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2020年最火的美容项目 2019开店创业好项目

资本市场不断刮起“医美风”,不少公司争相进入医美市场,跨界扩张并购,“医美,一飞冲天”;一季度医疗美容板块业绩超预期,行业高景气度持续。中国渗透率低、发展空间高、供不应求的现状,印证了医美黄金发展期的到来!

21脱水研究报告,向经纪人报告脱水情况,帮你找到市场的核心价值。今天,我们的脱水研究小组继续为大家分析行业形势。

01 医美发展黄金期

医疗美容产业链上游是耗材设备供应商;中游为专业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公立医院、整形外科/医疗美容科的私立机构;下游是获取客户的渠道,与消费者直接接触。

1.1 中国医美市场增速领跑全球,处于加速增长期

全球医疗美容市场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中国医疗美容市场增速领跑全球,处于:的加速增长期。根据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的报告,2018年全球医疗美容市场规模约为1357亿美元,预计2018-2022年CAGR为7.05%,2022年有望达到1782亿美元。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大众对医疗美容的接受度等多重因素,我国医疗美容市场蓬勃发展,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根据艾瑞的预测,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将达到1769亿元,预计2023年将增至3115亿元,CAGR为15.19%。

1.2 我国医美市场低渗透率,未来发展空间大

根据Jost Sullivan的数据,2019年中国医美渗透率仅为3.6%,远低于日本(11%)、美国(16.5%)和韩国(20%)。

一线城市和90后青年群体是医美消费的主力军。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医疗美容消费者年龄结构扩大,对医疗美容的接受度提高。消费能力较强的一线城市是医疗美容的主要消费群体,消费者的消费转化率较高。

1.3 国内市场供不应求,产品正规化逐渐提高

中国整合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合法开展医美项目的机构仅占12%,不合规机构数量超过8万家,非法医美从业人员至少10万人,合规医生仅占行业。28%;中国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包括公立医院的美容外科、大型连锁医疗美容集团和中小型民营医疗美容机构。但是,一些私人诊所和美容院也是非正式的,医疗美容机构数量众多,质量参差不齐。

国内市场也存在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20 年)》显示,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注射剂正品率只有33.3%。随着医疗、美学项目需求端的旺盛,供给端没有相应的匹配度,因此诞生了一批不合规的产品。《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20 年)》显示,国外四大医疗美容光电设备厂商的市场份额高达80%,厂商和经销商只能卖给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因此,艾瑞专家推测,在不符合规定的医疗美容场所流通的医疗美容设备中,90%以上存在疑点,符合规定的产品可能只有不到10%通过多手租赁或走私进入市场。

1.4 中国医美行业监管日趋严格,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

督促行业健康发展已成为消费者和行业的共同目标。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协会的政策指导下,监管更加严格。2017年,颁布了《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的特别规定》

项行动的通知》;2019 年,对于生活美容类场所的监管与规范也逐渐开始。国金证券认为,医美机构正规化、正规专业医生需求扩大化,经营产品合法化等因素都有利于提高合规厂商的市场份额。安信证券持类似观点,认为规范的市场利好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大幅提升,优质企业将以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速快速成长。


1.5 业绩:医美龙头20年营收逆势表现亮眼,一季度表现略超预期


国信证券统计:医美板块(由于多数企业为转型公司,我们仅关注各公司的纯医美业务收入表现,剔除了非医美业务收入),2020年实现营收56.29亿元,同比增长23.27%,受疫情影响增速下降,但2016-2020年复合增速为51.82%,维持较高的增速水平。



02 轻医美趋势明显,非手术医美大有可为

医美产品层出不穷眼花缭乱,目前缺乏统一的分析框架,安信证券根据功能区分,将医美产品概括为“塑形”、“美肤”两大核心功能:其中,塑形可分为填充、除皱、瘦脸三个核心诉求;美肤则可分为补水美白、祛斑祛痘两个方向。


另外,医疗美容根据是否需要手术,可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美容。


2.1 近年来非手术类项目受到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


国金证券认为:一方面,与手术项目相比,非手术类项目具备单次价格较低、风险相对较小、创伤小、恢复期短及可多次进行医美调整需求的特征,不具备永久性疗效,效果可逆,因此消费频次高,消费者的接受度更高;另一方面,非手术相对来说操作难度较低,从业人员的培养周期会相对较短,进入门槛也会相对较低。


