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喇嘛庙在农历腊八开门吃粥。一大早,“粥友”就在喇嘛庙外排起了长队,希望喇嘛庙里的腊八粥能带来一年的好运。
昨天东岳庙上粥,环卫工人来取一碗热腾腾的八宝粥。
昨天,建国门街道赵家楼、东宗埠社区的居民举行了一场“你是最快的”剥蒜比赛。
昨天,前门大街草场社区的居民体验了老北京拉美电影。
昨天早上5点左右,排起了长队等粥;老字号一大早就开始煮腊八粥;重温民俗的社区活动
昨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不要担心孩子和孩子。腊八之后是年。”“吃完腊八饭,我就做晚年。”腊八节是春节的前奏。这一天,有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民俗。从此,街上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浓,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过年。为了庆祝这个传统节日,喇嘛庙通常会放粥。早上5点左右,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队。各老字号的店员也起得很早,晚上2点就开始煮腊八粥。早上6点前,顾客来喝粥。在这一天,许多社区举行邻里节,喝粥,泡大蒜,开展有趣的比赛,重温民俗。
喇嘛庙里的粥
7岁内蒙古女孩坐火车来的
昨天凌晨5点左右,天还没亮,喇嘛庙外就已经热闹起来了,来喝粥的人沿着正门附近的剧场巷子排起了长队。9点,喇嘛庙开放,排队200米,人都包好了。三五个人跺着脚围成一圈,聊得热火朝天,嘴里还含着热气。然而,这种期望并没有减少。11点左右,粥舍结束。据报道,喇嘛庙里有15000多种粥。
每年来雍和宫看“粥友”
每年在雍和宫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昨天是工作日。为了喝粥,排在队伍前面的贾特意请了半个小时的假。他说,自己在喇嘛庙喝腊八粥十几年了,每年总能遇到一些对粥产生依恋的熟人。他把这些人称为“粥友”和大家聊天,然后凑在一起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别提有多舒服了。
贾今年认识了一位外国朋友。金发碧眼的女人中文说得很流利,她的手冻得通红。贾把手套借给了。马赛丽说她是中国球迷。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李小龙,她就向往中国,对中医很感兴趣。后来,她有机会来到中国。她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2019年6月刚刚毕业。听着朋友们在喇嘛庙里谈论腊八节送粥的习俗,马赛丽昨天早上5点就起来排队了。
7岁内蒙古女孩每年都来喝粥
9点,喇嘛庙大门准时打开,安保人员有条不紊地带领排队的群众进入大门,穿过长长的隧道,来到正殿入口。和尚们早就在这里等着了,整理好一次性碗勺,用长铁勺从粥桶里舀出腊八粥给大家分享。
今年的腊八粥用了32种原料,约5000公斤,并提前一周购买食材,清洗干净,用水浸泡。前一天晚上,煮粥的和尚熬了一夜。
张先生,北京中医药大学退休教师,65岁,北京人,1960年
年的腊八,张老师就曾到雍和宫喝过腊八粥。他回忆说,“那时候来喝粥的人不算多,生活条件不好,很多人会带着杯子来多带些腊八粥回去分给家里人。”昨日来到雍和宫的不少人也带上了保温杯,希望把“福气”带回去分享给家里人。“借着雍和宫的福气,希望新一年祛病消灾。”50岁的黄女士说。
穿着漂亮蒙古族服装的小姑娘恩柯佐拉特别惹眼,许多人围着她拍照,她一边低头喝粥一边害羞地笑着。妈妈东祺告诉新京报记者,佐拉今年7岁,也是第七年来雍和宫喝粥。她们是内蒙古人,今早刚下火车就直奔雍和宫,喝一碗浓浓的腊八粥,取个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东岳庙施粥
环卫工人外卖小哥赶来喝粥
“送外卖路过,看到这里施粥,就凑热闹来喝了一碗,香!”昨日9时多,东岳庙门前的腊八施粥活动吸引了很多市民,喝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迎接新年的“好彩头”。
