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普通的基层干部
去香里街“女性创业模式”
然后变成
宿城区的“明星企业家”
2019年被宿城区政府授予
“创业之星”荣誉称号
她就是张
38岁的张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员。严格来说,她不是企业家,而是“先锋”。
社区-
大家庭
生活中-
的张竞丹
毕业于宿迁学院法学专业的张,早在2002年就在南关社区实习,负责宿迁中学的收费管理工作。基层的锤炼很快使张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质的飞跃:人生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的财富,而在于你一生为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
2004年7月,张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2005年7月1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张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努力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工作之余,她开始接触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和先进经验。
在基层工作期间,张了解到,社区的很多土地都被流转出去了,导致很多留守妇女找不到工作。“我既不想改变技术,也不想改变方式。”张把每个人的要求都记了下来,默默地放在心里。鉴于他们迫切的就业需求,她认为唯一适合他们的就是体力劳动,这样他们才能照顾家庭,赚取一定的收入。
-加工过的圆珠笔-
2015年7月,张通过丈夫的大哥(圆珠笔厂副厂长)联系到苏州的一个圆珠笔项目。但是厂长不看好跟她合作,因为苏北太远,送货不方便。为了抓住这个机会,张提出可以自己提货,于是厂长勉强同意给她5000支圆珠笔拿回去试试。2017年2月,良宇圆珠笔生产部正式成立。
冬天苏北气候寒冷,胶水凝固缓慢,圆珠笔容易脱胶,导致次品总数
产品的一半,工人反复的返工,让她们逐渐对这项目失去了信心。无奈之下,张竞丹只好放弃这个经营了3年的就业项目。




2019年7月,张竞丹外出到浙江寻找新的项目。到了浙江后,张竞丹四处拜访当地较知名的中小企业,挨家发送名片,进行自我介绍。此情此景让一旁的爱人忍俊不禁,笑话她像个刚大学毕业的学生一样四处找工作。跑了两天毫无头绪,张竞丹也渐渐失去了信心,心里暗想再跑最后一家,失败的话就卷铺盖回家。天无绝人之路,一家做手链的企业答应让张竞丹试一试,并承诺提供技术方面的指导。
回家后,张竞丹随即和留守妇女们一一取得联系。没成想,多数人存在畏难情绪,有的担心做手链收入不高,有的担心制作手链技艺复杂,自己学不会。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张竞丹先自己拜师学技术,然后再手把手教大家,还组织她们去手链厂实地学习。很快,第一批合格的“手链工”就产生了,老板对产品质量很满意,给张竞丹下了一笔更大的单子。一传十,十传百,周边村镇分管创业的工作人员纷纷上门找她取经。

为了照顾那些腿脚不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竞丹和村官同事主动上门传授技术。在她的带动下,当地一大批留守妇女通过编织手链就业,其中半数是留守妇女和残疾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左右,实现了脱贫增收与照顾家庭两不误。

2016年、2018年,张竞丹被项里街道党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2月,被项里街道党工委评为“先进个人” ;2019年3月,被项里街道党工委评为“巾帼创业标兵”;2019年6月被项里街道党工委评为“服务创业标兵”;2019年7月被宿城区委评为2019年度宿城区“创业之星”。在近期举行的创赢宿迁2019 宿城区首届“巾帼竞芳”女性创业大赛决赛上,张竞丹再次闪耀舞台。
看到一个个留守妇女变身为熟练的“手链编织能手”,张竞丹由衷地高兴。她说:“下一步,我将积极扩大服务领域,增强自身技能,创新工作机制,鼓励更多的妇女和残疾人员就业、创业,参与到美丽果园的建设之中,为构建和谐社区贡献力量。”这是来自一名年轻的基层党员内心的独白,质朴而又热烈。
精彩回眸
宿城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啦!
“金牌阅读推广人”等您来参加!
邀请函 | 最优秀的你,请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