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年代免费观看全集剧情,创业时代 微信

近日,面条快餐品牌与小米见面,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超1亿元。在本轮融资中,碧桂园创投领投,西嘉德跟投。

这是大都会小棉今年完成的第二轮融资。今年3月,小棉刚刚宣布完成1000万元融资,由碧桂园创投领投,原股东弘毅百富、西嘉德跟投。短短三个月,小棉的估值从上一轮融资的10亿元飙升到现在的近30亿元。

其实不只是遇到小面。最近,面条赛道特别受资本欢迎,吴冶面条和河福捞面条分别获得了CDH和CMC资本的投资。仅兰州拉面,今年也有马继勇、陈相贵、张拉拉三个品牌分别获得红杉资本、源资本、金沙江创投的投资。此外,陆金咖啡创始人陆也聚焦小面市场,创新品牌“趣小面”。

当我遇到小面创始人宋琦时,这家新面馆是对传统面馆的全面改造和升级。在资本的加持下,与人们日常饮食、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型面馆行业,很可能会耗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连锁品牌。

“餐饮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好渠道。外国人用筷子吃面,也能对中国文化有更立体的感知。”宋琦说:“遇见萧眠最初经历了修炼内功的原始积累阶段,现在进入了快速扩张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遇见小面不仅能开遍全国,还能走向世界。”

从炸薯条到做小面,理工高材生开启中式餐饮创业梦

在人们的印象中,餐饮行业的很多员工学历都不高。他们可能是经营夫妻店谋生的农民和下岗工人。宋琦是业内少有的高学历企业家。他也是一个“年轻的老兵”。虽然他才三十多岁,但他已经扎根餐饮业十多年了。

据了解,宋琦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后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0年硕士毕业后,理工科出身的宋琦在科技公司工作一年后离职,在香港麦当劳销售部做了一年多的管理实习生。

“我在麦当劳炒第一篮薯条的时候,就有了在未来创立品牌,甚至挑战麦当劳的想法。我想看看这些《财富》500强企业如何运营,为未来自己的事业铺路。”宋琪说。

2011年,宋琪回到广州,加入百胜的发展部!主要负责百胜旗下肯德基和必胜客新店的选址!经过两份工作积累的运营和选址经验,宋琦于2012年正式开启了中国餐饮的创业之路。

2012年至2014年的两年间,宋琦先后开了茶餐厅、东北餐厅、东北饺子,不断从成功和失败中体验和吸取教训。2014年,宋琦和合伙人正式创立了“遇见小面”,在广州内街开了第一家30平米的小面馆。该公司的两位联合创始人苏和罗艳玲也是宋琦在华南理工大学的本科生。

“我们是非常典型的白手起家,并没有什么资源或者背景。就连当时开这家店的30万启动资金也是东拼西凑。”宋琪说。

决定做餐饮的宋琦,也遇到了时代创造的创业机器

遇。2014年时,正涌现中国现代餐饮的第一波创业高峰期,黄太吉西少爷等互联网思维打法的新餐饮品牌正是在那段时期崭露头角。同时,“双创”政策的鼓励让国内掀起创业创新的热潮,资本对创业公司关注度也较高。


在这种环境下,遇见小面在创立三个月时,就拿到青骢资本和个人投资者的300万人民币天使投资。一年多以后的2016年,遇见小面又陆续拿到九毛九、弘毅百福的投资,品牌估值已经达到一亿元人民币。


对于当时投资遇见小面,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百福控股CEO王小龙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坦言,跟其它餐饮创业者相比,遇见小面创始团队显得很不一般。“第一,他们是高学历精英人才,学习能力占有优势。第二,他们年轻,能够更加迎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第三,有想法的人很多,能脚踏实地的人太少。遇见小面团队非常务实,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快餐领域的一匹‘黑马’。”王小龙说。


但当时获得资本垂青的遇见小面并没有选择快速扩张,它在2015年底时有4家店,2016年底时有10家店,到2019年初时也只有二十多家店。“这是团队基因决定的,我们觉得这件事如果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没有扎实的商业模型,很难厚积薄发。”宋奇说。


在宋奇看来,门店数量少的时候,团队运营的是“网红品牌”,考验的是单品打造爆款的能力和营销传播的能力。当门店规模迅速扩大,团队需要构建成熟的体系,在供应链、人员管理、数字化等各方面都跟上,否则扩张得越快可能倒得也越快。


