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市场风险,创业技术风险

这本小说是我的原著,是根据我家乡在农村的实际情况改写的。最早发表于文学网,现发表于此,以扩大阅读量。欢迎读者阅读、评论、指正和转发。你的鼓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一个

10月的秋天,渭北高原一望无际的苹果相继成熟。对于果农来说,这是一个快乐而忙碌的季节。全家人,无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只要会动,都能派上用场。女人采摘水果,男人搬运水果,孩子搬运笼子。人们早起奔波,心情愉悦,精力无穷。

年中,杨家庄一家四口两代人也走进了自家的四亩果园。小杨的妈妈和新婚妻子负责采摘水果,小杨的爸爸负责装车,小杨负责运送回家。每一方都有自己的事务,井井有条。

树上的水果少了,院子里的水果多了。十几天后,25000多斤苹果进了户,全家人终于可以高兴得喘口气了。看着大部分院子里的红苹果,一家四口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无法掩饰内心的幸福。这是果农一年的希望,也是下一年的希望。

高挑白净的小杨虽然年轻,但高中毕业,有教养,有智慧,工作上总是一往无前。小杨毕业时,不顾父母反对,在家里开了一家食堂,生意还算不错。正如小杨所说,村子离镇很远,家在村中心,村里大人多,百姓离不开的柴米油盐都管理好了,应该管用。果然,文化低的父母把儿子当成理所当然。

今年春节期间,新媳妇进门,1月份就开始打理小店。她整天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全家人心里都像花儿一样。小杨的父母不再参与小店经营。像其他老年人一样,他们专注于在田地里工作,在农忙时工作,在农闲时四处游荡。

现在,苹果收到了家,小杨的心思又动了。追逐金钱没有错,只要你把它做对。

今年晚些时候,外国水果商和当地经纪人开始回家,把西方的家串在一起,并联系货物的来源。一天,在一位经纪人的带领下,一位水果商人走进了小杨的家。小杨给大家敬了一杯烟,紧跟在水果商后面,和他聊了起来。

“听口音,你是四川人。四川哪里有卖水果的?”

“成都。”

“哦——,还不错吧?那边的价格是多少?”

“啊——,碰碰运气。现在大约是两块。”

“每斤?”

“当然可以。”

水果商看着很多红苹果,高兴地转过身来。他拿起一个看了看四周,又拿起一个摸了摸,闻了闻,放在这里。

他终于忍不住说:“苹果不错,颜色又红又香,我给你两分,每斤八毛二。”

“少,少。昨天,人们85元都没卖出去。你以为八十八?”小杨无中生有地说道。显然,这是一个家庭。

最终,因为双方价格无法谈妥,水果商离开了。这正是小杨想要的。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经过查询、查询、计算,小杨觉得利润不小,终于向全家展示了自己的摊牌:想在成都办河湖、租车、卖自己的苹果,想创造一条新的赚钱之路。

“你没出过省,跑这么远,你不行。”父亲说,母亲附和:“我们不信任,不同意。”

“我总想腾出时间,总有个开始。这次我们开始吧!”小杨回复他的父母。

新婚妻子看着小杨和她的公公婆婆。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她张开嘴,又闭上了。

父母和新婚妻子都说打不过小杨,最后只好一致同意。

又过了三天,小杨租了一辆便宜的公路车,运费比平时低,1000元。这辆车有两个司机,一个大,一个小。

“让我看看你的身份证,让我们互相了解一下,好吗?”小杨说。

“好的.好.好.年轻人很有头脑。”大司机说。

e:15px;">大司机42岁,又黑又高又胖,面相显得忠厚老实;小司机25岁,与小杨同岁,同样瘦高个,白面书生相。看着这俩司机,小杨心里很踏实。


“师傅,你的证我替你保管几天,到了成都就给你。”小杨对大司机说,还回了小司机的身份证。


“哈——哈——哈——,没关系,随你吧!”大司机憨厚地一笑。


看见小杨叫到车,村里不少人都夸奖小杨能干,小杨心里乐滋滋的。


在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小杨家的苹果经挑拣后,70公分以上的商品果刚好有两万斤,能装一车。


大半天装好车,半下午在父母、媳妇的千叮咛万交代声中,小杨跟车上路了。汽车开出杨家庄,一小时后就开上国道,一路向西奔驰。到了晚上,汽车翻越秦岭山。


“安心睡吧,我俩轮流开车,预计明天早上进入四川境内。”大司机和善地说。


“可要小心,安全第一。”小杨叮咛道。


天亮了,出了山,小杨伸了一下懒腰,打了一个哈欠,自言自语道:“出门在外,还是辛苦。怪不得老辈人说‘好出门,不如赖在家’。”


