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随着夏天的到来,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上网。这段时间,一些不法分子变得异常活跃,利用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轻信的弱点,实施直播奖励、充值返利、兼职账单、布置作业等网络诈骗。人民网“求是”栏目统计了近年来一些针对学生的诈骗案件,提醒广大未成年人和家长提高防范意识,谨防夏天到来时上当受骗。
案例一:“价值999元的Q币只花0.1元就能买到?”
2019年2月,13岁的小林在Tik Tok看到“加入一个QQ群,0.1元免费获得王者荣耀游戏皮肤”的小视频,立马加入群。很快,他看到群管理员发来消息“0.1元可充值999元q币”。小林立即按要求扫描了对方发来的微信二维码。付款完成后,他发现自己用微信支付了999元,但他的游戏账号余额却完全没有变化。充值后,他被踢出了小组。
经审理查明,自2018年6月起,犯罪嫌疑人王某通过平台发布虚假视频,谎称可以通过低价充值的方式获得“王者荣耀”皮肤,并诱骗游戏玩家加入其视频中发布的QQ群进行诈骗。后来他在QQ群发布充值教程,谎称无论充值金额是多少,实际上只扣了0.1元或1元,以此哄骗受害人直接充值或扫描二维码将q币充值到自己指定的QQ号。
【警惕】天上没有馅饼,不要贪小便宜,不要轻信陌生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不要轻易点击未知链接。
案例二:饭圈女孩购买演唱会门票被骗1600元
2019年4月,在苏州上学的未成年人琦琦终于希望自己喜欢的明星在苏州开演唱会,但官方售票渠道一上线就被抢购一空,于是她和同学贾加在网上搜索购买渠道。琦琦的同学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在卖演唱会门票。两个大喜过望的人通过微博私信联系,最后加了对方的微信。对方说他们的票是通过大麦网渠道购买的,并给他们发了票的截图。看到截图后,他们互相相信,同意以1600元的价格买两张票。
然后琦琦和他的同学加了对方的微信转账,对方答应把票寄出去,但是过了很多天,琦琦没有收到票,于是他在微信上联系了对方,对方一直拖延,然后干脆不理琦琦。这时,琦琦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于是向苏州警方报案。
【警惕】诈骗分子利用粉丝渴望看到偶像的心理,针对防范意识不足的未成年人。常见的手段是在官方渠道门票售罄后,在一些著名的大V微博上发表评论或者在自己的微博上留言,然后通过伪造门票图片进行欺骗。因此,在购买音乐会和展览的门票时,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正规的渠道。
案例三:“兼职刷单,足不出户!日赚百元,月入过万?”
家住曲江的未成年人子涵(化名)想在业余时间赚点“外快”。不久前,她看到一个自称是计费商家的人告诉她,她有计费的任务。她10元就能赚不到50元,不用预付一分钱,不用押金,不用会费,风险低,佣金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子涵把对方加为好友。通过对方的刷单教程,我们从花苑和借书园转账了15000元。之后,对方声称交易涉嫌“恶意开票”“资金被冻结”,只是在等待退款。最后被单商户诱导添加金融QQ申请网贷。网贷审核失败,他等了2个小时也没拿到退款。对方黑掉他的QQ后,子涵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于是叫父母赶紧报警。
【警惕]在网上刷账单是违法的。网上任何要求预付资金的账单都是诈骗!不要相信“足不出户,天天赚钱”“轻松赚钱”等单一信息。即使是熟人的介绍也是陷阱。管好自己的钱袋,不要贪小便宜,大亏。
3335