腊八施粥,是北京民俗博物馆(东岳庙)延续多年传统习俗。工作人员说,粥是精选糯米、黑米、薏仁、莲子、红豆、红枣等原料,文火慢熬而成,今年共准备了500份。喝腊八粥的人中,有环卫工人、外卖小哥,也有上班族。
腊八敲响了春节的开场锣。据了解,2020年北京民俗博物馆“第十九届北京民俗文化节”拉开序幕,将持续至1月29日,北京民俗博物馆将以“福满京城 春贺神州”为主题,陆续开展小年送春联、节俗知识讲座、非遗体验、精品文物展览等系列文化活动。
●老字号备粥
凌晨两点半开始熬制腊八粥
京城老字号家家供应腊八粥,护国寺小吃昨日凌晨两点半开始熬制腊八粥,不到6时,就有心急的顾客过来喝腊八粥了。
喝粥人多 “早高峰连到午饭口了”
“我们店早上不到6点,就有顾客过来喝腊八粥,6点半左右,已经有三四十人排队了。”护国寺小吃起源店经理王新梅介绍,店里从凌晨两点多师傅们就开始上班了,三四口大锅开始熬制腊八粥,“一锅接一锅的,估计得熬到中午才够卖。”
记者在护国寺小吃起源店看到,10时左右,喝腊八粥的高峰依然没过去。看到店里排的长队,预计这波高峰得到中午。“平常日子里,早上9点左右就不用排队了,今天腊八粥的年味儿吸引人们排队品尝,早高峰连到午饭口了。”王新梅说。
除了来店里吃腊八粥,不少顾客还打包带走。有的顾客一口气打包好几份,顾女士一次买了5份,说是专门带给孩子和老人的;王先生打包近10份腊八粥,他笑称,“同事知道我住护国寺附近,今天特意征用我当一天外卖小哥。”据统计,今天仅护国寺小吃起源店一家店就销售腊八粥近4000碗。
食材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了
记者从惠丰饺子楼、同和居、同春园饭店、庆丰包子铺、二友居等老字号餐厅获悉,腊八粥的食材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了。惠丰饺子楼准备了近百斤的各种米和豆子以及大蒜,腊八当天供应腊八粥超千碗。惠丰饺子楼经理许世鹏介绍,腊八当天,店里就开始供应腊八蒜了,是在立冬就泡上的。腊八当天也会泡下腊八蒜,这一批是到了“破五”的时候,配上各色的饺子食用。
地安门马凯餐厅的腊八粥由江米、小米、红豆、紫米等十余种食材熬制而成,店里早早采买好了食材,并反复研究各种食材配比,以求在腊八当天给顾客奉上口感最好的腊八粥。二友居十几家连锁店安排了三四个有经验的师傅专门负责腊八粥食材采买。
“我们的员工天不亮就忙碌起来了。精拣、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然后开始煮,再用微火炖至少三个小时,这样熬出来的腊八粥才浓稠鲜美。”同和居日坛店负责人说。
腊八免费赠粥,旺顺阁已经持续15年了。各店的厨师们凌晨二三时就开始熬制,凌晨五时多,有些门店就已经在门口设好了“爱心奉粥点”,下夜班的工人、拖着行李箱的旅人、步履匆匆的上班族、早起遛弯的附近居民,都能吃上一杯热粥。
●社区活动
胡同居民喝粥、腌蒜、赶大集
昨日,东城区多个街道举行腊八节民俗活动。
前门街道草厂社区第三届邻里节,主会场设立于草厂横胡同至草厂四条的各条胡同内,既有居民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的“赶大集”年货热卖,还能观看和体验老北京拉洋片、画糖画等民间技艺表演。草厂四条为居民准备了热乎乎的腊八粥。
建国门街道赵家楼、东总布社区在同一天联合举办“蒜香粥道 温情腊八”主题活动,准备了50斤蒜、70斤各种米,让居民聚在一起腌腊八蒜、喝腊八粥。
社区民俗达人孟永煜刚讲完腊八的由来,紧张激烈的“‘鼠’你最快”剥蒜比赛就开始了。比赛分为“一分钟剥蒜”和“蒜拼‘腊八’”两个环节,居民们想出各种方法加快剥蒜速度,掰蒜、剥皮各司其职,一片欢声笑语中很快决出胜负。
■ 故事
生态小农的仪式感 腊八蒜自己种自家泡
“腊月初八,冻死寒鸦”。越临近春节,天气越冷,腊八蒜的碧绿颜色,带来了盎然生机。按老北京的习俗,泡好的腊八蒜,从腊八开始要一直吃到正月结束,蒜吃完了,春天也就来了。
最有仪式感的“年味儿”
顺义小农户陈艳红每年都会做腊八蒜,她的蒜是自家地里种的,醋是朋友用粮食酿造的,连罐子都是平时装酱料剩下的,这一罐腊八蒜,就是生态小农最有仪式感的年味儿。
北方人过年离不开饺子,而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旁边,总少不了一碟腊八醋和几瓣翠绿的腊八蒜。
