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相声是口头文学,因为每一个精美的包装设计背后都是高级而令人难忘的幽默;也有人说相声是讽刺的艺术,用戏谑的口吻揭示人情的社会多样性,在讽刺中产生笑声,笑过之后引导和说服观众。其实这些都是相声的魅力所在。借用马志明先生经常喜欢说的一句话:相声和其他音乐形式一样,都是劝人向善,教人学好。
中国有无数擅长表演讽刺相声的演员。无论是高英培的《教训》、《不正之风》,还是马志明的《纠纷》、《夜来麻将声》,都已经成为不可磨灭的经典。这些段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从不在相声中对人说教,而是通过处处描绘反面例子来唤起观众的深层思考。说到讽刺相声,老听众绝对不会忽视他。杨振华,包子辈著名相声艺术家,长期在关外生活,现年82岁。
杨振华和他已故的老搭档金炳昌是杨海泉先生的弟子。虽然师父是京派老范的相声艺术家,但杨振华的相声事业凸显了一个“新”字。除了上世纪90年代在辽宁电视台录制了一批传统相声外,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杨振华,几乎一生都致力于新相声的创作和表演。
还有一个“新”,新思想。敢于大胆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在杨振华的相声表演中,不仅最早把吉他搬上了相声舞台,而且看杨振华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节目,几乎每一段都会融入当时最流行的词汇和最热门的话题。在六七十年代,很少有相声艺术家有这样与时俱进的观念。
火热、温暖、细腻的风格让杨振华成为东北三省最受欢迎的相声演员。然而,杨振华的艺术之路并不平坦。那一年,因为《好梦不长》段的创作,充满了辛辣和讽刺,被认为是针对沈阳的一个地方领导。结果可以想象,杨振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封杀,不仅在东部三省没有演出机会,就连成立于河北张家口的杨振华相声艺术团也遭到了严厉打压。这段历史被相声迷称为“大裤衩”,但对杨振华本人来说却是难以承受的痛苦。
《下象棋》、《油水大》、《假大空》、《八字迷》是杨振华相声表演的缩影。也有很多作品通过幽默来批判社会的虚伪、丑恶和丑陋。杨振华用相声作为一种武器来揭露世界。在主流相声演员中,他是一个不盲从的非主流。他用自己的思维审视幽默,以严肃的态度坚持反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