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蜜雪冰城资金证明图片 蜜雪冰城创业项目

“1年飙升5000!大链子杀了小县城!”

“一杯饮料从6元一年卖出13亿杯;

“一个3元起的冰淇淋一年卖1.2亿”;

你没猜错,上面这傲人的战绩,说的就是有着“奶茶界拼多多”之美誉的蜜雪冰城。

在纷争不断的茶叶江湖中,这个靠摆摊起家的茶叶品牌,如今已经登上了中国茶产业的宝座,也是第一个断店的茶叶品牌。

经过行业一波又一波的洗牌,蜜雪冰城依然充满活力,2019年销售额达到65亿。被称为奶茶行业的隐形巨头,200亿的估值超过了头部品牌喜茶、奈雪。

业界非常好奇。这个总部位于郑州的茶叶品牌,是如何以低于10元的价格横扫千军,在全国遍地开花的?

一,草根逆袭的典范

1996年,来自河南的年轻人张红超来到郑州上学。因为家里穷,他一边打工一边兼职。

他认为,每天晚上兼职赚钱太慢,所以他必须想办法赚很多钱。这时,他想起家乡商丘的刨冰味道不错,决定学着做。趁着实习的机会,他来到商丘的刨冰店观察,偷偷记下了菜谱的流程。回家后,我利用我的记忆给奶奶做了一个杯子。喝完之后,老太太赞不绝口,于是拿出衣柜底部的3000元积蓄,成为了他的天使投资人。

回到郑州,张红超觉得精力充沛,开了一家刨冰店,叫“寒流刨冰”。但是由于设备极其简陋,口味一般,店里的生意非常冷清,用不了多久就能走下去。这时,张红超正在考虑如何赚钱,就去合肥卖糖葫芦。

然而,在合肥,张红超没有卖几个糖葫芦。想一想,1999年春天,他回到郑州,恢复了冷饮店的老本行,店名终于改成了“蜜雪冰城”。他选择了学校旁边的商店,因为学生喜欢,生意也不错。我不知道好景不长。商店一开始改善,市政府就发布了拆除通知。张红超不得不在斜对面开一家新店,起初生意还不错。他只是简单地把隔壁放下,但他知道这堵墙刚刚装修过,是用分体式粉刷的。

就这样,四年间张红超有四家店铺被拆除。通常,最后一家商店的废墟没有被清理干净,张红超已经在考虑下一家商店的地址。

我想我厌倦了换地方。这一次,他决定做一笔大买卖,直接找了一个好位置,凑钱租了一套1500平米的房子。因为他的蜜雪冰城不贵,所以在周边地区积累了不错的口碑。开业以来生意兴隆,很快成为学生朋友们约会酒、情侣、生日聚会的好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张红超终于结束了与拆迁队的游击战生涯,生活和事业逐渐稳定下来。

2006年,张红超结婚了,买了房子,生了孩子。只有生意和家庭稳定了,他才能静下心来开发新产品。蜜雪冰城以冷饮起家,恰逢四五月天气转暖。张红超正在考虑开发一种新的冷饮。

那一年,恰好河南各地都有彩虹帽冰淇淋。这是一个从日本进口的冰淇淋甜筒,每个可以卖20元。张红超马上嗅到了商机,买了一台二手冰淇淋机,根据自己对冷饮的了解,想出了几个配方。经过不断尝试,每一次努力都有回报,理想的味道终于被他尝试出来了。

另一方面,蛋筒的研发遇到了困难。起初他想找一个专门的供应商,但是价格太贵了。这时,张红超想起小时候的冰淇淋蛋卷很好吃,于是驱车回到家乡,经过多方打听才找到

了当年的蛋筒供应商,张红超出高价买下了人家的配方,一路激动地飞奔回郑州,连觉都舍不得睡,连夜测试。


2006年秋天,这种火炬冰淇淋在蜜雪冰城开卖,定价2元,如此极致的性价比瞬间将市场打爆!


