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在花海之下,枇杷硕果累累,牡丹生机勃勃.近日,晚报记者来到省级“四好村”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看到的一切都充满了喜悦和自豪。早在2010年,村里就开始建设新的村庄聚落,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村里大力发展产业,安置闲置劳动力,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大学生陈昊宇回家养牛
建扶贫产业园助残疾人就业增收
67岁的村民金贤弟是一个贫困家庭。他的儿子在国外工作时被机器切断了电源,他的两个孙子是智障。2015年,政府统一规划定居点时,拆除了金贤地的老房子,新建了180多平方米的房屋。“新房子没花我们一分钱。”金贤娣说,他和妻子现在在村里工业园区的红星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作,年收入4万多元。
枇杷村支部书记杨彬介绍,红星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是在霸州市残联的帮助下成立的,以“合作用地残疾人贫困户”模式解决贫困户和残疾人就业。占地500多亩,种植核桃树和牡丹苗。目前全村共有161户加入合作社,其中贫困户65户,解决了75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村民除草芍药
贷款发展种植养殖
贫困户成致富带头人
金,今年40多岁,早年在外打工时受伤,左腿被截肢。他被认定为二等残疾人,是村里的贫困户。2013年,金回到枇杷村,在霸州市残联的帮助下承包了十多亩土地,养了500只土鸡,种了180亩枇杷树,种了几十亩西瓜。“一年的鸡和蛋收入6-7万元,西瓜送到巴城的一些大酒店,一车西瓜收入2000元。”今年2月,金以其农房产权证向枇杷产业园投资10万元。他还计划扩大养鸡场,饲养1000只土鸡。
在金代的养鸡场和枇杷工业园,有13户贫困户在这里工作。最近种西瓜苗的时候,每天都有几十个村民为金朝干活。
大学生回乡养牛
一年净利润50多万
陈昊宇今年28岁。2011年大学毕业后,他在成都一家公司工作。有一年春节,他和父母回老家枇杷村看望爷爷奶奶。他看到村子里有很多老人,还有一大片土地被遗弃了。听说政府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我想照顾我的祖父母,我想做一些成绩。”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于是在2015年回到枇杷村,承包了3亩地养牛,12块地种草。陈昊宇说牛棚里有150头牛。他请了两个贫困户割草养牛,月薪3000元,还请了四个贫困户种草。
“我以前在公司工作,工资只够个人开销。现在,我在村里养牛。去年我卖了150头牛,每头卖1.3万元,净收入50多万。”陈昊宇说。(记者田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