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8月11日电(记者徐雪)在甘肃省陇南市辉县水阳镇石滩村,梁倩娟和村里的留守妇女把从村民那里买来的野生艾叶缝成枕头,然后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
图为梁倩娟缝制艾枕。(资料图)丁瑞星摄
陇南山多耕地少。在过去,“山货”成为当地人改善生活的必需品。近年来,这些来自山区的土特产因其绿色、自然、无污染的优势,受到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的青睐。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交通的便利加速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开始返乡创业。
图为当地村民整理艾叶。(资料图)杨峰照片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梁倩娟就是其中一位企业家。广东的艰苦工作经历让她学会了熟练操作电脑,开阔了眼界。2013年初,她的网店龙上庄园开业。
蜂蜜、核桃、胡椒.梁倩娟的业务种类越来越多,订单需求也逐年增加。她把采购农产品的范围扩大到了全市,带动了数百名村民增收。
2018年,梁倩娟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如何助力农村电商发展”也是她诸多建议的主题。
梁倩娟11日在接受Zhongxin.com采访时表示,大山送的礼物很多,比如野生艾叶。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养生,艾叶以其独特的功效越来越受欢迎。很多老客户多次索要订单,她也在思考如何增加艾叶的附加值,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
梁倩娟意识到把艾叶做成枕头可能会流行。她试着做了一些事情,并通过她的朋友圈进行了宣传。没想到很快就被抢购一空,还加了一些订单。
有了需求,就会有商机。梁倩娟鼓励村民采集野生艾叶,并将缝制枕头的手工工作分配给留守妇女和失业大学生。
有一段时间,梁倩娟的店里笼罩着一股淡淡的艾叶香气,缝好的枕头整整齐齐地堆放着,等着打包送到外地。门前的院子里,村民们送来一袋袋采摘晒干的艾叶,称重后,拿到了近几天的劳动收入。
马和平和他60多岁的妻子是这里的常客。他们早上种庄稼,下午摘艾叶晒干。仅艾叶每年就增加1万多元。
梁倩娟还说,这些都是生长多年的老艾叶,村民们在采摘艾叶的过程中也注重保护自己的根系,从而保护环境,每年都会收获艾叶。
“现在,艾叶的产量上来了,但销量还是有些收窄。”梁倩娟说,毕竟自己的客户群非常有限,想要扩大销量还需要再去尝试和探索。她也希望把艾枕作为乡村振兴的产品,带动更多村民就业,让这些曾经在山上的“野草”成为增收的新产业。(结束)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