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干股骗局 干股帮创业

做生意在一起合伙,必须搞懂“婚姻式机制”:

人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很多低年级女生都要变得积极向上,结婚生孩子的本质是什么?

婚姻的本质是为了名份!

出名了,某某老婆,分一杯羹,财产可以分一半。这是关键。

所以大部分人不懂得合作,遇到感觉好的人就结婚,这是痛苦的来源。

有这样一个笑话。男人晚上睡觉,做噩梦,然后哭得很惨。

他的妻子问他,你为什么哭?

男人说,我梦见我又结婚了。

女人说,那我要恭喜你了!

男人说,但是当我揭开新娘的面纱,我发现新娘还是你。

为什么婚后会有那么多争吵,因为婚前没有定下游戏规则!

在爱尔兰,你可以签署结婚期限,可以是5年,也可以是10年。

我们现在的痛苦是婚后无法退货。(哈哈)

退还了一半的财产损失!

和别人合作也是一样的。找伴侣比找老婆更重要。女人怕嫁错人,男人怕入错行。

事实上,男人最怕找错生意伙伴。选错伴侣比找错老婆还难受!

伴侣“婚姻规则”:

一,退出机制:

绝大多数人是兄弟关系

敌人式的分手。

他们结婚时相爱,离婚时成为敌人。

这样的人就是长不大。

兄弟相处好的是梁山泊,而不好的是上海。

闺蜜相处融洽,相处不好的都是甄嬛传。

和任何人工作前都要谈分手。

现行婚姻法是对婚前财产进行公证

就是做好退出机制。

定好分手规则在结婚对大家是一种保护。

示例:

我开了一家公司投资100万,我投资了50万,占50%。

我又找到了五个学生,每个人都投了10%的票。加起来只有100股。

结果第一年就亏了100万。

我说兄弟们,不要气馁。明年,我们会大吵一架。我们投资100万元,东山再起。这个时候,你还是不投票,你根本不投票。

然后我卖了房子,卖了车,借了高利贷,又投资了100万。如果我又输了呢?他们说,他们都说不要投票,你却不听。你自己投的,跟我没关系。

如果他们赚钱了,他们会回来说我还有

10%的股份,给我分红。


这时候是给他们分红,还是不分?


分,对不起我自己。


不分,对不起他们。


分了我吃亏,不分他们会说我不地道。


所以江湖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恩恩怨怨,就是因为合作之初,没有定好合作规则。


跟任何人合作,先定好退出机制。


比如第一年亏了100万,这时有个同学说,我不干了,把我的10%退给我。


这时公司已经火烧眉毛了,他还要退钱,不但亏掉的钱不说,还要在拿十万本金给他,那我们就死翘翘了。


那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合作的时候,就要签订好合作协议,规定合作期限,比如是十年。


在公司还没有赚钱的情况下,谁想退出,四个字,净身出户。


把他的股份一毛钱转让给其他股东,这样事情就擦干净了。


江湖上有太多这样的事情


亏钱时,人都跑光了。


赚钱时,人又跑回来要分红。


那有没有另一种可能:


他投了10万占10%的股份,结果今年公司利润只赚了10万,他觉得回报率很低,才只能分一万,于是他就提出退股。


同样的,只能分配本年利润分红


,他投资的本金10万一分不退


这样退出的成本就很高,股东才不会轻易散伙。


还有一种可能是股东吃里扒外,暗地里又跟竞争对手合作,这种也要规定好直接净身出户。


把这些规则都要提前定好,这样做坏事的成本就变高了。


那还有另一种情况,股东一开始很努力,但后来赚到钱了,然后就开始懒散,事情越做越差 。


这时怎么办?你赶他走,你就很痛苦了。另外会搞的矛盾重重。


最好的方式是一开始都约定好,比如我们公司三个创始人:我和吴老师还有习总监。


我们事先都有签好退出机制的,我跟吴老师负责讲课,习总负责带团队。


如果我后面讲课越来越烂,但我又是股东,没人能管我吧?我就会越来越放纵。


所以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做不大,是因为没人管老板,没人管,就越来越懒散。


但是如果有人管呢?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在每个人头上放一把剑。


如果我讲课讲的很烂,大家都要退费,这时候我只有两种选择:


