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理财之道八个季度攻略 理财之道怎么操作

从一开始,依靠多年经验的财经记者,一个人出去单打独斗,现在已经有了10个专职操作人员的小团队。在过去的三年半里,李哥说理财项目成长了很多,也开始遇到传统理财媒体无法回避的悖论。

因为投资理财本身就是一个专业门槛很高的事情,不像其他类型的媒体,新读者和老读者只要有文化就能理解。

但如果财经媒体写得太专业,就会是协方差,长仓短仓,变成学术核心期刊,没人看;但是写得太通俗,就会失去专业性和权威性,没有深度和价值很容易被挥霍。以你的媒体水平赚钱是鬼.

媒体大一的时候,写作就是出道。当然,你可以从最少的白色知识开始。就像李戈3年多前开始做自媒体一样,他也用最流行的语言系统讲解最基础的金融知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读者会逐渐长大,不会满足于简单的“平庸”文章,要求你喂更高级的“干货”,但如果你真的深化文章的深度,新读者就会,

然后矛盾出现了:写得太浅,就会失去过去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老读者;写得太深,又会把新读者拒之门外,未来增长乏力。

面对困境,以往财经报刊的编辑只能走钢丝:始终在专业性(赚钱)和通俗性(喜欢阅读)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通俗性一般,但也必须有专业内容。

但是报刊一次可以发几十篇文章,李哥每天只推一篇。我学不会.

最后,我想出的解决方案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每天更新的文章依然聚焦媒体属性,分享我对理财市场近期变化的看法,分析各种社会热点事件,整体考虑理财白皮书的阅读体验。

系统的金融教育,尤其是更深层次的金融知识,是通过书籍、在线课程和会员服务系统来完成的。

所以,当你去中国第一个装模作样的论坛——知乎索力格,你会看到很多负面的评论。这些评估人员往往职位较高,甚至很多从事金融工作。当然,他们会对我们这些写儿科理财文章的人嗤之以鼻,这些文章还是很受欢迎的。

如果去吉思录,对李哥的负面评价会更多,因为长期混迹吉思录的都是金融老江湖,自然觉得李哥不够好,只会写骗小白的把戏。他们怎么知道《基金生财一课通》李哥已经仔细讲过的各种专业工具了?

然而,如果你挖掘资金,跟踪这些面向年轻金融专业人士的社区,或者像网易云课堂这样的学习网站,你可以看到很多对李哥的正面评价。

~张开你的手~

但这种模式也会对新荔枝产生问题:虽然微信文章相对容易理解,但他们对理财的理解还是零碎的。现在李哥每天的新粉丝少则200,多则4500,一个月就是几千个新粉丝,所以想从根源上谈谈我的投资理财理念,帮助那些前不久关注李哥的新荔枝们对理财有个大概的了解。

我认为对于普通人来说,理财的核心是四件事:开源、,节流、,保障、投资

开源

nt-size:15px;">咱都没中基因彩票,只能靠自己奋斗积累财富,最开始的原始积累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只能是我们靠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赚来的。中国人大多勤奋有余,智商不足,只知道拼命低头苦干,却不知道抬头看看世界变化,规划未来道路。所以就更需要自我投资,才能增加劳动收入。


现在房价那么高,阶层上升通道那么狭窄,很多年轻底层屌丝对未来不抱希望,每次力哥写房产话题,都会留言说力哥以后别写房子了,反正我买不起,看了也没用。


如果抱着这种认知,就容易走极端。比如疯狂加杠杆炒股票期货现货,比如拼命刷信用卡甚至借现金贷去钱生钱,还有人会破罐子破摔,只管眼前快活,不管将来死活,借现金贷去吃喝玩乐赶时髦追姑娘,最后欠一屁股债利滚利,那人生就真没什么希望了。


节流


但光会开源不够,你还得懂得节流,否则钱就是流水,吃光喝光啥都没留下,你得留一部分钱进蓄水池,变成未来钱生钱的本钱。这部分钱最少占你收入的30%,如果收入高,但家庭压力大,最高占3/4都不过。


力哥团队有个姑娘,能力强,工作狂,过去收入就很高,但攒不下几个钱,因为出门就打UBER,每月光交通费就小两千,后来天天看我夏天太阳镜+太阳帽,冬天头盔+手套,天天骑小电驴上班,心想我老板身价大几十亿,有私家车还骑小电驴,慢慢被我潜移默化熏陶,现在每天小黄车+地铁上班,然后拿这钱定投,不就能一点点攒成小富婆了吗?



理财不是变魔术,如果你做不到尽量开源和适当节流,神仙也没法帮你改善财务状况,实现生活梦想。


保障


对于会理财的人来说,保障的归保障,投资的归投资,把保障和投资混在一起,无异于资源错配。


该给自己哪方面保障,保障力度有多大,其实很简单。只要想一想,当你或你的家人发生这种风险时,从经济上看,你们扛不扛得住,如果扛得住就不需要额外保障。如果现在扛得住,若干年后可能扛不住,或者以你的赚钱能力,若干年货扛得住,但现在扛不住,那就需要额外增加保障。


比如我给自己买的寿险是保到50岁。因为以我现在工作和投资两个复利引擎的功率模拟测算,大致会在40岁前后实现财务自由,如果中间发生一些意外,最晚到50岁肯定也能实现。万一我在此之前挂了,我们家庭也不会因此产生巨大的财务缺口,影响今后生活;如果50岁之后的任何一天挂了,从财务上看,都不会对我的家庭产生多大影响。


再比如我家孩子,现在有国家社保和上海市总工会的少儿大病互助险,每年加起来保费180块,他万一不幸生大病,这两样现成保障基本够了,就算医药费还差点,以我们家的经济实力也足以弥补。你看去年罗一笑得白血病,罗尔在网上哭穷,但罗一笑有超给力的深圳重疾补充险,到头来自己才掏几个钱?(详情参见《罗一笑,请一路走好》)



如果你们家经济实力还不够强,那就建议再买个小几百块的少儿重疾险或医疗险补充下。


医疗险可以选众安尊享e生和微信微医保,少儿重疾险可以选惠泽的“慧馨安”或小雨伞的“大黄蜂”,性价比都非常高。(详情参见《微信放了个大招,这个福利我很满意》)


今天不是专门讲保险,不展开了。


投资


乍一看,投资品种千千万,学问多,坑更多,怎么学都学不完,但其实普通人只要掌握三种投资工具就够了。


一是货币基金,用来应对日常现金流。


二是指数基金定投,用来获得比较高的回报,但因为波动比较大,所以适合长期不用的资金,作为未来子女教育金和养老金的储备。


三是一篮子P2P+纯债基金为核心的固定收益产品组合。


这两年是债券小年,债基表现比较糟糕,所以你看最近一年力哥都没怎么聊债券,但经常聊P2P。因为懂得分辨P2P风险的情况下,买P2P的安全系数并不低,至少力哥投了6年P2P一个雷没遇过,而且收益要比债券高,在熊市中,更是比绝大多数股民收益都要高得多。


当然,关于投资还有很多进阶知识,比如海外房产、Reits、私募基金、资管项目、香港投资型保险等等。


但就像力哥之前说的,今天中国98.55%的人可投资资产不足100万,如果你年薪有10万,已经比90%的同胞赚得更多。(详情参见《都是白手起家80后,凭啥他们能成功逆袭?》)


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能记住、理解、熟练运用并坚定执行我上面说的这些简单的理财之道,就已经是理财达人了。


以上,就是我的投资理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