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工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只有实现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近年来,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宿松县五里乡着力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着力发展设施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探索“基地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扶贫路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个
小鸡蛋 大财源
炎热的七月,我走进位于宿松县五里乡牌楼村的鸡舍,却感觉无比凉爽。巨大的鸡舍没有异味,蛋鸡们悠闲地啄食饮水。
“这是我们公司的第二个蛋鸡养殖基地。公司在这个基地新建了4个鸡舍,全部配备了智能养鸡设备。这个鸡舍只有3万只罗曼粉蛋鸡,其他三个鸡舍分别养了3万只蓝海褐、蓝海灰蛋鸡,年产值1150万元。”在干净的鸡舍里,基地负责人罗光友说。“鸡舍的所有窗户都装了水帘。鸡舍里有大型鼓风机。鸡舍自动恒温,鸡粪自动通水。鸡粪通过自动传送带输送到屋外。”
五里乡副乡长余婷介绍,今年,宿松县仲达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将投资1300万元,扩建位于六圩贫困村的产业扶贫基地。目前已流转牌楼村土地85亩,异地建设蛋鸡养殖基地7000平方米,饲养蛋鸡6万余只,带动贫困村234户贫困户增收657元,村级集体增收10万余元。同时,安排了9户贫困户
一个
苗圃基地欢声笑
走进益华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苗圃基地,就能听到明亮欢快的笑声从这里传来,那是流动村民发自内心的笑声。
“在家门口的托儿所基地工作,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李的妹妹一边浇水一边笑着说。十几个和李的妹妹同龄的中年妇女在苗圃里,有的修剪,有的灌盆,有的拔草,有的浇水,大家一边干活一边有说有笑。苗圃、大棚温床上的幼苗生机盎然,种植园上的各种罗汉松形态各异。
亿华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苗圃基地位于五里乡李冲村扶贫搬迁点,安置贫困户46户144人。苗圃基地不仅美化了这里的环境,也方便了扶贫搬迁点贫困户的就业和增收。
基地负责人李小平说:“过去几年,这里还是低洼地,杂草丛生。基地建成后,流转荒山荒地600亩,其中室内花卉苗木15亩已建成投产,培育出罗汉松珍贵造型树、观赏树等20多个品种。建成室内盆栽温控大棚5000多平方米,预计今年收益可达100万元。该公司为所有工人提供了岗前培训,如种植、修剪、施肥和装盆。目前,托儿所每天需要20多名工人,每人每年在扶贫基地工作的收入达到5000多元。就业人员基本上是李冲村扶贫搬迁点的贫困户。为了有效增加贫困户的收入,我们的土地流转资金将每五年增加10%。公司将在五年内流转1500亩山野荒地,发展休闲、观光、采摘农业,建设室内花卉、苗木、景观树培育基地,把这里打造成真正的宜华湾!”
一个
牛羊成群果满园
px;">石洪光是五里乡的创业成功人士,近年来他在宿松县创办了“宿松县松林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年收入近千万元。致富不忘乡亲,2018年,石洪光把三个公司交给了儿子打理。在万元村领头办起了种养基地,总投资1500万元,流转原三圩联圩取土区400亩,新建牛羊圈舍及配套用房600平方米。种植了蜜柚、黄桃、樱桃等100亩果林,饲养肉牛100头、多尔波斯羊200头、3000只鸡、1000只鹅和十多亩的养鱼水面。石洪光介绍了基地的生态产业链:“基地以养牛羊禽为主导,带动果园产业发展。收购农户种植的玉米、水稻秸秆,粉碎后喂养牛羊,牛羊粪经发酵后,是肥效相当好的有机肥,给果树施用,使果树园里鸡、鸭、鹅实现了绿色饲养。”
在牛舍里,万元村的贫困户柴纯华和他的同伴一边给牛添加饲料,一边说:“我们在这里务工,每个月工资两千多元,既能照顾到家里,又能增加收入。”
“五里乡为该种养基地投入产业资金60万元,预期每年为村级集体增收3.6万元以上,同时带动3人以上贫困户就业,每年人均工资收入2.4万元以上。”谈起产业扶贫,五里乡党委副书记李东海一脸的自豪。
1
麒麟西瓜“甜味”浓
“今年我们合作社的大棚种植麒麟西瓜40亩,从六月份上市以来,就一直非常畅销,深受县城消费者欢迎。”
牌楼村“先水”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先水自豪地介绍:“西瓜种植,采用嫁接瓠子根技术,攻克了同一块土地连年种植西瓜会得枯萎病的技术难题,施用农家肥,产量高、口感好、甜味浓。大棚基地离宿松县城仅四公里,在县城刚上市时,价格每斤2元,供不应求。”
张先水指着葱绿的西瓜地:“第三批西瓜即将上市,今年亩产稳达万斤,纯收入可达40万元。”
贫困户石龙花在该合作社入股,她高兴地说,合作社种植麒麟西瓜效益好,她家每年分红3000元,并且村里有近十人在大棚内务工,每人每年务工收入两万余元。
在牌楼村,像石龙花一样靠种植麒麟西瓜尝到致富甜头的村民有30多户。三年前,村民刘小毛仅种植1亩的麒麟西瓜。今年,他在村里帮助下,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到了20亩。如今,牌楼村、五里村均发挥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抱团发展大棚蔬菜、草莓、西瓜、辣椒种植,已形成近300亩规模,使一大批贫困户通过大面积种植实现脱贫。 “我们将依托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围绕苗圃、蘑菇、西瓜、蛋鸡等龙头产业,做强做大精品高效设施农业,加速精准脱贫乡村振兴。”五里乡党委书记罗朝斌对今后的产业扶贫工作描绘出了更加美好的蓝图。(通讯员 孙春旺 杨振 记者 方文)

稿件来源:安庆日报
主办:中共宿松县委宣传部
运营:宿松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