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五级工程师
能够独立设计和实现一项功能的人。
这是对工程师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只知道一点点工程实现的手段,需要别人告诉他怎么做,最多只能算是助理工程师或者机械师。虽然一个功能可以独立编写,但是关于业务的内容完全是问需求经理的。机械师实际上是最底层的开发人员。未来要强化工程师理念,努力跃上更高台阶。
四
四等工程师
需要有些产品头脑。
在做一件事之前,你应该知道它是否有用、容易使用、容易维护、性能稳定等等。除了产品设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能够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从头到尾负责一个产品。这基本上是很多硅谷公司高级工程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大多数工程师来说,这些素质不是一所工科院校所能培养的,而是需要在行业内实践三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当然可以。有些有才华的年轻人在学校有这种品质,但这是必然的。
这需要长期的锻炼和自我理解。这个阶段的工程师就像团队中的开发团队领导和系统架构师。他们技术运用熟练,具备产品经理的素质。他们会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产品的易用性,从运维工程师的角度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从下一批从事二次开发的程序员的角度考虑系统的可读性和可扩展性。磨炼技术水平和产品意识确实需要时间和精力。
三
三级工程师
可以做出行业里最好的产品。
他们与四等工程师之间存在质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技术水平、对市场的理解、对用户心理和组织能力的理解上,还体现在理解的差异上。当然,这些智能很多都是后天习得的,但需要更长的时间。有些人从工作开始可能需要十年或八年。经过多次失败和不断总结,他们在某个时间点豁然开朗。其他人可能很幸运。他们一开始很幸运能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而且他们擅长学习。五六年就能达到三等水平。在硅谷,很少有工程师在短短五六年内达到这个水平。然而,即使一个人很聪明,基础很好,他也需要花足够的时间在工程上才能达到这个水平。一个年轻人工作四五年就开始做行政工作,基本上和这个级别没有什么联系。
这一级别的工程师,由于他们坚定的头脑、长期的努力、个人的才能和一些机会,终于一飞冲天。据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这些人其实就是那种被机会青睐的人,因为他们真的准备充分,准备充分。他们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对技术和产品有自己的感受和体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做出了被业界称赞的产品。我觉得一级工程师也可以分为三个档次:初级、中级、高级。刚开始的时候,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对技术的掌握比较扎实,对新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比较快,能够胜任一般公司的产品经理和CTO的角色。中级是在初级的基础上,以个人的艺术修养和个人长期的经验、体验和感悟,形成一套完整的对技术、产品、美学、用户包括市场的正确认识的基础,超越了大部分熟练的工程师。如此高水平的工程师需要一点运气。比如,就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时候,就在他们加入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时候,就在他们研发出可以引领行业的产品的时候。
2
二级工程师
刻意给世界带来惊喜的人。
比如,实现了第一台实用个人电脑的沃兹尼亚克(这一台在池老师的《跨越边界》里有专门关于他的章节,并和他合影),DSL之父约翰西奥菲,iPhone和谷歌眼镜的首席设计师,还有前面提到的鲁宾和迪恩。他们与第三和第四工程师的区别在于他们工作的独创性和对世界的影响。当然,他们的工作不是科学研究,这毕竟不同于科学家。
对此,吴军博士也介绍,硅谷的公司文化多元,产品开发将立足世界,多语言版本不会比英文版本晚半年。所以公司的很多产品都是世界一流的产品,也提到微信国际化不走了
顺畅,只是在国内是爆品。1
第一等工程师
开创一个全新行业的人。
历史上有爱迪生(直流电等)、特斯拉(交流电等)、福特,二战后有保时捷博士、本田宗一郎和硅谷的诺伊斯(集成电路等)等人。这些工程师不仅在技术和产品等各个方向与第二等工程师有质的差别,而且在经验和管理上也是好手,他们通常是企业家,并通过自己的产品改变了世界。这一类人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如朗道列出的第一等物理学家只有个位数一样,第一等的工程师也是如此。朗道认为每一等物理学家之间的贡献相差十倍,每一等的工程师差距也是这么大。当然很多企业家都希望能够遇到一些第二等甚至第一等的工程师,这就需要由工程师构建的完整金字塔:要想出几个第一等的工程师,就需要有足量的第二等工程师作为基础;同样,产生第二等工程师要靠大量的第三等工程师为基础。在一个产业里,不可能指望在一大堆第五等工程师的基础上突然冒出一两个第一或者第二等的工程师的。甚至有时,即时高薪聘请来一个第二等的工程师,如果没有第三、第四等的工程师与之配合,他也很难直接依靠第五等的人做出一流的产品。
第一等的工程师,完全是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有力的人归为一类的,他们永远是时代的先行者,时代的开拓者,处于时代的浪潮之巅。
和马斯洛的五层需求理论类似,永远都是一级依靠一级,每上层级都需要大量的下一级作为支撑与配合,然而在大多中国IT企业里,大家喜欢当领导,也有许多在选择做技术还是管理两者间纠结的人,所以在第五等工程师上会有断层,影响到产品开发的质量和原创性。
下面用一张图再来概况一下工程师的5个等级

如果你是做机加工的,这里找不到自己的合适定位,那么可以看下下面这段,这是UG爱好者论坛一位编程大神给机加工编程员的几个阶段划分:
- 第一阶段:学习软件,特别在乎软件的操作技巧。(1年)
- 第二阶段:进入公司上班,很注重时间经验和工艺。(2年)
- 第三阶段:软件只是一种工具,排斥软件的操作技巧。(5年)
- 第四阶段:经验和工艺已经到了非常精通的地步,可是软件的技术遇到了瓶颈。
在当今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强烈追求物质生活的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无法抵抗外界诱惑就无法沉下心来去做好一件实事,中国的制造业中高级工程师稀缺,又缺少新鲜血液的流入。清楚自己当前的定位并有清晰的目标才能更快的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