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名人”炖涉及虚假宣传。
作者/郑新
生产/每日财务报告
燕窝作为滋补领域备受推崇的食品,不仅中老年专属。在便捷消费理念的推动下,小仙墩已经成为众多年轻消费者追捧的品牌。
小仙炖成立于2014年,2017年至2020年连续四年蝉联全国鲜炖燕窝销量第一,连续三年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燕窝品牌,也获得了明星股东的加持。章子怡和陈数既是小鲜炖的品牌代言人,也是小鲜炖的投资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网络名人中的燕窝品牌,近年来频频陷入负面新闻。一边押着马追逐资本,一边在广告和营销下屡遭惩罚,“网络名人”还能流行多久?快速增长中的食品安全纠纷有什么解决办法?铺天盖地的营销真的是滋养还是只是为了收割韭菜?
虚假宣传遭实锤,燕窝乱象待整治
近日,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北京小仙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罚款20万元、警告。处罚日期为2021年4月29日。
根据处罚信息,即食燕窝原料、干燕窝含量、商品产地、食品添加剂等十项指标。2020年年中至2021年初天猫“小仙炖旗舰店”的产品参数界面所宣传的与真实情况不符,但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包括展颜和燕条。
对此,肖先敦表示,“前述行政处罚主要针对肖先敦之前在电商平台宣传不严谨,现已对相关披露信息进行全面排查整改”。其实早在去年,专业打假人王海就说过小仙墩有虚假宣传。
2020年,王海撰文称小仙顿涉嫌“干燕窝含量”、“零添加”、“固含量”等虚假宣传,直言“燕窝含量不足1%,不符合质量要求”。当时小仙炖旗舰店说王海报道的文章不真实。小仙炖鲜炖燕窝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生产,并获得国家SC生产许可证。产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送检和出厂检验,始终接受相关部门的质量监督。
无独有偶,Aauto faster主播辛巴带来的燕窝也是造假,一度冲上热搜,闹得沸沸扬扬。辛巴燕窝事件和小仙炖事件都反映了燕窝行业的混乱。由于进入壁垒低,消费者对燕窝的认识不足,燕窝的食用价值被夸大,利润趋向高,因此诞生了很多燕窝品牌。
作为新一代燕窝品牌的代表,小仙墩引发市场争议,不仅仅是因为其虚假宣传,更是因为“资金问题”。
财务瞒报被处罚,一路狂奔亏损千万
"font-size:15px;"> 从来只听说过偷税漏税的,把亏损报成盈利想要多交税的恐怕只是小仙炖一家了。2020年底小仙炖因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被北京市朝阳区统计局进行行政处罚。在小仙炖2019年的财务状况中,营业利润本年指标数上报为32939千元,检查数为-32934千元,相差65873千元,差错率为200.02%,被行政处罚8000元。小仙炖回应称是因“填报人员初次填报,疏忽将营业利润项负值报为正值,致使财务报表出现数据偏差。”
虽然罚款金额对于小仙炖这样的网红品牌来说不痛不痒,但市场上也有不少质疑声,毕竟在会计上,这样的疏忽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作为企业,对于盈利自然是非常渴求的,而小仙炖更是如此。
从成立至今,小仙炖的成长速度突飞猛进。2018年营收2亿,2019年营收8亿,2020年618期间小仙炖销售额突破2.45亿元,2020年双十一销售额达到了4.65亿元,同比实现同比实现463%和262%的暴涨。
之所以能够成为滋补行业的一匹黑马,小仙炖走得也是目前大多数新兴网红品牌的路数。通过明星代言、达人推广不断烧钱做营销,小仙炖收获资本推崇的同时,其业绩数据自然更能够为其博得一个好的故事支撑。
年入近10亿却出现了亏损问题,小仙炖表示是因为“自身当时在供应链端及客户体验端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战略投资,全资设立了小仙炖霸州食品有限公司霸州暨小仙炖霸州工厂,并于2019年11月正式投产,年产值最高可达40亿元。”
投资人关注商业模式和行业的成长价值,也关注其财务数据,只不过“财务疏忽”这一项疏漏可能也会让小仙炖的品牌形象蒙上一层阴影,至少在寻求融资的过程中,财务或许会成为其着重衡量的标准。一旦融资的速度跟不上烧钱的步伐,危机也不过瞬间的事。
风口上的小仙炖,还能火多久?
辛巴的燕窝事件和小仙炖的虚假宣传,一时间让“燕窝到底是不是智商税”的讨论甚嚣尘上。追根究底还在于目前市场上的燕窝到底含量几何?消费者能不能对燕窝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和认识?
小仙炖的成长是一个成功的营销案例。其创始人林小仙出生于中医家庭,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钻研燕窝领域15年,才创立小仙炖。同时与传统的燕窝不同,小仙炖解决了当下消费者不能即食燕窝的痛点,C2M模式实现当天下单、当天鲜炖,每周冷鲜配送到家,培养了用户周期性滋补习惯。
再加上电梯广告、博主种草等铺天盖地的营销,让小仙炖充斥在消费者的意识里,即便你不吃燕窝,想要燕窝也能够知道小仙炖这个品牌。但是在高速增长下,棘手的问题也不能被忽视。
不管是什么品牌,最重要的还是要以品谋生,品控做好了,实事求是的宣传,才能够赢得消费者更好的信赖,否则也只是竹篮打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