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2020年海外大众创业创新周活动之一————中日创新创业合作论坛在中关村科学城举行。理光、日立、三菱、杜科莫等世界知名的日本公司,都在寻找与中国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创新合作的新机会。
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院长陈艳表示,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技术创新一直由技术引进驱动。日本的许多钢铁技术、化工技术、家电制造技术传入中国后,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影响力和价值甚至超过了日本产生的巨大变化,如上海宝钢。“目前,中国的技术创新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再用技术转移,而是用技术创新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陈力认为,数字经济、医疗、基础化工材料等领域将是中日创新创业企业共建新经济的重要领域。
交流会上,中日共同孵化的典型企业项目公开亮相。中科利丰与全球打印机巨头日本理光集团联合研发的“光伏电站无人机人工智能巡检系统”已实现商业化,极大地解决了太阳能光伏电站人工巡检效率低、精度差、成本高等问题,大大提升了电站的智能化运维能力。该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新建电站项目验收、已建成电站智能运维、电站交易中的设备评估、项目后评估中的设备检测等。
2016年,理光软件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与中关村大河资本集团共同发起成立“大河理光创新加速器”,成为国内投资机构与跨国企业建立的唯一创新服务平台。加速器致力于提升跨国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效率,为初创企业提供跨国业务拓展服务。中科莫砺锋是其孵化成果之一。
作为2020年海外双创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创新创业合作论坛旨在搭建政府、中日企业和投资机构交流合作的桥梁,务实推进中日科技创新合作和创业文化交流。论坛由2020海外大众创业创新周组委会主办,北京加中天使科技有限公司、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联合承办。与会人员分享了中日创新创业合作发展的主题,展示了中日联合孵化和创业的情况,对中日创新创业合作进行了全方位交流。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舒碧蕾表示,国际协同创新合作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非常重要的动力和支撑。近年来,海淀的国际合作圈不断扩大,聚集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等全球40多家国际总部、R&D机构和120多家技术转移机构。同时,通过在全国推广“一带一路”战略,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合作。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孙启儒
编辑:蔡
流程编辑: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