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手机套发黄怎么办,防盗手机套创新创业

本报记者程

宋体、豪放、格律、仿宋……这些耳熟能详的汉字早已悄悄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当你打开一本书阅读,或者在电脑键盘上输入汉字时,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汉字是从哪里来的?是谁设计的?

10月14日,上海印刷集团与上海印刷技术研究院在上海市新闸路1209弄60号印刷研究车间举行揭牌仪式。仪式上,两个品牌亮相,分别是“中国现代印刷字体发源地”和“上海印刷字体展厅”。宋、黑、楷、仿四种最常用的字体就诞生在这里。

揭幕仪式。图片由上海印刷技术学院提供

这里是现代汉字印刷字体的发源地

上海印刷技术研究院作为现代汉字印刷字体的发源地,成立于1956年,原址位于新闸路1209弄60号。2019年,上海印刷集团和上海印刷技术研究院在“印刷研究车间”园区改造后迁回上海市新闸路1209弄60号。在新装修的“印研工场”园区,印刷文化和字体文化随处可见。

在银燕主楼一楼至二楼,预留了近100平方米作为“上海印刷字体展厅”。从演讲开始到正式进入“字体馆”,以非遗传人墙的形式介绍了在上海印刷职业技术学院乃至中国字体行业发挥重要作用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23位非遗传承人及其主要贡献。这23位传人,从零开始带领上海印刷职业技术学院字体室。一楼半的“字体馆”分为“历史悠久、繁花似锦、过去与未来、经典传承、创新发展”五个部分,让不熟悉印刷字体的参观者可以参观并互动印刷字体的发展和书写技艺的传承;二楼“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上海印刷职业技术学院“宋、黑、仿、楷”四种印刷字体的背景和应用,源于实践、指导实践的书写技艺标准—— 《汉字印刷字体设计规范》等珍贵文献,以及上海印刷职业技术学院在字体创作方面获得的荣誉奖项。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现代汉字印刷字体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汉字印刷字体的设计规范和创意书写手法,更好地宣传和传承汉字文化、字体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这个“上海印刷字体展览馆”即将对外开放。

“上海印刷字体展厅”一角。本报记者程

上海印刷职业技术学院之所以能成为“现代汉字印刷字体的发源地”,有两个“源头”。一、新中国的印刷字体诞生于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1209弄60号上海印刷技术研究院。长期以来,我国汉字的字体和字形凌乱,不同品种和变体的混用严重影响了印刷质量和阅读效果,导致我国未能参加国际图书装帧和展览。1959年,文化部召开会议,指导上海率先进行“印刷体字体改革”。以印研院为基地,在新闸路1209弄60号聚集了上海有美术创作、精通书写正楷、有刻字经验的人才,成立了50多人的字体研究室。印研院字体研究室的设计人员用了5年时间,完成了宋、黑、楷、仿四种常用印刷字体的创意设计,共计8万字,为新中国简体字的推广和汉字使用的规范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宋、黑、开、仿四种新字体,原由印刷研究院创制,用于印刷《毛泽东选集》、《辞海》、《汉语大字典》新横版,以及数千种政治、经济

第二,汉字印刷字体的数字化发展也是从上海印刷职业技术学院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上海印刷技术学院以宋、黑、凯、仿的特殊手稿为合资投资,与英国Mono公司合作,首次购买了国际先进的激光照排设备。后来,这四种字体的原稿全部被复制,免费提供给国家“748”工程和“汉字信息处理”重大工程,促成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的技术革命。北京大学创始人王选教授将这些字体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成为“汉字信息处理激光照相排版技术”发明的原始母体。之后,他普遍进入国内外汉字数据库,衍生再造了各种不同特色的字体。目前国内计算机系统字体中广泛使用的宋、黑、开、仿,无论是国标字的增加还是品种的扩大,都源于其内部造型的基本框架和魅力,如笔形、结构、重心、粗细等

上世纪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创写的印刷字体。


“宋黑仿楷”四大字体是怎样创写的


1959年,我国参加莱比锡国际书籍装帧博览会评比无功而返,严重影响图书质量的印刷字体,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当时的文化部出版局总署长胡俞之在护照及印刷字体改革座谈会明确提出要提高图书报刊的印刷质量,首先要改革印刷字体,1961年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借助上海丰富的出版印刷资源,依靠上海书法美术科技人才集中的优势,率先开启了汉字印刷字体传承书写工作。


1962年,宋体二号和黑体二号被列入1963年至1972年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命名为创新汉文印刷字体中心课题。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以常用的主流字体宋体字为重点,对宋、黑、楷仿4种正文常用字体全面整旧创新。为了书写宋、黑、楷、仿四种新字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查阅了宋元明清各代数百种善本字体,参照了当时常用的铅印字体样本,结合汉字繁简对照表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的要求,经过反复的实践探索,制定了汉字印刷字体设计规范,作为评判字体质量的标准,有效地指导了字体设计工作。


字体设计过程。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供图


印刷字体的创新有5道工艺程序。第一步是写铅笔稿,作为字体创新的关键环节,这一步骤要求设计师必须有书法和美术的功底,按照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汉字印刷字体设计规范的要求,融入艺术创意,在专用稿纸上精心勾勒出字体轮廓,要求线条清晰,笔画粗细分段合理,形态准确,结构协调,重心平稳,为每个字的质量和整幅字的风格奠定基础;第二步是划线,操作者必须熟悉笔画粗细规范,用直线笔沿铅笔稿上的直线画出光洁一致的黑色线条;第三步是勾线,操作者必须熟悉笔行规范,将铅笔稿中的点、撇、捺、钩调等曲线形笔画勾出清晰轮廓,同时描好横竖笔画的起笔、收笔的笔形装饰;第四步是填墨,在勾画好直线曲线的墨稿上,擦出遗留的铅笔线条,然后填满黑色,要求浓淡均匀前后一致,不出线外;最后一步是描白,用白色国画颜料兑字稿进行精细调整,去除毛刺,圆润笔画,达到边界清晰,光洁挺拔,姿态优美。在即将开放的“上海印刷字体展示馆”内,陈列了大量的字体设计的原稿,很多纸张都已发黄,但观者依然可以透过漫长的岁月,感受到设计师和操作者的精湛技艺与用心。


展出的字体设计原稿。


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相继创写出宋体一二号、黑体一二号、楷体、仿宋体4种6副新字体,这是传统书法艺术、工艺美术和刻字技术综合再造的成果,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适应社会需求,4种字体的数量不断扩充,尤其是宋体已达到7万多字,不仅是现行多种宋体字库的母体,更是具有历史价值、记忆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文化珍宝。


在创写字体的同时,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还根据标准化、规范化的笔形、字形编制出一份《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报经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审核通过,作为文改委颁发的我国印刷汉字模板,供出版各种辞书、百科全书等工具书,政治、科技、文艺书、教科书,以及报纸、期刊的标准印刷汉字字形的依据。印研所字体室是最早的把手写体与印刷体统一,独创出新的笔形舍弃老的繁重笔形,如今各大报刊书籍简化字体沿用至今。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