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现在创业有多难-,普通人创业有多难

这一次,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觉得很讽刺。我从未创业。我在一群正在创业的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人面前谈论如何创业。这有点荒谬。幸运的是,这些年来我一直与创始人保持着不断的联系,见证了很多真实的创业案例,其中有一些比较真实。有很多血腥的事实。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话题,叫做“真正创业有多难”。

在座的有些人可能正忙于金钱,有些人已经得到了想要的投资。不管你有没有拿到钱,你都要记住一句很普通的话,“任何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一、真实的创业到底有多难?

美国有一项调查,不仅在硅谷,而且在整个美国。他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其中包括你作为首席执行官必须具备的素质,你必须做的事情,以及你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技能。本问卷总分100分,最终平均分可能猜不到,22分。这是一个有些荒谬的职业。为什么呢?

没人教过你该怎么做。做企业家才能成为创始人。

就像我们不能在下水前学会游泳一样,要想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当你不断被水呛到,甚至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你也必须逐渐学会游泳。因此,作为一家创业公司的CEO,当你拿到钱的时候,你应该很快意识到这一点,创业公司的“3C”。第一个c是性格,第二个c是能力,第三个c是资本,资本是最后一个。

我们经常觉得,拿到钱后,马上就不需要什么了。我们不欠债务,但从这一刻起,你开始欠债务,那些无法在会计账簿上计量的债务。

今天主办方给了我一个题目叫“榫卯之道”。什么是榫卯?比如建造天坛。天坛上没有钉子。在古人眼里,钉子是未知的,所以棺材会用钉子。整个建筑在支撑的时候,必须是木与木之间紧密接合,接合要非常紧密,同时也不要太紧,接口会爆裂。因此,在制作榫头和关节时,很难表达隐含的知识。

稻盛和夫曾经讲过一个木匠的故事。这个木匠在日本修寺庙,日本的建筑都是木头做的。在修缮寺庙的过程中,给老建筑添新木往往是个问题。木匠说:“木头既有脾气又有本性。必须清楚地了解春分前后剪了多久,在水里保存浸泡了多久。当一块木头和另一块木头连接在一起时,如果脾气相同,它们总是可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如果脾气不同,似乎是有联系的。过一段时间,裂缝就会出现,变得非常松弛。”

所以,做一个优秀的木匠真的很难,就像做一个优秀的CEO一样。木匠说,只有认识到木材的本质,最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木匠。

二、如何做一个杰出的CEO?

虽然你现在是菜鸟,不知道作为CEO应该具备什么,但是你应该像一个笨拙的木匠和学徒一样开始做你的木工活。而且时间给不了你多少,因为资金和机会的成本非常昂贵。

第一,懂得管人,不要“混蛋”;

当人们谈论成为领导者时,第一件事就是管理人。如果人们管理不好,就很难实现背后的产品和利润。所以看起来管理人是最简单的,产品开发简单,实现利润就更难了。事实上,我们认为人很容易管理,因为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隐藏指标。我们犯了错误,但我们不知道我们犯了多少错误。我们甚至用一种自以为是的方式

非常错误的方式,在公司从事一种你自己绝对想不到的破坏活动。


哈佛商业评论有一年做调查时,总结一个新创企业最重要的十条规则。最后大家一致选出的第一条规则叫“不要混蛋”。如果一个公司里出现“混蛋”,引进来多少资金都没有用。一个“混蛋”资产值负多少,你很难说。你融进来5个亿,可能一个“混蛋”或一个“混蛋”带出来一群“混蛋”会把你的5个亿像黑洞一样悄然吞食掉。


想一想,你可以引进所有东西,你可以防范,你可以用笔写下来清晰意识到的显而易见的风险,但你的公司有“混蛋”这个风险却没办法。这个“混蛋”也许是别人,或许更有可能是自己。


举一个例子,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会面对一个经常欠下一笔债的问题,暂且把它叫隐性债务。这个债务会计记载,你突然招到两个非常满意的、一直在找的人,本来只想找一个,结果竟然找到了两个,而且这两个人能力相当,都非常优秀,你很得意。你可能想,我把这两个人都放在公司里,哪怕是两个人干一个人的活,也值得,因为他们如果被竞争对手招过去就麻烦了。两个人,如果处理得当“1+1=11”,就更好了。


但这两个人放在公司时,下面的人立即产生疑问,我到底跟谁汇报?到底谁说了算?两个人之间也会互相较量,我在公司的地位到底比他高还是比他低?最后“政治”就来了。


所谓“政治”是存量思维在现有空间里如何获得更多的空间,如果两个人最后陷入“政治”都没办法干事,而且底下的人也没法做事,让整个公司拖入办公室政治的漩涡当中。


因此,你觉得找到了两个很优秀的人,相对于找到钱,那些创始人是非常看重这个天赐良机的机会,但你要是处理不当就是“欠债”,这个债你自己还不明白它是高利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会让你付出非常惨重的代价。这是一种隐性债务。


还有一种情况:有一个人,即使他不是那么优秀,但这个时候你离不开他,他突然拿出一份别的公司提供的Offer,跟你说他们给我多高的工资,我现在要走。你觉得公司现在刚刚成立,他一走不仅事情被耽误,而且会引发一些不好的事情,一些不好的暗示,你就把他留下来了。这件事好像就过去了。