现在开车的是小司机,大司机正在酣睡。


“这是什么地方?”小杨问。


“刚进四川,这小地方我也弄不清。”小司机说。


又过了一小时,大司机醒了。小杨在路边买了些早点,大家边吃边继续赶路。中午时分,车到了一个人烟稀少的小镇。


“你俩辛苦了一天一夜,也饿了吧,咱们去好好吃顿午餐。”小杨大方地说。


他们三人走进小小的朝阳饭店。吃饭的时候,车就停在小饭店门前,离饭店也就10余米。餐桌靠窗,时刻能够看到外面的车。小杨要了三个菜、三盒烟、三碗米饭。啤酒本来也是要的,但大司机不允许。


两位司机三下五除二,三口两口就把米饭吃完。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都明白。


“你慢慢吃吧,我俩在车上抽烟,等你。”大司机说。


“好吧!”小杨也没多想,继续慢条斯理地吃饭。


司机上了车,刁起烟,吞云驾雾,司机室烟雾氤氲。小杨向外望了几眼车,车静静地卧在原位,平安无事,便继续埋头吃饭。


这时小司机快速发动车子,加大油门,车启动了,跑了起来。


“你们干什么呢?”小杨慌了神,跑出饭店,大声狂喊。


“慌什么?我们在调试车。”大司机吼道。


小杨愣了一下,可车已经飞跑起来。小杨恍然大悟,本能地猛跑,然后穷追不舍,跌倒了又爬起来,连鞋掉了都无暇顾及,光着脚板在飞扬的尘土中疯狂地追赶,一口气狂奔300多米。可车越开越快,越跑越远,把小杨远远地甩在了烟雾般的尘士中。


小杨还没站稳,手就伸进口袋,用力翻找,口袋布都拉了出来,可大司机的身份证不见踪迹,不翼而飞。


“狗日的,不得好死。”小杨痛哭失声,一遍又一遍地狂骂,“我血本无归啊!怎么回去见人呀?”


“手机,手机呢?”小杨突然想起手机,摸遍衣袋,也不见,火冒三丈,“王八蛋,连我手机都摸走了。”


手机到底是被摸走的,还是落在车座上的,小杨也不能确定。



小杨与家人约定,次日下午到达成都,抵达后给家里打电话。大家清楚,小杨有手机,家里有座机。


第二天下午,家里人没等到电话,也不在意,可到了晚上座机还是不响,家里人有些着急。


晚上10时,新媳妇拨打小杨的手机,不通;11时,不通。


家里人有一丝心慌;也有一份侥幸: 认为出远门,一则人累,二则手机或许没电了,不必过分担忧;再说,小杨又那么能干。


小杨没追上汽车,只好又回到朝阳饭店,结了30多元的饭钱。又问老板娘,其实服务员和老板娘就是1个人,小店大都这样。


“这儿有小旅店吗?”


“有,二楼就是朝阳旅店,一天10元。要登记身份证。”


小杨上到二楼,踏进房间,生着一肚子气,倒头就睡,竟然忘了与家里联系。房间不大,里边靠墙摆四张单人床,再没有其它什么家具。还好,没有别人,就小杨一人。


第三天早上,小杨起来,想告诉家人,又犹豫不决;坐在床上发呆半天,又倒头睡去。


这天,家里还是联系不上小杨,不免担心出现意外的心思占据了上风。


邻居问起,他们说没有联系上,但当着外人的面却坚定地说不会有事。


杨家庄不大不小,属于中等村,约有1000人。乡里人没事,就爱嚼舌头,并且还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11月份,天气微凉,有个太阳,没事的人就会聚集一起晒太阳,谝闲传。这季节,坐北朝南的庄子就讨人喜爱。


杨老汉家坐北朝南,门前干净宽敞,天气这么好,自然就有几个中老年人围成圈说闲话。


“听说小杨没按时回电话,老杨一家人有些担心。”杨老二压低声音说。


“担心是当然的,不过没事,小杨那么机灵。”杨老汉拍拍大腿,自信地说。


周家庄的事,大家没忘吧!那个人押车去云南卖苹果,三年了,至今未回。可怜了媳妇和孩子!家里早都报案了,没结果。人是死是活,不知道。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老两口整天伤心难过,抹不完的眼泪。三年了。”杨老四一边回忆,一边加些个人发挥。


