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三人2021年2月6日
《在古韵斋夜话》在第三十六篇的结尾,作者告诉读者,春节前夕春联前后的五篇文章都在这里写完了。然而,最近几天,来聊天的朋友总是把焦点放在春联上,并涉及到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一些老同事的健康状况,以及人的寿命。有几次,谈起春联,“日子增加,人活得更长”。因此,这些都成为了本文的写作动机。
“日久生情”,这是春联的上联;底线是“春满,功夫满”。这幅对联是明代任静人臣分会状元林大钦所作,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要说“日久生情”,可以从很早的时候说起。
在汉字中,“天”是一个多义词,有很多解释。我们这里说的应该是天体和自然。比如《荀子天论》说:“星辰循旋,日月照照,四个时代帝王,阴阳放大.它被称为天堂。”
“年龄”呢?周朝以前,这一年叫“年”,意思是岁星运行一次。“年”呢?是指地球从某个标点符号到同一个标点符号绕太阳运行的时间。用这种方法计算的年份叫做北回归线,或太阳年。把它和“月”联系起来更容易理解。我们用的是农历月份,月亮连续两次有同一个月相的时间是一个月。十二个月是一年(闰年是十三个月)。之所以叫太阳年,是因为太阳的圆心连续两次经过了春分所经历的时间。
就民俗而言,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三十是一年(小楼二十九)。而“年龄”,则是从今年的冬至,到明年的冬至。因为阴历的11月是子月,冬至是“晴天”,所以,准确的说,是从当天的子时开始,到明年11月冬至的子时结束。这两个概念用来计算人的寿命。谈到新年,我问:“今年多大了?”当我们谈到“年龄”时,我们会问“多大了”?如果对方是长辈,你就要问“你老人家长寿了”?
这种“日久生情”体现了人们对长寿的普遍追求和美好祝愿。这或许就是春联在林大钦的生命力。
(作者写了一张图片,请读者给予建议)
追求长寿,古为有之。《庄子盗跖》:“人活一百岁,八十岁,六十岁。”这个标准不高。《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孔书:“上寿120岁,中寿100岁,下寿80岁。”这比《庄子》的标准高了20年。许多秦煌和吴晗是追求长寿的典型例子。
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只能是白日做梦!但无论他要求谁做,他都必须做。如果你做不到,他会杀了你!徐福想到了一个救他一命的办法。他告诉嬴政:东海有三座仙山,山上有长生不老药。至于我,我可以去拿药。拿回去,你老人家吃了,能长生不老吗?就这样,徐福正在按医嘱服药。他带着成千上万的处女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当然,这是肉包子打狗。虽然是民间传说,但在正史中也有记载(见《史记》)。同时,日本文献中也有记载。两相确认,当更可靠。
汉武帝求长生不老,被方士收留求长生不老!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炼金术士以使他忠诚,这是愚蠢的。他为了禅宗而压倒人民是愚蠢的!结果他只活了57岁,连下辈子的最低标准都没有达到。
在“天增人寿”七个字中,前四个字是关于自然规律的;最后三个字,
说的是人的愿望。你看,拜年的时候,还有祝寿的时候,不论是说的还是写的,那祝词,往往离不开一个“寿”字。比如,“健康长寿”,“福禄寿喜”,“寿比南山” ,“寿山福海”,“寿与天齐”,等等。这里边都包含着对长寿的向往和追求。包含着对得享天年的渴望。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古人的观点是:“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想的,干的,都是为了忠君报国;与人相处,为朋友两肋插刀,追求的是“义”。这忠义,是他们人生观的核心,是他们生命意义的充分体现。“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语之所以流传至今,正是这种思想的延续;毛主席提出的“为人民服务”,则是这一思想的质变和升华。
笔者有幸,年轻时曾见过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老英雄。当年,年轻时葛振林,同他的四位生死与共的战友,义无反顾地从悬崖上,向着万丈深渊纵身一跳,譜就了为国捐躯的壮丽诗篇!可是,他和宋学义没死,这两位钢铁战士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晚年谈及此事,老人为“光荣”了的战友不胜唏嘘!好像“光荣”的应该是他,而他的战友们应该健在。那才对!面对老英雄,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伟大”!
人生难得的是参透生死大关。面对生死,谈笑以对。笔者年轻时的同事里,有几位老革命。其中的赵老和李老,战争年代一同赴汤蹈火,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弟兄,你救过我的命,我也救过你的命。可是两人见面,没有一句正经的。
有一次,两人见面,谈话开始:
赵问高:“还活着?”
高答:“还没死。”
赵:“怎么不死呢?”
高:“等着给你送花圈呢!”
赵:“跟你商量个事儿。”
高:“说。”
赵:“你把那买花圈的钱,先给我怎么样?”
高:“那可不行,万一你拿着买酒喝了,算怎么回事?”
后来,两位老前辈,均得享天年。赵老有些存款,弥留之际,嘱咐儿子替他交党费。高老的存款,生前捐给了家乡的小学。
现在,有的人已经不尊重生命了。
有的歹徒,手执凶器,专门袭击小学生;某市一外卖小哥,因不满交警查车,蹤身跳入水中;还有些驴友,盲目追求刺激,以致误入险地,被迫请求救援。如此等等,自己惹事 ,又给他人添乱,实在没有可取之处。
前些天,某网红因脑溢血突然离世。此人只有十九岁 ,系某高校在校学生,长期做美食视频达人。为拍视频,有时一顿饭吃三份主食,而且大多属重口味。但是,偏有很多人追着喊着看他的节目。窃以为,这就是北京人所说的起哄架秧子!当着这孩子的视频热播的时候,当着这孩子的噩耗传出的时候,他的老师、同学、朋友,还有他的粉丝们,是什么心情呢?心疼么?有多少人会想到他的父母呢?
