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我们为第二届力加速营的同学们准备了一款极度烧脑的创业沙盒游戏——《顶尖高手》。
沙盘期间,同学们充分体验了一家互联网B2C初创公司的业务流程,6个财年的初始资本只有100万元。从天使到Pre-Ipo,估值最高的球队夺冠。这次沙盘体验持续了10个小时。从大家“入戏”开始,整个过程都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中度过。“剧情”跌宕起伏,每年都有新的“市场风景”出现。
虽然是模拟业务沙盘,但所有团队都在参与学习状态。虽然他们踩过坑,但收获缓慢而饱满。在这里,我们将与大家分享各集团复产的感悟,希望对大家创业有所帮助。
第一组 队名:双枪向阳
到第六个会计年度末,我们的总估值为7492万元,净利润惭愧,-2000万元,这也符合互联网公司的一种形态。我们自己认为,前四年基本上100%甚至超额完成,后面两年没有达到目标。
正确的决定有三点。第一,我们在每个财年做战略规划的时候,目标设定是非常合理的。第二,在业务流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团队的配合非常默契;第三,现在回顾,六年展望,我们认为更好的策略是融资、现金使用和人才储备市场。我们不能说哪一个特别好,但这些参数是相对平衡的。
然而,我们也希望每个人都能记住我们做出的错误决定。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没有重视外联外交;二是天使轮融资占比略高。我们第一轮就融化了20%,但实际上只融化了30多万,太便宜了;第三点是我们达到一个量之后,对一些细节的风险评估不够好;第四点是,当我们处于领先地位时,当我们合并到集团公司并成为寡头时,我们没有寡头的市场管理经验。
第二组 队名:思而学
首先我觉得我们的并购是一个1/12的过程。我要表扬我们的M&A合作伙伴,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公关能力是我们整个团队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最感动的东西。因为当你在市场上扩张的时候,总会有对手和伙伴,你的对手不一定总是你的对手,他有一天可能会成为你的伙伴。
第二,刚接触这个行业进入市场的时候,要花点时间去了解市场规律。在第一个会计年度和第二个会计年度,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成本和支付了大量的学费来学习整个交易过程。此外,小组内部的分工要明确,即每个人应该做什么,谁应该去外交,谁应该得到情报,谁应该为下一步战略做准备。
/>第三,就是说我们团队创业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开始我们团队准备做高端市场,到后面说有了新的伙伴加入之后,我们从高端市场和大众市场能够分步走,其实我们每个创业过程都是不断在做一个更迭代,会有不断的进步的,对以上就是我们的总结,谢谢。

第三组 队名:黑洞科技
先说一下正确的部分。首先,刚开始我们不清楚发展战略到底是美元还是人民币,所以我们是抱着边走边看态度,我觉得其实这个决定也是蛮正确的。

第二,我们觉得并购这一举动是很正确的,我们能够互补。当然还有一个更正确的,就是我们选择并购之后给我们的CEO争取到了一个话语权。另外的话,我觉得有几个正确的决定,一个是在资金保障充足的情况下加大人力的投入,这个在我们在前面两三年好像做的还可以;另外我觉得团队的分工清晰明晰,大家合作很重要,在这里就是团队的意识。

但是这里也要说一下我们踩过的坑。首先,是关于股权的,我们应该是最反面的一个教材,我们一上来拿了35%,实话讲很低,只拿了一百多万,可能刚开始大家看起来我们在前面估值很高,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就太早地把自己的股权稀释出去了。

另外还有个最大的问题,是规则。其实在这里面可能我们都有一个失误,就是产品值的规则,我们只知道应该是有一个关系的,但是我没有去细看老师发给我们的规则的详细介绍。
第四组 队名:星际穿越
先说一下我们这组做的最正确的事情。第一个就是我们在形势判断上,我们在找合作伙伴的时候,我们每一个点都踩得非常准的。比方说我们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和第三年的时候,我们已经瞄准了我们要抱大腿,同时我们做的动作是撮合第二名和第三名合作,因为我们知道第一名如果跟第二或者第三合作的话,我们完全没有机会,因为我们组在座的都不是创业精英,我们的经营理念其实没有办法去拿第一的,所以我们只能找一个第一名来抱大腿;然后我们在合并之后我们是疯狂让第五组和我们合作,并且我们每一次找的点都是对的。这是我们就是说的第一个做的非常正确的地方。

第二个就是说,我们股权控制是相当合理的,我们是一家人出来合伙创业,我们没有什么CEO概念的,我们的股份都是非常平衡的,所以这一点是我们觉得我们做得很好的;第三个是我们实际经营非常良好,虽然我们估值一般,但是我们非常稳健,每年都有盈利,我们的线非常好看,这是我们做的好的地方。

接下来就是讲我们做的不好的地方,第一个就是我们太保守了,我们完全没有互联网思维,我们请个人都舍不得地手发抖;然后第二个就是我们在重要的截点或者说决策上面我们不够果断;第三个我们不够坚定,走着走着就忘了初心了,我们到底是想做第一还是想拿钱走人,我都没想清楚。

第五组 队名:V LIFE
我说几句自己的一个感慨。其实要说最后按照发展、团队、资金来说,其实都不是我想表达的东西,我更想说是一种心态。

我们每个人在出生到创业也好,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所谓的知识积累,最重要的是心态。大家知不知道,在第三轮你们合并完了以后,你们都分别找到归宿以后,我们是一种什么心态,就是一种被抛弃上大街要饭都没人要。大家都知道从昨天晚上起我们就是一个悲催的状态,我们六个人开会也是花了很多的精力,我们群里面写了很多今天的一些策略、一些方向,那种不放弃的精神实际上感动了我。

然后第二个我觉得重要的心态就是说当你处于一个逆境的时候,你的这种风险意识会更强,你会更缩手缩脚,你的鸵鸟心态会更严重,越输不起,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一种心态。今天上午老师说你们其实第二年、第三年的时候就应该出手一搏,就应该不计成本的去试试,但是我们都没有。我们经常说人不怕摔,怕什么?摔了这起来。就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遇到一些事情真的就不再起来了。

最后我想说一下,第三个心态就是当这个机会降临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怎么去把握?最后第六年的时候,其实大家都意想不到,我们最后还能活下去,而且还能盈利。我们这个公司估值3000多万。因为最后一把,大家都没有心机心力再去发展,没有人想着再去获取用户数了,但是我趁着大家都不要的时候,用2万块钱的平价买了200万的用户,就靠那次把公司拉起来了。其实这个现实当中,我们在商业社会里面,我经常开玩笑说规则支付,包括经常说的第二曲线,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就是因为第一曲线很多人都看不上了,或者有很多都不考虑的时候,我们就把大众用户捡起来,然后我们就行了。我大概就说这三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