其实这里又欠下了债,当一个人拿到Offer时,一定会跟周围的人说,不管出于虚荣还是其它动机。如果他又留下来,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而且他话里话外透露出来。这一下子要不是所有人最后都去拿Offer跟你要挟,让你加薪,要不就是其他人都会不自觉、有意无意地把工作的重担放在他身上,你既然拿了两倍的工资活都归你。这个时候引发的债务,它也是开始在驴打滚式、高利贷式地索要利息,而你不知道。


第二,不要“大白兔”;


一团和气对初创公司很好。所谓创业,所谓创新是一群人的浪漫,创业就是玩,要好好地玩,不好玩就不要在一起玩。


但是,只有那些没创过业或创了业以后,想忽悠别人的人才会相信这种话。一个管理完善的公司,一个真正实现高速成长的公司,绝对不是充满浪漫气息的,它常常是沉闷的、艰辛的,不可能是一团和气的。


一团和气的结果就是很多绩效指标没有考核的依据,你只是每天在这样一种看似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种氛围中欠债。每一个人实际上都可能在打折扣,你引进来的钱,你非常珍惜,你希望两年之内花完的绝对不会一年之内花完。但由于你想营造一团和气会多花钱,这一团和气值多少钱你可能没算过。


当创业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基本上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团队时,就会面临“杀人游戏”这个问题。前几天马云在湖畔大学开学典礼上讲这个问题。他说“杀人”就是开除,在一个公司艰难时期跟你一块创业的人,有的是你特别看重的人,把他挖过来,跟着你一起打拼,但你逐渐发现他正在变成一个混蛋,或者他正在变成一个特别讨人喜欢、特别好的“混蛋”,马云把他叫“大白兔”,“大白兔”人缘特别好,干活越来越好。


但如果“大白兔”不杀掉,他会养出一群“小白兔”,这个时候你杀不杀他?开不开除他?很多时候这真的是让一个创业领导人犯难的事情,找人真的很难,有的时候“杀”掉一个人更难,因为害怕如果处理不当,甚至把整个公司氛围一下子变坏了。


比如有些人想裁员了,由于钱不够用了,觉得一定不能养这么多人的时候,他会很犹豫,甚至经常跟别人讨论。如果全公司都知道要裁员了,每个人都处在这种恐惧中,这会滋生出无数事端。


一般有一个原则,当你决定裁员或决定开除某一部分人时,不要走露风声,说干就干,如果时间拖得过长,会引发特别大的事端,让整个公司氛围陷入很糟糕的局面。你要开除人千万不要自己躲到一个地方去,让人力资源经理帮你解决这些问题。很多人会本能地觉得不能直面这个问题,其实你一定要坦荡、磊落面对他们,跟他们谈话,而且所有人要坐在一起,你要做一个非常磊落的演讲,而且要注意你的演讲不是给走的人听的,是给留下的人听的。


第三,注意自己的话语权重系数;


作为一个老板,我们经常会在一个产品的开发的过程当中特别积极发言,因为你觉得这样才是一个领导者必须担当的一个责任。但你忘了一点:“话语权重”,或者说你的话语权重系数,别人是1或1.2,你可能是10和12甚至是20,同样一句话,你只是发表一下自己的一点点感受时,你已经忘记自己的系数是非常非常大的。当你率先发言的时候,你会把整个调子定下来,别人会无话可说。在产品问题上,很多乐于发言的CEO最后会忘记自己有可能是把这个产品搞死的最大的一个罪魁祸首。


第四,防止“虚荣指标”的出现;


创业的过程中,出于鼓舞士气,你会特别愿意听到一些没有什么用但听起来很好听、看起来很美的指标,你会去张扬、去跟外面人或在里面人说。只要你稍稍有这种偏好,下面的人一定会把无数的虚荣指标汇聚起来给你看,最后整个公司变成以虚荣指标为主,而不是为实际真正管用的指标去打拼的。


三、不断修炼,做一个杰出的“木匠”

大家研究发现,一般有两类CEO,一种是抬头看路型,一种是埋头拉车型。两种没有明显优劣,在某些时期可能抬头看路人更重要,另外一些时期埋头拉车的人更重要。但一定要弄清楚,每个人很难做到既抬头看路又埋头拉车的。在你需要抬头的时候,你要又能拉车。通过拉车回避做决断,或者不断高瞻远瞩回避做艰苦执行时,你可能是一个不称职的CEO,可能是大家悄悄说的一个“混蛋”。


我简单总结一下,真实的创业有多难?


比融资起码要难上5倍、10倍,不断作为一个创始人,不断在制造债务,不断在公司里制造价值黑洞,悄悄吞噬公司的资源和能力。有时候还不小心会招进来“混蛋”,但这种“混蛋”造成的危害你可能意识不到,他比你想象中的破坏性要大得多,然而最重大的“混蛋”最重大的破坏力,可能来自于你毫无觉察。


因此,我们作为一个创业人,从技法到心法的修炼,要做一个杰出的木匠,去接榫,不动声色地把不同力量紧密结合在一起,搭起一座大厦,这是一个杰出CEO要具备的能力。当然这非常非常难,希望跟各位CEO、创始人一起共勉。


谢谢大家!



文 | 《冬吴同学会》主讲人、 原《冬吴相对论》主讲人吴伯凡


版权声明 |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