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江西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的核心在于科技。
据统计,江西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从2012年全国第25位上升到2016年第20位,是全国唯一连续4年前移的省份;全省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量从2012年的0.45件增加到2017年的1.92件;2013年至2017年,我省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1项,李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奖总数较前五年增长36.7%.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新钢(集团)有限公司工人在高效发电总控制室检查高炉煤气循环发电系统运行情况。近日,新钢集团公司燃气综合利用高效发电项目一期2台发电机组并网发电,年发电量8.3亿千瓦时。通讯员周良照片
突破体制机制壁垒,让改革之火点燃发展引擎
“离职创新创业政策力度大、优惠力度大,给了科技人员一个‘安心’。”说起《江西省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若干规定》,省环境科学院原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彭坤国深受感动。2016年7月,彭坤国带领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近10名技术骨干离职创业。他的团队发挥行业经验和技术优势,引进国内外环保领域的前沿人才。目前,彭坤国已成为涵盖环境咨询服务、环境工程设计、高端环保技术研发与转化的专业技术团队,拥有博士、硕士30余人。公司成立一年来,业务合同价值超过3000万元。依托团队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为我省工业园区和大中型企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综合环境服务和环保“疑难杂症”诊疗。
《江西省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若干规定》,2016年4月发布,“松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这是我省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我省高举“创新引领”旗帜,扎实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制定地方创新法规《江西省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对提升江西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创新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江西省创新驱动“5511”工程实施意见》既加大我省“十三五”期间国家创新平台和载体新设力度,又着力巩固提升现有国家级、省级平台和载体建设水平和质量;建立64项公司化科技协同创新,发放扶持资金6.2亿元,激励企业、社会和财政资金47亿元投入企业研发.
五年来,全省科技系统尊重科研规律和市场规律,增加服务,激活创新创业动力。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2年的39.7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96.19亿元,增长142%。
打造人才聚集高地,让智慧强音力促绿色崛起
2016年新年伊始,我省12项优秀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
五年来,我省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育种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农业部批准,成为我省第一个依靠自身力量独立建设的实验室
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实现了我省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离子型稀土和脐橙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使我省国家级研发平台达12个……加快成果转化应用,让科技创新引领美好生活
“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及其系列产品已在19个省份、76家企业推广应用。”2018年3月1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第二负责人、南昌大学熊涛教授欣喜地向记者介绍成果转化应用情况。
最终检验科技创新的,不是科研论文、技术报告、实验样品,而是市场产品、技术实力、产业实力。我省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一项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改变我们的生活。2017年,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步伐加快,亮点事例可圈可点。
——2017年9月13日,科技部、工信部、省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框架协议》,标志着全国第二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正式落户江西。
——印发《江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方案(2017-2020年)》,举办4场全省性大型科技成果在线对接会,征集项目成果10996项,企业技术需求755项,实现技术对接1648次,达成意向328项次。加强、完善和规范全省科技成果登记工作,2017年,全省科技成果共登记7个批次640项。
——进一步完善“网上常设技术市场”服务功能,汇集省内外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21264项,技术需求639项,技术专家33048人,服务企业4423次,实现对接2406次。
启动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以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年”活动为重点,切实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率……
2018年,创新江西再出发!
本报记者 齐美煜 实习生 涂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