周家庄离杨家庄不过10里,这事乡里人大都知道。不过已过几年,没有人再提,不少人早已淡忘。


“噢——,怎么会忘呢?这么大的事。”杨老汉说,“我觉得小杨没事,不管怎么样,人一定会回来。这孩子,待人有礼性,我老汉喜欢。”


小杨的父母、媳妇自然很担心小杨,但他们坚信,小杨一定会回来。


小杨的媳妇继续卖她的小百货,但她更是守着电话,不愿离开。



“小杨,吃点饭,你一天都没吃了。”第三天上午,老板娘端一个长方形的红黑色盘子上到二楼,盘子里放着一大碗米饭、一大碟炒菜。


看着床边的红黑色盘子,小杨有些哽咽。人在难处,容易感动。


“谢谢老板娘!我是遇到点不顺。我想回陕西,这里有方便的车吗?”


“什么?陕西!楼下有两个人,正在吃饭,说是去陕西渭北拉苹果,可以问问能不能坐顺车?否则,没有方便的车。”


“太好了,我下去问问。”


“别急,你先吃饭,快点吃。我下去问问,先挡住他俩,别让他俩走了。”


小杨一听,放下心来,但不敢慢慢吃,而是大口大口地吃。


老板娘下到楼下一问,那两人说完全可以。


小杨端着盘子下来,还没有开口,老板娘便说:


“他俩同意你搭顺车。”


“是吗?运气真好!”小杨有些意外,“我把账一结,再给我来两盒好烟。”


“饭钱就别结了,就当我送你。”老板娘说,“我这都是普通烟,最好的两盒也就15元。”


“饭钱也要结,一起算。”小杨说,“我们也是普通人,就抽普通烟,拿普通烟里最好的。”


“好吧,一共27元。”


小杨向饭桌走去,像没发生什么事一样。他明白,心中的痛只有自己吞下,对外人也许是笑料。


他看见有两个人在喝茶水,饭菜已吃完。再没有别人。


“师傅,你们去陕西渭北。”小杨给每人恭敬地递上一根香烟。


“对,去陕西渭北李家庄拉苹果。渭北去了多次,李家庄还是第一次去。那边有人负责收,我们负责运,德阳有人负责卖,一条龙。去年我们就在你们那边收。”高点的师傅说。


“我是杨家庄的,李家庄和我们村挨着,只有五里路。我给你们带路。”小杨说,“我们杨家庄的苹果也不少,质量也好,刚开始卖。如果你们愿意,我在杨家庄帮你们收。”


“好啊,太好了。”胖点的师傅说,“到了李家庄,你给我们负责收货的张师傅说说。收的事,他说了算。”


小杨掏出两盒烟,给每人双手递上一盒。两人推辞了几回合,愉快地收下。


这时,老板娘走了过来,说: “他就是小杨,你们带上他吧!”


“好好好……,没问题。小伙子挺机灵的,会来事。”高点的、胖点的师傅抢着说。


汽车出发了,向陕西、向渭北高原、向李家庄。


到了李家庄,杨家庄还会远吗?



第四天下午,几个关系好的乡邻来到小杨家。


小杨至今没有给家里打电话,家里的电话打给小杨也打不通。


小杨本想给家里打电话,可总是难以启齿,犹犹豫豫地也就没打。他想见面后细说,不想现在伤感,还要当着外人的面。


“老——杨——,放心,不管出了什么事,小杨人也会回来,我相信这娃。”杨老汉说。


“老杨哥,没事的。”老杨对杨老汉说,“虽然我们全家人很担心,心不安,但我们相信娃会回来的。”


几个友好的乡邻纷纷安慰老杨一家人,大家觉得说不定再等等,小杨就回来了。


20多分钟后,小杨竟然站在了家门口,头发不乱,衣服整齐,精神头也还可以,只是略显憔悴。


一看见小杨,大家确实惊喜,因为每个人心里总有些担忧。


“爸——,妈——,媳妇,杨大伯,六哥,二嫂……,我回来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大家纷纷说。


小杨一看,都是对近人,就稍微露了点实情,眼眶里有些泪水: “我确实出点意外,手机也丟了,但是我联系到了经济人的活,咱村的苹果,我来收集。”


“好……好……”杨老汉边走边说,大家伙跟着,“有啥事,慢慢给你爸妈、媳妇说。人回来了就有希望,大伯看好你。”


杨老汉一波人慢腾腾地走着,一出门,向左向右,消失了。小杨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委屈,当着爸妈的面,当着媳妇的面,嚎啕大哭,泪流成河,我——被骗了……


(2007-06-03初稿,2021-07-27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