过年一定要有腊八蒜,在这一点上,顺义的生态小农陈艳红很有同感。陈艳红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农民,家在顺义李桥镇沮沟村有五亩地,这一块地不是租来的,而是她自家的地,每年会种玉米、红薯、白菜、胡萝卜、大葱、大蒜等各种粮食和蔬菜。
每周六,陈艳红都会去赶集,她最擅长做玉米菜团子,总是很快售罄。而最近这两次赶集,陈艳红都带上了自家做的腊八蒜。
过去,家里做腊八蒜主要是为了自家吃,这几年,陈艳红开始腌制大量的腊八蒜,拿到市集上出售,让更多人品尝这种传统的年味儿。
自家种的蒜泡出来最绿
陈艳红的腊八蒜都是用自家小农场里种的蒜泡的。她的蒜在种植过程中没打过药、没用过化肥,“自家吃的东西,不会打乱七八糟的东西。”
在顺义,许多农民都有一个小园子,种的菜面积不大,但品种丰富,“我家种的菜就是我自己平常喜欢吃的。”陈艳红说,种菜自己吃,多余的会拿到集市上卖,腊八蒜也是这样。
作为过年的仪式感,陈艳红喜欢吃上几瓣腊八蒜、蘸上一口腊八醋,因此,每年都要亲自做上一些,对于制作腊八蒜,陈艳红有一些讲究。
每年11月底,陈艳红开始准备制作腊八蒜。把家里的玻璃罐拿出来,有沙拉酱的、有辣椒酱的,大大小小各不相同,洗干净后,用开水煮沸消毒,泡腊八蒜的器皿就有了。
自家地里种的是紫皮蒜,一整条蒜放在台子上,挨个剥开去皮,陈艳红会把蒜里有瑕疵的坏蒜剔除出去,长芽的蒜也不会选择,因为这种蒜泡出来没那么脆,但对于蒜的大小,却没有太多讲究。去皮之后,将一瓣瓣白花花的蒜洗干净,水分沥干擦净后,就可以入罐了。
■ 声音
喝碗热腊八粥驱寒养血
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徐洁介绍说,腊八节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日子,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是冬季的主气。寒邪易伤人体阳气,所以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冬季还是注重扶阳补气。而“粥”在中医理论里,有保胃气、存津液的作用,常饮热粥,除了对驱除寒气有直接作用外,在粥里添加一些健脾养血、益气固表的药物,可以扶阳补气,寒冬腊月吃一顿食材丰富的热粥,能刺激起食欲,增加机体热量,暖胃消寒。
“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适合自己的腊八粥。”徐洁指出,老年人可在腊八粥中加些大豆,大豆中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甙,可以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症;糖尿病人首选燕麦、荞麦作为主料,燕麦中所含的可溶性纤维可在胃内形成黏稠物质,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不会导致餐后血糖突然上升,荞麦中含有铬,有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在临床上用于糖尿病的营养治疗。
【小贴士】
腊八节
“腊者,接也,逐疫迎春”,农历十二月初八在古代是新旧交替的日子,扫除厄运迎接新的一年。这一天就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泡腊八蒜。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它不只是一碗简单的粥,熬制前有诸多准备,食材五花八门;熬制后,众人分食,共享丰收喜乐。这一碗粥,在宋代就已风行,传承近千年,南北也有不同风俗,或甜或咸。在北方,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新京报记者 张彤 陈琳 杨亦静 李玉坤 杨丹 张兆慧
A06-A07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 王贵彬 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