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一般做一个标书多少钱 找人做标书价格

99%的投标人【关注】了剑鱼的投标,他们都中标了!

箭鱼标准新闻

4000万竞价信息免费看

100,000条项目信息每天都在更新

每天有100万竞标者使用它

还有更多定制推送等功能,0元即可享受

想知道最新的项目信息吗?

私信回复【中标】,剑鱼会告诉你!

我叫陈旭。我毕业于一家机械进出口公司,在贸易行业工作了几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国外机械设备制造企业M公司的老板。他说他准备在中国建立一个分公司来销售他的设备。我熟悉这家公司和他们的设备,性能好,价格合理,性价比好。虽然国内已经有几家类似的公司打开了局面,但一家M公司之前从外贸渠道取得了一些成绩,口碑不错,另一家在设立分公司后会进一步降低销售成本,这和已经设立分公司的BT公司、CC公司肯定是一样的。

于是我决定换工作,开始了销售总监的职业生涯。

真的鄙视这套潜规则,坚持相信M公司的产品和价格实力。很遗憾,我不喜欢中国的这一套,但我下定决心,终于等到我的春天。

结识了某大型国企的王主任,觉得他是个好干部,没有后顾之忧。而且他的公司采用招标的方式采购,谁有竞争优势谁就面临M公司的套路。

经过三个月的技术交流,王主任的技术团队认可了M公司的产品质量,我可以参加投标。

第一次出价,我的成本大概是500万元。我说服领导少赚点。最后领导说只要毛利10%,我已经投了550万,BT公司590万,CC公司620万,技术分数基本一样。我顺利中标

合同愉快签订后,双方在执行中出现了一点摩擦。首先约定合同签订后第5天预付200万,我的银行保函交了。结果我被告知这笔钱应该支付,但是100多万的支付需要他们公司的采购经理、项目经理、工程经理、财务经理、分管副总、老板六个人签字。结果不是这次出差,就是那次出国,折腾了我2个月,设备还没到账就发货了200万。公司为此又支付了2笔资金。外国人很聪明,人力,资金,还有一切费用。看到领导狠心的50万毛利因为这个原因缩水了10%,领导脸色难看,我不敢去他办公室。

接下来的事情更糟糕。王主任技术科长给出的设计参数有误,导致该设备现场功能缺失。早点告诉我,告诉我我会换型号上报。现在货已经到了,运输回去换设备成本太高。经过几次技术交流,我们认为增加一个备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看起来问题已经解决了,结果却不是。因为科长不愿意承认这是他的失误造成的,他让我们免费加这个备件,他签字验收。备件20万元!我的领导从椅子上跳起来,指示我发一封律师函。

我不能在中国做这样的生意。我赶紧和科长紧急协商。最后,我胡说八道。我找到了其他不相关的原因。他给我加了5万,还剩15万。我们公司不得不自己消化。我列了个单子,毛利50万元变成了30万元。扣除各种费用,算是扯平了。我花了很大力气说服老板,这是为了长期利益做出的适当牺牲。

真的是猪八戒照镜子,不是人里人外。科长和我开会,研究了很久,吵了很久才把这个东西擦掉,我们心里都不太高兴。我们向王反映,M公司的事情虽然勉强可以,但涉嫌恶意低价,合同执行不太配合。虽然我向楚王解释过,但楚王对技术了解不多,所以他持怀疑态度。

,于是业主换了价格评审办法,用平均价做基准价,高或低都要扣分。


我起初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唯一的麻烦又一次800万的标投标时不太知道怎么报价。M公司这种档次的产品,按这个数量市场公开报价在1000-1200万之间,我想了想,给了个比较正常的报价930万。


一开标,我有点傻,BT公司报了1130万,CC公司报了1090万,平均价1050万,CC公司以高于我报价160万的价格轻松斩获此标,由于利润高,CC公司的服务承诺也比我多,结果技术打分居然我最差,郁闷啊,5万前期工作和做标书的费用打了水漂,领导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幸运的是不过半年,该公司又采购了。这次标的更大,成本就1000万,市场价格1200-1500万。吸收上次的教训,我直接报出1450万,把服务和备件做的足足的,看谁拼得过谁?


结果一开标,怎么整出5家来,从来没进入中国市场的A公司和X公司也来参加投标了?他们是国际上知名企业,不过市场不在中国啊?而且东西好是好,比M公司的产品要贵25%,竞争力也不是很强。


再一看报价,我更晕了,A公司3000万,X公司3200万,M公司1450万,CC公司1500万,BT公司2250万。


平均价2280万,这回更厉害,BT公司以超过我800万的价格中标了。


我和CC公司被玩了,BT公司只需要支付不到100万,就可以请到A,X两家公司来投个标,不就是做份标书嘛?一份标书三五十万,这事情傻子也干啊。


我郁闷得无以复加,你会找,我就不会找吗?


