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
“关心”能解决“不关心年轻人”的问题吗
重庆0-3岁婴幼托育市场调查
图为专业幼儿园的老师给孩子们讲图片和故事。(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托儿所的老师和孩子们玩互动游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生孩子不容易,带孩子更难。
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父母育儿观念的转变和育儿需求的提高,0-3岁儿童的育儿问题成为当前的教育话题之一。
托儿所机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很多有两个员工的家庭对于谁来带孩子上幼儿园的焦虑。目前重庆的苗圃市场发展如何?有哪些困难和问题?当代年轻父母对儿童保育服务有什么期望?对此,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托育市场 重庆主要分两类
日前,记者发现,重庆的托儿所市场以专业托儿所中心和家庭式托儿所机构为主。这两类托儿所为3岁以下的婴儿提供全日照料、半日照料、临时照料和其他服务。例如,在全日制护理中,家长可以在早上8: 00把孩子送到公园,晚上6: 00去接他们。
“这两类托养机构的收费从每月2000元到9000元不等。主要区别是地理位置、专业师资、硬件设施、功能支持和课程内容。”海廷墩国际教育集团副总经理杨表示,目前重庆的育婴堂市场与北方和深耕相比还不成熟,家长的育婴堂意识有待引领,所以育婴堂的数量和规模都不大。
据记者走访,家庭式托幼机构主要设置在小区内,租用小区一楼进行改造,场地面积主要集中在120-150平方米。
在渝北区一家族式托幼机构,记者看到该机构在小区一楼租了一套带花园的房子,面积约140平方米。在场地布局上,客厅是儿童主要活动场所,花园有幼儿游乐设施,其余四个房间是教室和儿童休息场所。
“包括我在内,工作人员基本固定在5人,一般都是从这个社区招聘孩子。”该机构负责人表示,招聘的托儿所大部分是幼师,主要照顾2-3岁的孩子,每个孩子每月费用2500-3000元,托儿所不超过20个。
但专业育婴中心主要设置在社区商业区,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收费标准为每个孩子每月4000-9000元。
“只有这么大的场馆,才能满足所有功能,进行专业化分区。”爱德凯国际婴幼儿照护中心运营总监王表示,按照专业标准,照护中心必须有客厅、服务管理室和供应室,以及充足的活动场地。此外,还有专业洗手间、保健室、晨检室、家庭咨询室等。
"我们可以照顾3个月大的婴儿。"据王介绍,在保育员配置上,国家标准是护理班1: 3,小保育班1: 5,大保育班1: 7,已经达到了1: 3,1: 4,1: 5。
专业托育中心 人才缺乏且培养成本过高
33岁的王曾在一家世界500强外企工作。在她任职期间,她了解到许多外国公司会与当地教育机构合作,为有孩子的员工建立一个小型日托中心。
“在外企工作五年,我见过很多职场女性在生完孩子后,无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烦恼。我也是其中之一。我也看到了育儿带来的便利,所以想在重庆成立一个育儿中心来解决这个问题。职场女性的烦恼。”2015年,王毅然离职,决定和几个有育儿经验的朋友一起创业。
“你可以照顾2岁以下的孩子,那时候重庆才3岁
四家吧。”王明燕回忆说,那时的托育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主要开办在小区里,没有具体开办标准,也没有主管部门牵头管理。当年的王明燕和朋友到工商注册了早教中心的营业执照,开办了一家托育中心。为有别于家庭式托育,王明燕决定把托育中心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她开始向国内其他城市和境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学习先进的托育模式及经验。
经过几年发展,托育中心规模逐渐扩大,但王明燕却在2019年初打起了退堂鼓。“那时出现了一个瓶颈——没有托育方面的人才支撑,服务品质很难保障!”王明燕坦言,那时,国内的高校没有设置托育相关专业,托育机构只能招聘学前教育等专业人员,再自行开展重新学习培养。
