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论文 机械创新创业基础论文

楚天都市报记者 国倩 通讯员 余艺

大学四年制专业课平均绩点4.03,专业排名第一;学科竞赛获国家、省部级奖励5项;发表研究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得知自己入选湖北省第六届“长江学子”,武汉轻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602班学生武金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在追求兴趣的过程中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目前,武金良顺利考入中南大学轻合金研究所研究生院。

机械小白从不满足于课堂学习

大一新生入学时,摆放在学院门口的各种创意作品在武金良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仍然是“机械小白”的武金良对这些机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充满好奇,对机器人、智能控制和数字工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武金良的工作照片

“第一次看到书里的知识能落地,做出这么多有创意的物件。我等不及专业课的学习了。”泡在图书馆里向前辈们学习是武金良的日常生活。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武金良发现他的专业更侧重于机械结构。要让机器“动”起来,实现智能控制,他还需要电气专业的知识支持。

当时听说电气工程学院的大四学生因为专业选择的差异卖专业课本。武金良很快买了几本电气专业的书。“看完之后,我还是一头雾水。我开始去电气工程学院参加课程。”武金良说,后来,当学院的老师们得知许多学生和他一样,对电气专业有浓厚的兴趣时,就邀请学院里研究这一领域的老师为大家“开一个小火炉”。“每天中午,老师们牺牲休息时间给我们讲课。”

武金良的学习照片

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学期的《数控加工》和《电气控制》课程的“加餐”,让武金良迅速投入到创新实践活动中。在学院里,每个高年级的高年级团队都要带一个低年级的学生加入团队一起学习。他勤奋的态度和自学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学长的一致认可。大一时,大三大四邀请他参加第八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并在团队中负责电路设计。

“第一次尝试智能控制的设计,怕做不好。”为了不拖球队的后腿,他和学长们一起留在学校准备暑假期间的比赛。“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0点,我都在实验室练习。每天练习并不难。”后来,武金良顺利完成了智能控制部分的工作,帮助团队获得了省赛一等奖。

为调试机器8小时只做一件事

作为应用型地方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培养综合素质,是成为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他周围的许多学生都感到气馁,但武金良早就渴望遇到困难。

武金良的生活照

大三时,武金良作为队长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虽然他在早期有一些设计经验,但由于数控加工精度的缺陷,武金良的团队在学校比赛中被淘汰。当时比赛中新增加的“S环”项目难度较大,所以他主动要求额外参加该项目。

赛前的调试环节最能考验参赛同学的耐心和毅力。“调试环节基本都是在做同样的事情,需要反复测试,记录数据,然后进行调整。”武金良说,汽车与跑道之间的摩擦力、跑道的坡度、汽车放置的位置等。都是影响因素。“一个小问题会被传递放大,会成为汽车最终轨迹的大偏差。”

每天,武金良都要花8个小时在实验室里调试。每四个小时,和他一起测试的队友会换一个人,但武金良从来没有缺席过。“重复同样的操作特别无聊。大部分人都受不了4个小时。”一名队员说。努力是有回报的,在武金良的带领下,他的团队获得了第六名

届全国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省赛一等奖。


沙聚成塔,水积成流,四年来武金亮持续向着创新人才的目标奋勇前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先后获得2017年度,2018年度国家奖学金、2018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国赛一等奖、2018年全国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国赛二等奖、第八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省赛一等奖、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级荣誉;4项发明专利在审、6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在省级优秀期刊《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发表科研论文一篇等。


回首过去,尽管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竞赛,但武金亮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他考取了钢琴业余十级证书;作为学院足球队一员,获得两次“校恒青杯”冠军和两次“校八人制足球赛”冠军;他还是格斗以及传统武术爱好者。


这个暑假,武金亮正在自学研一课程中涉及的设计软件。未来,他又立下了尽快完成从本科“创新学子”到研究生“科研之星”的奋斗目标。“我希望能够立足机械专业,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工程师,为国家的制造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