这次王处长也觉得有点不对劲了,可采购流程上又什么问题都没有,所谓串标,也仅仅是怀疑,没有任何证据,吃一堑长一智吧。


于是王处长他们在下一个成本是1000万的类似项目上先做了做市场调研,根据M和CC公司,当然也包括BT公司的市场报价及上次的历史记录,做出了一个1500万的最高限价,超过即废标。


这次怎么报呢?如果BT还拉着A和X两家公司,它又准备把平均价整多少去?这太难猜了吧,我难猜BT公司不难啊,三个数都是他自己填的。


可是如果去找其他公司,那不是不诚信吗?看着老板越来越难看的脸,看着自己一年多来惨淡的业绩,管不了那么多了,我也找了Y和Z两家公司,想了想,让他们报1490万和1495万吧,我报个1480万,BT公司要是往下拉分我也不亏。


开出标来一看,我乐了,原来CC公司也找了两家,大家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同样的策略,6家陪绑公司报价分别是1485,1490,1490,1495,1498,1499,我报1480,BT公司报1490,CC公司报1480.


平均价1490,虽然BT公司又得了满分,不过我和CC公司离满分只差0.7分,可以忽略不计,大家拼技术分吧。


运气为什么总不在我的一边,经过技术评分,CC公司以0.3分的微弱优势超过我得了第一,以1480(毛利至少400万)的价格中了标,我第二,BT第三。可以这个不是奥运会,第二好歹整个银牌,在商场上,不是第一你就什么都不是。。


五个月后又一次采购,这次规模与上次又一样,大家心照不宣了,各自找了一家陪绑的,以备不测,万一其他人不守规矩呢。报价嘛,陪绑的报1495,我报1490.


问题又出来了,其他人也这么报,大家不是价格分又差不多啊?


技术,技术分谁高看来谁中标。


专家是谁我也不知道啊?但业主谁评标我总是能打听到的。


我先花了5万块,轻松搞定了业主单位里的一个小秘书,绰号包打听,她告诉我是王处长去评标。
我花这个钱的时候心里那叫别扭啊,好听点说是商战策略,不好听就是不正当竞争,可是我实在是管不了那么多了。


王处长,两袖清风的好干部啊。不管那么多了,先找人吧。


和领导沟通了下,领导说这样一个成本1000万的标,公司能拿到150万毛利就可以接受了,我要用好剩下的300多万。


通过包打听,在若干购物卡的轰炸下,我又接触上了王处长的司机兼助理,这下真吓了我一跳,原来BT和CC公司,谁也不是傻子,谁也没闲着,我甚至怀疑包打听是不是同时再卖情报给三家。


王处长的助理告诉我,BT公司可能是找到了一手把王处长拉上位的老领导,专门和王处长吃了顿大餐,王处长看似不乐意,但还是去了,具体谈什么不知道,因为他只送到宾馆楼下。


CC公司找到王处长家一个世交的叔叔,据说他女儿也在穿针引线,小道消息说王处长当年还暗恋过这个女人,现在啥情况谁也不知道,看着王处长应该是洁身自好的人,可这世道,谁又能说清楚呢。


我自然不能闲着,再不拿出成绩我的位置算是没了。可是拜访过王处长,他口非常严啊,对我的暗示置之不理。看来还真是好干部。


我先许诺了助理50万,顺利搭上了王处长的老婆,什么好给什么又真金白银的砸进去50万,领导那个心疼啊,说什么也不出了。可我觉得都花到这份上了,这个项目部拿下我死无葬身之地了,只好请朋友的公司出面,又和自己公司签了个事后分钱的咨询协议,200万,这个在公司接受范围内,劝说朋友先出150万现金,直接找到刚毕业一年的王处长的独生儿子,这小子正想当比尔盖茨呢,白给他150万开公司,然后我们就铁得不能再铁了,又帮他找了好几次卖自己的小姑娘供他潇洒,为防止这家伙翻脸不认人,其中两次我还录了像。


这下万事俱备了。派上这两员大将,王处长着实是好干部,在老领导和世交及初恋的攻击下已经动摇了,哪禁得住我这重磅出击,到她老婆那里扇扇风,那个初恋就歇菜了,能帮王处长也要照顾家庭和谐不敢帮了,老领导虽然麻烦但估计要么是现在不直管了,要么BT公司只是承诺没动真格的,反正我在交标书的时候看他看我的眼神已经明显不同了。


后来就简单了,不出所料,报价都非常接近,我还不是第一,差了CC公司1分,这家伙真能蒙啊,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我以1490万从容中标。


再之后,这个单位的单子虽然没都给我,但大部分肥肉都收入囊中。王处长儿子的生意也节节高升,不久就开到处女群岛去了。而我能,顺利成为分公司副经理兼销售总监。当然,夜晚来临,我也会感到无尽难过,想想进公司当初的坚持,是我的错?是王处长的错?是领导的错?是这个社会的错?都不是,是这要命的招标评审办法啊?表面严格规范的招标制度之下,我也是受害者啊,这不是我要的商场,不是我要的生活。感慨劣政猛于虎啊,这貌似皆大欢喜的逼良为娼的采购评审办法,也许这是个故事,但它就真实的发生在你身边。


小编的话


小编看了这篇短篇小说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招标这种采购方式本来的出发点是想杜绝腐败,为采购人买到物美价廉的物品而服务的。


大家看了这篇小说又有什么样的启发呢?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呢?如何真实的提高企业的采购效能呢?




文章来源网络 ,侵删


每日10万商机,剑鱼标讯助您重要项目不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