所以对遇见小面来说,前五年时间主要在打基础、修内功,探索如何把人们平常不太看得上眼的地方小面,变成可以品牌化、连锁化、商业化的品类,并且能够实现资本化运作。


而从2019年开始,遇见小面正以每年门店翻倍的速度加速扩张。目前,公司已经有150多家门店,覆盖中国一二线城市。宋奇透露,公司希望从2021年到2023年,每年持续实现翻倍的门店增长,三年时间达到近千家门店的规模。


新面馆争霸赛开启,低门槛背后有着高壁垒


加速扩张中的遇见小面,也以更快的速度吸引资方的关注。今年以来,遇见小面已经陆续完成两轮战略融资,公司估值从10亿元攀升至近30亿元,碧桂园创投是两轮融资的领投方。


“其实我并没有想那么快的去新一轮融资,确实是他们(碧桂园创投)的诚意打动了我们。基本上是我到北京,他们就北京找我。我在广州,他们就到广州找我,就是一定要做成这件事。”谈起拿到碧桂园创投投资的过程,宋奇回忆说。


同时,碧桂园和遇见小面也有一些产业上的契合。比如碧桂园的物业资源和机器人业务板块,都能够跟遇见小面进行业务合作。


碧桂园创投执行总经理牟宝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上轮投资后,遇见小面各个方面的发展均超预期。持续看好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量:赛道、企业增长和经营质量,以及团队。


“从赛道来说,面是中国人餐桌上最重要的主食之一,是大众刚需高频的产品,川渝地区的小面有比较强的味觉记忆点,更容易形成品牌。”牟宝璐说。


就企业成长性而言,2020年疫情期间,遇见小面在发展方面完成了超越100%的增长,店面的经营质量和其他的上市公司同行相比,无论是坪效、翻台还是店面的利润率,都处在很优秀的水平。从团队来看,遇见小面的团队年轻、高知、深耕餐饮行业多年,既有方法论,也有实践能力。


其实不仅是遇见小面持续获得资本的青睐,和府捞面、五爷拌面等品牌近期也纷纷获得大额融资,加快扩张开店的步伐。正如喜茶、奈雪等新茶饮品牌对茶饮赛道进行了全新改写,资本加持下的新面馆争霸赛正全新开启。相比味千拉面、西部马华、李先生等传统面馆,新面馆在人才结构、营销渠道、服务体验各方面也都进行了改造升级。


宋奇表示,相比传统面馆品牌,新面馆品牌特色鲜明。首先,过去餐饮从业者大多文化程度并不高,现在大量高知人才涌入新面馆行业,有着更强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他们创办的新面馆品牌细分切入点往往会非常精准,比如兰州拉面、重庆小面湖南米粉云南米线等,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清晰的品牌定位。


第二,从渠道上来看,新面馆多数开在商场,它可能跟肯德基、麦当劳是邻居,在装修环境、卫生程度、人员管理服务方面有较大的提升。这跟新茶饮市场类似,原来的奶茶店主要在街头巷尾,但现在奈雪、喜茶能够在商场开出上百平米的大店,给消费者带来升级体验。


第三,新面馆更注重品牌营销和数字化,在门店设计上更有品牌调性,让消费者理性消费之外存在更多感性认知。同时,数字化方式提升门店经营效率,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运营,增加与顾客沟通交流的机会。


但需要注意的是,餐饮行业是一个看似低门槛实则高壁垒的行业。如果只是跟随风向盲目扎堆,最终可能并不能得到好的结果。


“投资几十万开一家新面馆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从一家面馆到十家、一百家的规模化,将会带来很多挑战。”宋奇说。从原材料的采购、供应链食品安全的把控,到门店选址、设计、筹建,再到员工招聘、培训、市场营销、IT系统搭建,做餐饮连锁的链路会很长,需要团队不断提升体系化运作能力。


同时,站在更长远视角来看,与在中国有着上万家门店的肯德基、4000多家门店的麦当劳相比,无论是300多家门店的和府捞面,还是100多家门店的遇见小面,都只能算是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这场新面馆的角逐中,是否真正能够产生匹敌肯德基、麦当劳的中式快餐连锁品牌,谁将会笑到最后?时间将给出答案。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