美国医美市场已趋于成熟,从疗程量来看,以非手术类项目为主。中国地区非手术类项目案例数和市场收入占比均显著提升,增速超过手术类。2018-2023 年,中国手术类市场增速预计为 22.7%,而非手术类则有望达到 26.3%。


2.2 非手术注射产品引领医美行业发展


根据新氧发布《新氧 2019 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注射医美在中国总消费量中占比为57.04%,远高于美国的44.17%和日本的42.08%。注射医美主要有两大类产品,第一是玻尿酸,第二是肉毒。其中玻尿酸最受欢迎,67%的人群选择注射玻尿酸。


(1)肉毒毒素:国内成熟度低于国际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近20年来,肉毒毒素稳定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已经逐步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根据美国透明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2017 年全球肉毒毒素市场规模约为 45.27 亿美元,预计至 2026 年将达到 87.19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7.6%。


相比之下,中国肉毒素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根据沙利文分析,2019 年我国肉毒毒素行业市场规模 36 亿元,2015-2019 年 CAGR 达 31.2%。根据新氧大数据,肉毒素在注射类项目中的增速最快,2019 年增速 90%。


根据四环医药公告,国内肉毒素产品渗透率不足医美市场产品的 2%,市场仍有大量需求未被满足。


(2)玻尿酸产品国产化进程加速,市场份额逐步提高


注射填充类玻尿酸是交联透明质酸,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2019 年中国医疗美容类透明质酸终端产品的市场规模达到 42.7 亿元,2015-2019 年复合增长率为 22.8%,预计未来 5 年复合增速为 12.8%。2019 年中国排名前三的本土企业医疗美容透明质酸终端产品市场销售额(爱美客,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科)占比总和为 23.5%,2017 年、2018 年这一比例分别为 20.6%、22.4%,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本土玻尿酸品牌不断增多,高性价比凸显优势,加速国产替代化进程。


(3)“能量源”型医美项目,国产替代未来可期


根据“能量源”的不同,能量源医美可大致分为三类:光子治疗、射频美容、超声刀治疗。能量源医美器械目前市场由外资主导,国内市场较大空缺。我国医美器械起步较晚,目前市场由外资主导。国际医美器械器械起源于1960 年代前后,以德国、意大利等欧洲企业为领头羊,1990 年前后美国、以色列企业成立并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国内主流的激光设备厂商有以色列飞顿(Alma)、美国科医人(Lumenis)、美国赛诺秀(Cynosure),中国布局医美器械企业如复星医药、华东医药、半岛医疗及奇致激光等。国内多家公司将在医美设备类产品中展开布局。



03 券商持续看好行业发展,关注上下游机会

国信证券:一季度医美企业业绩基本面高增长持续得到验证,赛道红利将持续释放;国金证券:未来数年将是医美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国金证券看好医美行业的整体扩容和渗透率提升趋势。


从上游产品端看,业绩主要依托产品驱动,随着国内企业竞争力增强,国产替代加速,未来国内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医美市场的快速成长,国金证券看好创新能力较强的头部产品企业;


从下游服务端看,下游行业格局分散、盈利水平层级不齐,随着市场监管逐步完善,规范程度不断提高,大型连锁企业在成本费用控制和品牌获客方面都有突出优势,看好这些企业不断提高市场份额。


作者:21资本研究院/崔海花、邢瑞涵;编辑:冯展鹏;图片:图虫


【出品:南财智库·21世纪资本研究院·脱水研报】


【报告来源:国金证券-医疗服务行业:医美黄金时期,美丽经济亟待腾飞;国信证券-商业贸易行业美妆&医美20年年报暨21年一季报总结:行业景气度依旧高企,渠道及产品变革带来企业分化;浙商证券-医美行业深度报告:星火燎原,医美的黄金时代;安信证券商贸零售行业医美产业链深度剖析之五:绘医美产品图谱,鉴他山之石功过;万联证券-商业贸易行业周观点:医美板块持续火热】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