当然,十几岁的孩子,可以说他不懂事;退了休的老人,因不良习惯而给生命造成威胁 ,那后果,那原因,就不好说了。笔者以前的一户邻居家,有一退休老人性喜麻将,逐渐沉迷其中。有一次连输三圈之后,来了一把自摸。高兴得哈哈大笑,人已经出溜到牌桌下去了,麻友们还在取笑他。全不知,老人家已经驾鹤西去了!
现在已经可以看出,影响人的寿命的因素很多。
第一位的就是饮食。饮食的重要,表现在很多方面。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平民百姓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还有一句:“犯胃的不吃,犯法的不为”——这似乎是在有饭吃的前提下所说的话,提醒大家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坏了肚子。
饮食摆在第一位,还有一个原因。人,总不能不得病吧?得了病就得采取措施。在此情况下,饮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据笔者所知,有两种情况,关键在饮食。一是有病久治不愈,二是那个病久久不能确诊。这都需要调理脾胃,靠增强体质去战胜疾病。
第二位是睡眠。你不是“以食为天”吗?好,给你好吃好喝的,可是你老人家别睡觉。估计扛不了几天就得垮喽!让你睡觉,吃的不好,你那觉也睡不好。《黄帝内经》有云:“胃不宁则睡不安”。这就得想办法睡好觉。但我不主张长期服用安眠药。这么大个国家,十几亿人,应该可以想出没什么副作用的办法来。比如左右“神门”穴,掌握了点穴方法,效果还是挺好的。
第三是合理、适度的体育运动及有益的养生活动。
体育运动丰富多彩,哪一样适合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得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出发,合理安排,掌握好“量”,着眼于效果。拿走路和跑步来说,本来适合于晨练,却有不少人喜欢夜练,而且量大,每次都弄得汗流浃背的。岂不知“大汗伤阳”,对身体有害无益。这不能跟专业的运动员比。他们是挑战极限以为国争光。你看哪位立下赫赫战功的运动员没有运动创伤?
至于养生,有很多好的办法,人,时时、处处皆可养生。不要走偏了路子就行。生活中有害的东西,一定要摒弃它。比如穿裤子这件事,本来,中华民族是非常注重腰带的。可是近些年来,很多人以不系腰带为时髦了。这些人不知道,古代有一种刑罚,就是让犯人从事体力劳动,却不许其系腰带。久而久之 ,犯人的各种器官,该下垂的下垂,不该下垂的也下垂。笔者奉劝各位俊男靓女,千万注意!
第四是面对疾病,要有个积极的心态。人的生命,是个生、长、衰、老、病、死的周期。活得好好的,想死,这种人恐怕没有。活得不顺心,一时想不开,要赶快转变思想。否则,一但酿成大错,你自己一死了之 ,省事了,却给爷娘妻儿造成了永久的创伤!别人看着,可悲可叹,更加可恨。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生病,那就不知道有多少次。我们反对过度体检、过度治疗,但是该治还是得治。旧时提倡“为人子者,不可以不知医”,其实现在则更加需要。掌握一些急救方面的知识,十分必要。要害是有积极的态度,伤病面前,不可夺志,站着,别倒。像东坡先生一样“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五是克服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不良习惯的养成,一般是因为抵制不了诱惑;不良习惯的难以克服,大抵是由于自制能力太差。也就是说,自己管不住自己。旧社会普遍存在的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皆属此类。近三十年来,这些玩意儿死灰复燃,毒害青少年,危害社会。不管哪个群体中,讲究吃喝玩乐的多了,倡导艰苦奋斗并身体力行的少了。毋庸讳言,思想教育和道德约束,做得远远不够!但是,如果我们从自己做起,如果人人都有很强的自制力,还会出事儿么?那不就极大地减少了影响健康、影响寿命的因素么?有些不良习惯,够不上违法乱纪,与道德也没什么牵扯,但是危害很大的习惯,只能靠自律。比如吸烟,很多人手不离烟、烟不离口。不了解吸烟的害处吗?了解。戒不戒?不戒。傻不傻呀?你!再比如手机。本来这是个好东西,可是在使用过程中它变了味儿!沉迷于手机游戏之中的人,哪个年龄段的都不少。不谈别的,光是颈椎病,给多少人带来痛苦?威胁着多少人的健康?可是,其中大多数人有苦说不出。为什么?自找的!您没看见,一边走一边玩手机,撞在电线杆子上,口里说着“对不起”,眼睛还盯着手机的主儿吗?
“天增岁月”是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增寿”呢?人们对“人增寿”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人算不如天算”,“人不与命争”,“听天由命”……这大概属于同一类。“我命由我不由天”,“制天命以用之”,这又是一类。依笔者愚见,那消极的、颓废的、使你越来越没劲儿的,就是不对的,应该毫不犹豫地舍弃。那积极的、向上的、使你精神振奋的,就是对的,理应抓住不放。辩证唯物主义者,相信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同时也相信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就个人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精神是可以起决定作用的。可以消除那些不利于“增寿”的因素,增强那些有利于“增寿”的因素,“增寿”,是可以实现的。
眼看就要过年了,笔者祝愿读者诸君: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再见!

(渔阳散人硬笔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