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完整的创业计划书模板 前端开发创业计划书案例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林杰

“这个项目在你手里一文不值。只有让它扎根大地,服务社会,它才能发光。”2018年毕业后,前学生会主席、财富500强企业实习生李光驰选择去云南省玉溪市扶贫。“希望用我微薄的力量,一点一点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李光驰是千千“攀登计划”的参与者之一,他将科技创新的价值应用于基层服务。

5年来,共青团广东省委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亿元,积极构建创新人才培养链前端——“攀登计划”,资助5000名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为“三农”“西部计划”“乡村教师计划”等各项社会服务贡献力量。从2020年起,“攀登计划”预算5年内增加到1.5亿元,将充分调动青年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释放青年创新的“广东力量”。

金融“小投资”煽动高校和社会“大投资”

2015年,为鼓励青年大学生成长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提升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攀登计划”行动应运而生。

该计划实施5年来,政府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助广东省1000所高校大学生团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在南粤校园不断掀起创新浪潮。“爬坡计划”平均平仓率超过90%;共发表论文3261篇,论文发表率达108.7%;授权专利和作品1673件,专利和版权拥有率达到139.4%。

从2020年开始,“攀登计划”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对此,广东省委书记迟表示:“我们将与省内高校一道,进一步筑牢基础,锐意创新,不断激发双创潜力,努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以巩固创新成果。强省青年人才基地做出了积极贡献。”

什么是“攀登”?用金融的“小投资”煽动大学和社会的“大投资”。据共青团广东省委学校部负责人介绍,在省攀登计划的引领下,以华南理工大学“百步攀登计划”、华南师范大学“金种子计划”、广东工业大学“攀登班”为代表的一大批校级科技创新活动品牌迅速崛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攀登计划”坚持“竞赛”与“分配”相结合,申报的项目类型分为自然科学学术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和科技发明三类,每类又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两个层次。专家团队将围绕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应用前景确定资助项目和资金分配方案。通过“大赛”项目评审,重点保障985、211、“双一流”和广东高水平建设高校的学生创新团队,同时结合“分配式”项目立项机制,充分调动粤东粤西地方高校、民办和高职院校的积极性。

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双区驱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圳大学团委书记尹涛对“攀登计划”的未来充满信心:“学校团组织将充分发挥“攀登计划”在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能量源作用,不断输送立志攀登梦想、充满攀登勇气、有攀登能力的少先队员。"

著名艺术家“挖掘”了

"569210" qid="6585053481697023240" mention-index="0">挑战杯’和‘攀登计划’给了我实现创新想法的平台和机会。”于是,他瞄准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创办创新研发团队“MCU工作室”。


在莫浩明的科研起步阶段,“攀登计划”扮演了重要角色,“数万元的经费,解决了我们学生科研实验的后顾之忧。”这些年,从亲自上阵做项目到成为指导老师带团队,莫浩明及其团队申报“攀登计划”项目达13项,成员中获国家奖学金10人次,成立科技类企业4家。


“攀登计划”既是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器,又是科技创新人才的育种箱。团广东省委组建了一个由300多名高水平专家学者组成的省级评委库,他们不仅负责项目检查和验收,还要全程对项目进行把脉问诊。


“在挑战的过程中,我不仅发现了新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和方向。”广东工业大学学生何思丰告诉记者,他的团队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自从2016年被“攀登计划”重点立项后,何思丰便一头扎进电子精密制造装备及技术的相关研究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申请发明专利……通过实打实地参与科研创新,他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据统计,“攀登计划”已结项项目的毕业生成员继续升学深造率达32.6%,约为广东省平均升学出国深造率的6倍。池志雄信心满满地说,从“攀登计划”走出来的大批青年创新人才,有希望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栋梁之才。


“1+2+3+N”打造创新链条


为加强人才培养与创新实践的联系,更好地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团广东省委探索形成“1+2+3+N”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1”是指一系列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2”是打造“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两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3”是推动建立以“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为前端培育、以“展翅计划”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为中端实践、以“中国青创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后端孵化的三大平台;“N”是指推动开展包括“攀登大讲堂”“青创空间”“青创100”等N个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项目。


受益于“攀登计划”和“1+2+3+N”体系,广州五六点教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浩兵说,第一次创业时,他带领团队创建了大学生与中学生交流平台,3年间组织了100多场活动。第二次和第三次创业,他们分别尝试建设校园社交软件和家教平台,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团队并没有因此分散,而是极大地提高了凝聚力。2014年,经过调研确立了创办现代化托管机构的方向后,王浩兵的创新思路逐步得以实践,并获得2016年全国大学生创业项目“创青春”大赛金奖、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目前,其创业公司估值8000万元,全国运营分校达到158家。


“1+2+3+N”以系统化思维,有针对性地构建起“前端培育、中端实践、后端孵化”的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完整链条。“攀登计划”作为前端,坚持绩效管理,给项目结项列出详细的“绩效清单”,包括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获得专利授权、参加省级以上科创大赛获奖等。以优中选优、严进严出的原则,不断向中端、后端的系列竞赛与创新创业实践输出优秀项目,尤其是积极与“中国青创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青创空间”孵化中心等对接,实现“学校培育-竞赛提升-落地孵化-推介成长”的链条式服务。


“攀登计划”为超过10万名广东大学生插上了科技创新的翅膀,致力于攀登创新高峰的青年学子越来越多,这也对该计划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央、广东省委关于青年创新人才培养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为各类青年人才提供更大平台和更多机会,经过严格的审核评估,团广东省委和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决定从2020年起“攀登计划”每年预算增加至3000万元。


为此,“攀登计划”将建立更加严格的资金使用标准和程序,修订《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要求各高校以此为依据制定校级“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资金的高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