、扫码等非现金、非接触支付方式,遵守呼吸卫生/咳嗽礼仪,不随地吐痰,配合测量体温、佩戴口罩等工作。发现咳嗽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劝说就近就医。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到,相关员工严格执行常态化防控措施,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防控力度不减、措施不松。
新京报记者戴璇
编辑樊一静校对李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