一名小学生在QQ好友新闻里看到一张图片,上面写着:“今天是网上名人的姐姐h的生日,扫码进群就可以得到红包。我已经收到了几千个红包。”。同学扫码进群后,群主先让同学给群主发一个200元的红包,群主会在3到7个工作日内退回1000元。同学立即转账200元给群主。后来群主以激活费、审核费等各种理由要求该同学扫码转账共计7088元。等没有返利后,同学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警惕】返利诈骗的套路一般是骗子通过QQ、微信等渠道添加受害者
为好友或者将受害者拉入特定的QQ群,随后向受害者发布高额返现的虚假信息和截图诱骗受害者转账或者发红包,若受害者索要返利,那么骗子要么抛出更高的诱惑诱骗受害者继续转钱,要么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各种理由进行推脱,直到骗局被识破,骗子便将受害者删除或者拉黑。因此,在使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时一定要谨慎,提防各种诱惑,拒绝给未曾谋面或不确定身份的人转账汇款。案例五:好友微信换零钱,被骗2000元
福建石狮的小田收到同学发来的消息,称要换取微信零钱,让小田通过微信支付扫2000元给他,再通过银行转账转回给小田。小田将银行账号发给同学后,收到一张转账截图,显示对方已向小田父亲的账户转账2000元。看到截图后,小田便拿父亲的手机扫描了对方发来的二维码支付了2000元。没想到,父亲始终查询不到这笔银行转账。小田电话联系同学,才发现该同学早已被盗号。
【警惕】骗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某人社交平台账号信息,向其好友提出救急、换零钱等要求,以此骗取钱财。因此,在通过微信、QQ、支付宝等平台进行网络转账等涉及钱财的操作时,要提高警惕,与当事人进行当面确认或电话确认,转账后要留存好聊天记录、转账记录,意识到被骗后要及时报警。
案例六:“游戏代练赚钱,先交保证金?”
初中生小廖在“代练通”平台上看到一个寻找游戏代练员的帖子,有些心动。因为他听人说过,帮人代练游戏,可以赚点钱。之后,小廖添加一昵称为“兮仪”的QQ号,“兮仪”询问了小廖关于游戏方面的信息,并向小廖索要人民币148元保证金,小廖同意了,并通过发红包的方式支付,接着“兮仪”以小廖账号等级太低为由,让小廖缴纳50元的升级费,小廖也同意了。后来“兮仪”又让小廖缴纳人民币148元“效率金”、200的会员激活费,小廖都以发红包方式给了对方。最后,“兮仪”直接把小廖删除了,小廖才感觉自己被骗,赶紧在当天下午到盐仓派出所报案。
【警惕】网上求职有风险,转账交钱需谨慎。寻找兼职要到正规的人才市场或劳务中介,对网络上代加工、游戏代练之类的兼职信息不要盲目轻信,特别是当对方提出先交各种“保证金”等要求时,更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转账。
案例七:游戏装备优惠出售?被骗9999元
12岁初中生A同学玩手游时,一名游戏玩家通过QQ发来信息,称游戏装备搞活动可以优惠出售,还称扫二维码可以加赠装备。A同学使用妈妈的手机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手机上出现了ipad微信登录确认界面,A同学确认登录后,对方再次发来二维码,要求输入“9999”,A同学按要求操作后,发现妈妈的微信被转出了9999元。A同学质问对方怎么回事,对方称想退款就继续扫码输入“9999”。在一旁听见A同学异常沟通情况的妈妈,拿起手机发现自己的微信在一个ipad上登录了,且微信钱包被人从银行卡里6次提现了共38000元到微信零钱,并已经转出9999元。当天晚上,A同学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派出所报案。
无独有偶,福建晋江一女生被同类型诈骗手法骗光了压岁钱,被骗刷走了父亲银行卡内16万多元。
【警惕】在使用二维码时,要小心识别,谨慎扫描。在通过扫描二维码缴费的情形下,在支付前需要反复确认。在扫码过程及交易支付时,最好设置经过本人的一些验证方式才能直接扫走取现,如指纹、手势等。如扫描陌生二维码,显示“ipad微信登录确认界面”,应提高警惕,反复确认,如出现异常应中止操作流程。 (温璐 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