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理财是为了财务自由吗 创业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财务自由

你能存多少钱,这样你就不用再去上班了?

答案是,当你存的钱可以让你经济自由时,你可以停止工作。

但是我们能存多少钱来实现财务自由呢?

10多年前,99%的中国人不知道什么是理财,也从未听说过“财务自由”.这个概念

今天,就像很多普通人可以谈论GDP和CPI一样,无论是情感写手还是八卦写手,随便写点什么都能脱口而出“财务自由”这个词。

很多人也隐约意识到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财务自由,但李哥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发现绝大部分中国人对财务自由的认知,依然存在三个巨大的误解。

1

你以为财务自由是一个客观的数值

朋友,财务自由是一种主观的心态

很多人有一种观点,只要我尽可能多的挣钱,我就能实现财务自由。

错了。

决定你是否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取决于三个因子的综合互动。

一是你过去积累的存量财富有多大。

二是你未来钱生钱的速度有多快。

这两者共同构成了财务资源的供给曲线.更一般地说,是钱生钱的本金有多少,效率有多高。

第三,你对物质的渴望程度。

更准确的说,是你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期待,以及每年要花多少钱。这是你的财务资源需求曲线.

如果一个生活在西部农村的年轻人,通过劳动积累了50万元,他可能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虽然在一线城市居民眼里,50万元可能只够买个厕所。但是因为他可能物质欲望很小,当地物价很便宜,买不起房子,甚至自己种粮食,一年可能要花2到3万元维持日常生活。因此,50万元的金融资产存量足够他在当地悠闲地生活。

两年前,李哥还听到一个极端的新闻故事,说上海有一对夫妻,生活得一团糟。他们通常没有任何社交。他们自己做饭,几乎从不出去吃饭,不要孩子,不买车,平时也很少买衣服。房子是父母给的,所以他们不需要还贷。

当然,它们也不起作用。他们每天大部分时间在网上下载各种免费的电影和电视综艺节目。其实他们一年的生活费还不到2万元!

看到这个消息后,很多人攻击他们,说他们年纪轻轻就不工作,不奋斗,不赚钱,靠父母在山上生活。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价值?

虽然李哥不同意这种生活方式,但其他人都是这样的价值观。人们这样生活,既不违法也不违背道德。他们不买车,减少废气排放。他们在家吃得更健康。人们不会给社会增加任何负担。人就是这么绝望,不想整天打鸡血,去公司搞复杂的人际关系,还要被老板训话。他们太累了,每天都在网上追剧。

其实,如果父母留下两套房子,一套给自己,一套给房租,只要租金收入超过日常开销,即使不太懂理财,也已经实现了财富

务自由了。


所以决定一个人是否实现财务自由的三个要素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第三个——你的物质欲望有多大。


这不是数学问题,而是心态问题,不是财富规模大小的问题,而是价值观取向的问题。


我们许多人对理财最大的误解,就是只会满脑子想着给自己的财务资源供给曲线做加法,却从来没想过是不是也可以给自己的财务资源需求曲线做减法。


理财也好,工作也罢,最终目的是希望自己能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当你手里的财务资源一时半会没办法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态势的话,那适当降低你的心理预期,一样可以增加你的幸福感。


这种做法,你可以称之为loser的阿Q精神,也可以称之为无能者自我麻醉的心灵鸡汤,但是——


~真~的~很~管~用~


2


你以为收入高于支出就能实现财务自由


朋友,你是不是忘了先扣除通胀准备金


许多人计算自己是否实现财务自由的算法是:假如我每年要花10万元,我现在已经积攒了200万可生息的金融资产,只要保证每年能获得5%的投资回报率,就能赚到我要花的10万元,那我就实现财务自由了。


可事实上你只是实现了当下这个时间点的财务自由,你没有实现永续的财务自由。


所谓永续的财务自由,就是你这点钱永远能够跑赢通胀,不管未来物价如何上涨,你的生活水平都不会下降,直到你活到100岁,1000岁,10000岁,都不会下降。


当然,所谓的永续财务自由状态也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


人总有一死,我们自己都不可能实现永续生存,那多出来那么多钱最后也只会成为遗产。所以当我们已是高龄老人时,没必要继续维持永续的财务自由状态。


届时,你的可支配财务资源,就算每年逐渐递减也是非常合理的。


但当我们还很年轻或刚刚人到中年时,判断是否已实现财务自由,就必须从永续财务自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为随着科技飞速进步,你可能还要活很久很久。



力哥曾结合中国国情,做过这样一个预测:


我认为未来30年,中国合理的年化通胀率,大概率在5%左右,而经过科学理财后,合理的投资回报率能达到8%左右。这意味着你可以最多拿出3%的投资回报率用于日常生活。


用满足你当下理想生活所需的年度支出,去除以3%,得到的数值,就是此时此刻你实现财务自由的标准。


当然,正如我上一条说的,这个标准不是死的,而是动态的。


如果未来你的欲望进一步提高了,可能就会重新从财务自由状态退回到非自由状态,又或者你突然离婚了,或者生了重病没买保险,又或者你实现财务自由后无所事事,染上了毒瘾或赌瘾,那结果都不好说。


另外未来真实的通胀速度和你的投资回报率也都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后者,假如某一年你的投资风格过于激进或投资出现严重的判断失误,可能会导致本金出现大额亏损,那也有可能使你告别财务自由状态。


对于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人来说,合理的理财方式,尤其是更加偏向保守稳健的理财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像巴菲特说的,要让复利产生神奇效果,第一要务就是必须保住本金。


所以财务自由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概念,而永远只能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概念。


3


你以为财务自由就是人生奋斗的终点


朋友,财务自由是另一段人生的起点


人群中的大多数,注定一辈子都无法实现财务自由,他们只能被动等待法定退休年龄的到来,但就算退休了,也没有足够的财务资源能让自己的生活随心所欲。


对他们来说,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运,活着本身就是一种信仰,至于所谓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那或许只是骗骗孩子的吧。


但对于已实现财务自由的人来说,他的人生就出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因为他获得了选择权,可以不需要为了赚钱而被迫工作的选择权。


不管老板把自己的事业说得多么崇高伟大,也不管你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说得多么有意义,说到底,你从事现在这份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赚钱。


如果老板明天开始不给你发工资了,但加倍给你喂鸡汤,你还会继续为了所谓的崇高伟大或者有意义而继续工作吗?


恐怕不会吧。


所以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真正崇高伟大或有意义的工作,是不给你钱也愿意去做的!


比如说传教士——没有一个跑阿富汗传教,最后被塔利班集体斩首的韩国传教士是冲着“富贵险中求”去的。


许多人以为实现财务自由以后就可以什么工作都不干了,然后自己想干嘛就干嘛。


但如果真到了那种状态,可能你会发现你的生活突然变得异常空虚,就像许多老年人在刚退休回到家中的不适感一样,人生瞬间没有了目标感,不知道该如何安排时间了。


所以,实现财务自由只不过是你为了赚钱而去奋斗的那段人生的阶段性终点,它更是你不为了赚钱还愿意去奋斗的新一段人生的起点。


当你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时,回首一生,发现自己实现财务自由之前那段人生更精彩更有意义,那或许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但如果你发现你实现财务自由之后的那段人生更精彩更有意义,恭喜你,你的人生真的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