1.撤职观察。


2.去学习,成长一段时间。


如果还不行,只能净身出户,你的合伙人没有动力,就是因为没有变化性,已经太确定。


合伙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有矛盾,员工是不可能被教育好的。


就像夫妻天天吵架,小孩子是不可被能教育好的。


合伙人不合,员工就会分帮派。这是必然规律。


二,进入机制


什么样的人才能进入进入股东团队呢?


我们选合伙人进来,是找人来帮我们忙的,不是进来天天吵架的。


首先思想上要高度统一。


1.立场坚定


跟老板绝对一条心,否则能力再强不能用。


2.业绩前三名。


3.能够独当一面。


但是如果立场不坚定,后面两个无足轻重。


三,什么时候吸收股东?


公司业绩差,收入差的时候,不要招人,不要招股东。


业绩不好时,老板身先士卒御驾亲征,先干出结果。


入股的时机很重要,没有好股票也没有坏股票,就看你什么时候买进,什么时候卖出。


如果我公司现在亏钱,我现在吸纳股东,员工会怎么想?


公司现在亏钱,老板现在想搞我们的钱,所以公司一定是在最赚钱的时候吸纳股东。


就像上市公司一定不是在他亏钱时上市,一定是在他最赚钱是上市。


在公司赚钱时让员工入股,员工才会感恩戴德,亏了也不会怪你。


四,入股要不要让他拿钱


很多老板犯一个错误,看到一个人才很厉害,就说,你来我公司吧,给你20%干股,什么叫干股


这是瞎搞。


一个老板动不动给人家干股,别人会怎么想,别人会觉得你公司的股份很不值钱,就是你公司目前还没有赚钱。


如果一个老板动不动就给员工干股,只代表一件事情,老板对自己的事业没有信心。


如果你公司未来每年能赚2个亿,你会很大方说给你20%干股吗,4000万白给他?


所以以后不要用这个方法骗人了!


那已经给的干股怎么办?


收回来他说这个老板不仁不义,不收回来他又一点不珍惜。


所以找任何人合作,必须要让他掏钱,掏钱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掏心。


人就是这样,钱在哪里,心就在哪里。


如果你今天是借高利贷1万块去听课,保证你上课特别认真。


如果是你朋友花钱请你去上的,保证你上课迟到早退,一会睡觉,一会接电话。


如果你是花38万去听个课,我保证老师说的每句话,你都会记下来。


为什么?


钱投的多少,就代表重视程度的大小,如果大家找我合作,我说,嗯这个项目太好了,可是我没有钱。


说白了,不是我不愿意掏钱,说明我不看好这个项目。


如果我看好这个项目未来能赚5个亿10个亿,会不会我借高利贷都会投进去。


所以不掏钱代表他对这件事,没有信心,无论你找任何人合作,这个人如果不掏钱,就说明他没有信心。


没有信心就已经失败了


一个人到了该成功的年龄如果还没有成功,这个人一定是有原因的。


假设,你找这个人合作,这个人30岁了,这个项目要投30万,然后他说:我现在手上没有钱。


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人太失败了!


混了30年,连30万都没混到,做事水平太臭。


当然如果他买车或者买房子或者家里人生病,另当别论。


但如果这个人做事很不错,做人也很成功,他今天需要30万,在朋友亲人那里能不能周转借到30万?


