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角逐,陕西师范大学学生队获得4枚金牌、7枚银牌和7枚铜牌,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丁主持的《小“材”大用——车用MLCC领航者》进入全国决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齐鲲鹏主持的《华忆文化——国内大规模纸质文物保护服务引领者》获得“最佳就业奖”。据悉,全国总决赛将于11月下旬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
学校高度重视“互联网+”大赛工作,成立了以校长游许群、副校长王永安、副校长党怀兴、副校长胡志宝为组长的竞赛工作组,多次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创新创业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互联网”大赛实施方案。同时,为进一步完善竞赛激励机制,学校发布《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
比赛期间,学校建立了由教务处牵头,研究生院、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科技处、社科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和院校推动的工作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国际商学院在项目策划和商业策划方面的优势,深入各学院探索优秀项目。学校还邀请了全国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专家、企业高管、创投专家、学校创新创业导师组成专家组,举办了10余场“互联网”参赛专项训练营和学校资格赛,对参赛作品进行了持续筛选和打磨,为我校在参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学校政策引导下,今年陕西师范大学共有602个来自学校的创业项目和5年内以法人或负责人身份毕业的学生进入选校竞赛;在学生中,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参与度大幅提升,参与人数达到2113人,参赛作品、参赛作品、获奖项目数量再创新高,充分展示了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
内容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