即便在秋冬的冷饮淡季,也供不应求,第二年春夏更是里三层外三层的排队,张红超几次添购机器扩充产能都满足不了客流。此时他不断优化流程,再加上产量上了规模,张红超将成本控制到不足一元。


让人意外的是,张红超并不满意这售价2元的冰淇淋,他又进一步逼自己优化降低成本,在开第二家店时,他店里的冰淇淋价格进一步降至1元。


因为本身价格实惠,口味又好,凭借着这样性价比,蜜雪冰城彻底火了起来。这似曾相识的套路,像极了宜家的1元冰淇淋,5元的热狗。张红超拉上亲戚朋友一起开店,仅2007年蜜雪冰城就发展到了27家门店。


随着高速的扩张,如今的蜜雪冰城已是连锁店超10000家的超大体量品牌,组成了一座硕大的“蜜雪城寨”,占据了这块大蛋糕的第一把交椅,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冠军。


二,吊打各路网红店,它凭什么?

毫无疑问,蜜雪冰城是中国本土茶饮市场中,第一个突破10000家门店的品牌。


在这个“老品牌相互厮杀,新品牌层出不穷”的茶饮行业中,蜜雪冰城凭什么杀出重围,能脱颖而出?


总结下来,无非也就是以下几点:


(1)主攻下沉市场,密集开店


蜜雪冰城从下沉市场发家,短短时间市值超百亿,这其中少不了疯狂扩张的缘故。


诞生于郑州的蜜雪冰城,却并没有急于走向“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而是进一步在三四线城市扎根,瞄准“下沉市场”。


在这里的物价成本都远比一线城市要低;在这里的对手大多没有走向全国连锁的野心;在这里的市场,也没有媒体盯着他的风吹草动......


据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7月期间,蜜雪冰城每年以门店数量两倍、营业额三倍的速度增长;2016年至2020年,其门店的数量分别为2500家、3500家、5000家、7500家、10000家。


当高端茶饮以及其他竞争者在一二线城市打的头破血流的时候,蜜雪冰城在其主宰的市场悄无声息地闷声发大财。


除了在下沉市场密集开店之外,蜜雪冰城的价格也是它的一张王牌。


(2)价格亲民,性价比极高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


以前这句话用在茶饮行业似乎总会让人嗤之以鼻,但后来,人们一说到这句话,就会想到蜜雪冰城,因为它确实是一家既便宜又好喝的奶茶店。


蜜雪冰城的核心消费客群是学生和刚入职场的“打工人”,因此“平价多销”的定价策略特别符合这批年轻人想尝鲜又不愿意肉疼的消费心理。跟喜茶等一线品牌动辄二三十元一杯茶饮相比,让很多暂无收入的学生,和收入较低的年轻人感动到哭。


一般情况下,随着企业规模快速扩大,运营成本和原材料成也不断攀升,但蜜雪冰城却一直坚持走低价路线,关键它的味道还过得去。


因为客单低,所以加盟商只有靠多卖货才能赚钱、而多卖货就必须要从总部多进原材料,这就能为蜜雪冰城在后端供应环节带来源源不断的稳定收益。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蜜雪冰城为啥这么便宜,而且味道不错?”的问题,有数百个回答。归结下来无非是:原材料不贵,因为他们有自己强大的供应系统。


(3)经济上行+行业红利


过去的20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20年,而过去的10年(2010年-2020年)恰好也是蜜雪冰城从千店到万店快速裂变的10年。


除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之外,我国连续20年都稳定保持6%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稳定上行的国内经济让老百姓的收入空前提高、消费力不断增强,这为蜜雪冰城的创业和发展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而21世纪前10年饮品市场的品类匮乏又为蜜雪冰城、COCO、一点点等早期品牌造就了绝佳的生存土壤。


在这种“开店就能赚钱”的创业风口上,即便初创时期的蜜雪冰城屡遭拆迁、闭店等毁灭性打击,最终还是在人为和大环境的加持下顺利存活下来。


蜜雪冰城的成功,基本来说是建立在十多年前时代的基础上:消费能力有限,市场不饱和,竞争格局不大,它们采取成本重构(砍掉多余的附加值)、错位竞争(农村包围城市)、成本领先(终端规模、采购成本优势)等打法,一步步打通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但商业是动态化的,品牌的发展需要应行业大势而变化。蜜雪冰城作为中国新式茶饮领域里第一个突破万店的品牌,加盟扩张给其带来了流量和利益,但同样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三,蜜雪冰城“不甜蜜”

