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商业大学范露露
“创业基础”课程对促进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具有重要意义。辅导员承担“创业基础”课程有很多优势。通过调查和访谈,总结出“创业基础”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特征,包括经验、知识、沟通和态度。在分析辅导员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能力的不同层次,梳理辅导员承担“创业基金会”教学任务的现实依据,进而为学校选拔和培养“创业基金会”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根据2017年全国修订后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 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的核心内容,要求辅导员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为学生讲授创业基础课。
辅导员作为“创业基础”课教师的现实需求
(一)实现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需要。首先,辅导员作为创业的基础课程,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 行)》指出,辅导员具有承担双重身份的能力,这既是管理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日常实践中需要专业指导。由于辅导员通常很少有机会进入课堂,日常事务繁忙,更多体现在管理上,教师的身份往往被弱化。作为创业基础课,辅导员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引入课堂,让学生充分掌握就业要求和相关知识,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认可辅导员作为教师的作用,提升辅导员的学术认可度。其次,以创业基础课为辅导员,有助于客观评价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由于辅导员身份的限制,职称评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没有独立的评价体系,也没有单一的评价指标。由于没有教学机会,教学工作量不足一直是影响辅导员职称评定的重要限制因素。同时,由于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他们除了日常工作之外,还要接受不同方面的监督,他们的许多努力无法量化和客观评价。导师的无偿奉献不能用数量标准来衡量。长此以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辅导员的积极性。辅导员作为创业的基础课程,不仅可以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为辅导员职称评定提供良好的条件。再次,以创业基础课为辅导员,有助于培养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辅导员作为创业的基础课程,可以通过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将自身的资源整合到工作和业务中,打破辅导员身份的管理约束。建立“知识共同体”,持续实现辅导员个人成长。选修创业基础课的导师可以为导师提供更广阔的培训平台,既能让导师站在平台上,又能帮助导师“站在平台上”。
(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需求由于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非专业性等现实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系统性和规范性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不同方面应有的效果。提高高校辅导员在创业基础课程建设中的专业能力,有利于促进高校辅导员的良性发展,最大限度地促进创业基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综合实践和理论中的作用,在创业基础课中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创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既能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又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效果。在日常学生管理过程中,辅导员需要收集各种信息,整合资源,系统梳理知识体系,分析学习情况,建立更加科学的创业基础课程体系,为高校辅导员承担创业基础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指导,完善政治制度,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而且,辅导员承担创业基础课,促进了学生工作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效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能力。
“创业基础”课程教师胜任力的基本特征
作为高校《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师,结合课程的属性和大学生的特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了《创业基础》课程教师胜任力的基本特征:一是知识层面:辅导员在讲授《创业基础》课程时要具备基础知识,整体熟悉国家政策和时事,掌握相应的经典案例;掌握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按照大学生一般成长规律开展创业教育。二是技能层面:辅导员作为《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尤其是课堂纪律组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参与的技能;在课程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展现沟通协调能力,根据学生所了解和喜欢的语言,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以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第三是态度层面:辅导员作为“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每天备课、上课,要有耐心、谦虚,让学生了解、理解、领悟创业的相关知识;时刻保持活力和激情,教学必须体现感染力和感染力,实现师生交流的效果。第四,特质层面:辅导员作为“创业基金会”的老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
具有正确的导向, 学习和生活的经历要丰富,从而积极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秉承立德树人的第一要务,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 人,实现三全育人效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程中,发挥价值引领以及思想教化的 效用。 目前“创业基础”课程教师的整体队伍以辅导员居 多,辅导员需要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 基本特征等因素,深入掌握现实情况。辅导员队伍具有 专业多样化的特征,与纯思政课教师相比,辅导员的优 势在于能够实时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辅导员队伍整体 比较年轻,能够结合学生喜欢的语言进行创业基础课程 的教学。在授课内容方面,必须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 借助社会心理学知识,加强相关的主题内容学习,并处 理好讲课的尺度、深度、广度等问题,同时,辅导员也 应当得到学校的政策支持。辅导员应了解担任“创业基 础”课程教师的胜任特征,落实立德树人,并在课程教 学中体现自身的特色,从坚定信念、开拓视野、提升胜 任力等方面充实提高。提升辅导员担任“创业基础”课程教师能力的对策
(一)做好创业基础课程的顶层设计 对高校辅导员讲授创业基础课程开展顶层设计,尤其 是在整体的规划方面,学校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明确辅导 员担任创业基础课程的现实意义。把高校辅导员承担“创 业基础”课程讲授的经历当作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需 考评要求和改善创业基础课程授课效果的根本手段。把学 校相关课程的教学教法改革和辅导员队伍整体素养提升进 行核心组成。借助课程建设委员会、经验交流会等不同的 形式,有效地实现思想同向统一,增加课程主体内容的外 部宣传,争取实现全校管理体系对辅导员“创业基础”课 程讲授的肯定。学校应当通过不同的形式协调好辅导员 “创业基础”课程讲授的综合评价,分析高校辅导员承担 “创业基础”课程讲授任务的可操作性,提前做好形势研 判,解决好 “创业基础”课程讲授需要处理的各项关键性 矛盾,合理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不断改进辅导员“创业 基础”课程讲授的效果。
(二)做好创业基础课程的协同实施 通过政策手段,对讲授“创业基础”课程的高校辅导 员进行激励在制度方面,需要学校尽快建立协同实施的 工作条件。通过学生工作部门从整体上引领的方式,建立 各部门协同发展的基本制度。破解高校辅导员承担“创业 基础”课程讲授的各种束缚,给予高校辅导员承担“创业 基础”课程讲授任务必要的制度保障,形成良性的辅导员 “创业基础”课程讲授的氛围。例如,由学生管理的相关 部门协同教务部门、人事部门、宣传部门,出台创业基础 课程的具体管理办法,建立辅导员承担“创业基础”课程 讲授任务的基本要求和行为规范;应当采取与一线教师同 等标准的教学工作量认定,给予一致的教酬;同时,在辅 导员晋升职称时给予一定的倾斜,尤其是对辅导员 “创业 基础”课程的整体认定。把辅导员队伍建设融入到专业教 师培养的具体实施计划中。通过不同形式对辅导员“创业 基础”课程讲授的基本教学能力开展有效的、针对性的教 学指导。
(三)完善体系 建立较为完整的辅导员“创业基础”课程体系,在具 体的课程层面,要遵循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分层分类一体 化的教育基本要求,重视“创业基础”课程的系统性、逻 辑性、生动性,对辅导员“创业基础”课程进行必要的规 划,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具体的“创业基础”课程体系进行 论证和研讨,在教学大纲、教材、试题库等方面建立一整 套规范、适用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顾抗.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开展就 业创业指导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4}(36):97.
[2]王素.课程思政视域下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新路 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7):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