如果朋友那里借都借不到30万,


说明这个人做人太失败了。


在所有的亲戚朋友眼中都不值30万。


你说你找这样的人合作,结果会如何,找一个做事很失败,做人也很失败的人合作,一开始就已经败了。


宁愿不要合作,也不能找错的人合作,要找就找最适合的人最优秀的人合作。


就像结婚一样,找错了不如不找。


跟任何人合作,是规则大于情感,而不是情感大于规则。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误解而爱上某人,因为了解而分开。


比如一个员工我们觉得很不错,结果变成股东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所以在结婚之前,要先谈恋爱。


四,谈恋爱机制


就是人人有机会,个个没把握。


这套机制你作好了,就可以把无数员工变成股东。


但同时主动权还在你手里。


老板一定要把优秀的人都变成我们的股东,但是要不要有一个考核期。


如果我们不分钱给他,他就不干,但是如果分不清楚呢,到时候就会形成窝里反。


所以你分错人也死,不分也死。


怎么办?


要做一个机制:


恋爱机制!


就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分到钱,但分到钱不是以你的过去来衡量的。


而是以你的未来的一段时间来衡量的。


为什么要分钱?因为分出去可以增加大家的积极性,因为每个人都渴望拿到额外的回报。


所以一个员工他现在不是股东


你跟他说,你表现很优秀就可以成为股东。


可是在他表现优秀的这个过程,他并没有得到额外的回报。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你现在每一分每一秒的表现优秀,都可以得到额外的回报。


除了将来你可以成为股东之外,你现在还可以得到一份额外的回报 。


我一个同行朋友,过年时直接分了300多万,不分还好,一分130多个员工,过完年只来了30多个。


知道为什么吗?不是分的太少。


而是分的没有标准。


我给了老王十万,在另一个人眼里,就觉得老王怎么可以拿十万,他干的活还没有我多呢?


他都拿十万,我至少拿15万,结果老板只给了他8万,他就很不开心,说老板不公平。


因为每一个人都看不到别人的付出,只能看到自己的付出。


老板的衡量标准和员工的衡量标准不一样。


前几年,我公司年底拿出20%的利润平均分给员工。


结果分完员工不仅没有感谢,还觉得分的不公平。


后来我觉得不能这样了,就想那干脆把经理层的都变成股东吧,让他们入股。


当时有10个经理,还好没有这样做,因为如果股东一下子进来很多,我们老的股东才三个,根本驾驭不了这10个新股东。


3个老股东影响不了10个新股东,反而这10个成一派,就天天吵架。


所以股东要一个一个入,每进来一个新股东,三个老股东就轮番给他洗脑,就把他搞定了。


逐一攻破,最后就都变成思维一致了。


所以全搞进来做股东,他们就会把老板架空,老板的决策就容易受阻。


不把他们搞成股东分到利润,这些人才又容易流失。


最好的办法是不让员工入股,但每年拿出20%的利润来直接做分红。


员工要的不是股份,员工要的是分红。


分红不是奖金,不是福利,不是人人都有的,人人都有,和没有是差不多的。


一定是优秀的让他富到流油,平庸的让他一穷二白。


有落差,才会有动力。


落差越大,动力越足。


根据员工全年业绩的达标率,分出等级,A类员工分红比例最高,B类其次,C类最少,D类一点分红没有,只能看。


这样就会大大激发所有员工的动力,都想明年拿到分红。


然后拿到分红最多的A类员工享有入股权,入股之后就可以每年都能拿到股份分红。


如果业绩达标,还可以拿到利润分红。这样很多优秀员工就愿意入股。


新股东入股,所有老股东要同比例稀释自己的股份,用当年利润的4倍做股价,让新股东进行购买。


这样老股东也愿意,因为可以赚4倍的卖股份的钱。


另外虽然自己股份变少了,但更多优秀的人才进来做股东,公司的业绩能做的更高,分红也不会减少。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任正非只有1.4股,但却赚钱最多。


因为利润太高了,1个股都能分几个亿。


老板要把自己的股份比例变低,把股份的价值变高。


另外除了创始人元老股东,其他新股东不允许参加公司内政。


老板在权利决策上具有1股顶50股的决策权,这样就保障了老板对公司的绝对掌控权。


我们的文章主要讲人性和商战类的内容,全部都是干货。


——点赞关注,成长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