今年1月份,蜜雪冰城完成了20亿元的首轮融资,融资完成后,蜜雪冰城一时风头无俩,加速了扩张的步伐。


“虽然加盟连锁有利于畅通品牌方的资金流,但是如果扩张速度过快也会给品牌调性、食品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这话用在蜜雪冰城身上一点也不为过。


尽管蜜雪冰城凭借低价策略和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在下沉市场形成了巨大的规模效应,但在高速扩张门店的同时,“市场饱和、食品安全隐患,高端转型压力”等问题也逐渐开始暴露出来。


首先,密集的开店策略带给蜜雪冰城更大的盈利空间,但也给后续加盟者选址留下了难题。


越来越多新的加盟商正在入局,老的加盟商也在减免的推动下寻求新的开店机会。符合开店要求的地方越来越少,饱和的市场留给它的空间已经不多了。


在蜜雪冰城的目标城市,人流量大的商圈、学校等都是有限资源,这意味着开一家少一家,门店开的近了还会彼此稀释流量,门店相互分流,加盟商越来越难赚钱。


奶茶业内人士透露,现在蜜雪冰城的门店数已经过于密集,一条街上同时出现三四家蜜雪冰城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他说:“如果我要开一家奶茶店,我是绝不会选择加盟蜜雪冰城,现在加盟蜜雪冰城挣不了多少钱。”


其次,利润低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也是不容忽视。前不久,郑州一家蜜雪冰城加盟店因篡改开封食材效期、使用隔夜茶汤奶浆半成品等卫生问题被曝光,还被行政约谈。


有业内人士认为蜜雪冰城出现食品卫生问题其实是因为流量问题,正是因为生意没达到预期,加盟商才使用隔夜的原料。


“但凡有得赚,门店都不会做这种事情。蜜雪冰城的单价太低,现在房租、人工成本又高,根本不是早两年那种躺着就能赚钱的情况,所以逼得门店只能搞这些小动作。”有蜜雪冰城加盟商表示。


第三,高端转型的困难。随着消费群体的更迭,国内茶饮市场进入品牌竞争时代,蜜雪冰城也一直在往高端和大城市试探。


2018年,蜜雪冰城推出高端品牌“M+”,价格上探到20元左右,用来攻占大城市的核心商圈。一开始生意还行,但随着市场周边不断有新品牌进入,产品研发能力都强于M+,它生意就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只能关店。


提到蜜雪冰城,外界对它更多的形容是“饮料行业中的华莱士”、“饮料界拼多多”。即便它已经是中国最大的连锁茶饮品牌,但是对市场和公众而言,依然没有摆脱“土”的印象。


最后,除了本身存在的问题之外,外部的竞争压力同样不可小觑。


近些年,随着茶饮赛道风口的越来越激烈,其他的大型连锁品牌也在火速发展中。比如喜茶、奈雪等品牌的降维打击。为进攻下沉市场,喜茶推出了新品牌“喜小茶”,奈雪的茶推出子品牌“台盖”,产品价格都已经下探到了十元以内。


除此之外,蜜雪冰城还要面对其他同类品牌的竞争。比如,茶饮品牌甜啦啦5年内拓店4000家,连锁品牌古茗门店数也突破4000家。主打“新鲜,健康、时尚”的书亦烧仙草如今也在全国开设了6000+门店,其招牌的“烧仙草”销量极佳,蜜雪冰城还曾试图“复刻”,但许多网友对此均不买账。


结尾

在群雄割据的情形下,未来一两年内,茶饮下沉市场的竞争压力绝对不输一二线城市。大家都主打性价比,价格都不算高,产品类型又大多相似,如果正面相迎,谁输谁赢还不一定。


蜜雪冰城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但转型、品控等问题也越发凸显严重,能否解决这些弊端,蜜雪冰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