“真的是手把手教每一个细节,培养一个合格的托育人员需要花费一年时间。”人才的缺乏和培养成本过高,让王明燕感到前景不很乐观。
也就在当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加大了对托育行业的规范化指引、监管和支持力度,明确17个部门共同保障推动托育行业发展。这让她重燃希望。
“我觉得这是一个新机会,托育行业将迎来新发展。”王明燕说,虽然托育人才缺乏这一问题目前还没得到较好解决,依然以各机构自行培养为主,但未来肯定会有所改变。“希望有关部门能出台托育培训的相关标准,并颁发相应的资格证,同时,高校能为社会输出更多的托育人才。”
家庭式托育机构 希望降低备案登记要求
“国家出台《指导意见》后,托育机构的管理由各地卫健委牵头负责。”杨雪竹介绍,重庆方面,去年7月,市卫健委联合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贯彻托育机构登记和备案办法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导托育服务机构进行备案登记。
“据我了解,目前重庆还没有公办的托育机构。”王明燕说,前期她做过大量市场调查,重庆大大小小的托育机构大概有100余家,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只有部分在卫健委登记备案。
“备案登记是有一定门槛的,包括消防验收、场地面积、托育机构人员资格证等。”王明燕说,她认为这样的门槛并不算高,但对一些开在小区里的家庭式托育机构来说,就较难符合备案要求了。
“我们的专业程度、服务态度都是受到家长们肯定的,但由于一些硬件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法备案。”一家尚未备案登记的家庭式托育机构工作人员说,小区内的家庭式托育机构能较好满足小区及周边家庭的托育需求,收费也较低,有存在的合理性。她希望能降低对家庭式托育机构备案登记要求,让家庭式托育成为更多家长的选择。
年轻父母 呼唤公办普惠性托育机构
连日来,记者随机采访了30位80、90后父母。其中,24位表示,家庭曾因谁带孩子发生过矛盾;16位表示,正是由于没有足够精力带孩子,拒绝生二胎;21位表示,对私立托育机构心存疑虑,希望发展更多有安全保障、价格合适的公办托育机构。
“父母最近身体不好,无法继续带娃,考虑过请育儿嫂和托育,但开销较大,难以承担。”家住九龙坡区的刘晶晶是一位1岁半女孩的母亲,原本打算生二胎的她,最近打消了这一念头。刘晶晶表示,希望重庆有收费低的普惠性托育中心。
“老人虽然愿意带,但教育方式还是有很多问题,而且随着年龄偏大,身体也吃不消。”34岁的张颖有个两岁大的儿子,一直婆婆在带。张颖说,育儿嫂和专业托育中心价格不菲,家庭式托育她又不放心。“在没有公办托育机构的情况下,建议可先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多发展一些普惠性托育机构。”
对家长们的焦虑,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重庆市委会副主委、市政协副秘书长刘文贤就发出呼吁:应多元化增加托育服务供给,依托公办机构兴办一批具有普惠性和公益性的托育机构,满足普通收入家庭需求。
刘文贤的建议来自于他对托育服务多年以来的调查研究。目前,我国0至3岁托育服务缺口巨大,但公办性、公益性的托育机构甚少。同时,婴幼儿托育机构的评定和考核等标准缺乏,管理不规范,教学质量、运营标准等少有部门监管,存在较高的运营风险,导致许多家长不愿将孩子送往托育机构。
专家建议 每个社区至少一个托育场所
托育服务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调查,在0至3岁婴幼儿的家庭中,有托育服务需求的占30%。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调查数据显示,我国0至3岁婴幼儿入托率只有5%左右。
“针对0至3岁的小孩,我国90%的家庭还是以祖辈照料为主。”托育专家、蓓拉课堂创始人赵子成分析认为,国务院发布《指导意见》后,我国托育行业进入政策规范化发展阶段。但目前,人才的缺乏以及资金成本过高,成为制约托育行业发展的瓶颈。
赵子成说,从市场化角度来看,当前,家庭式托育机构更容易生存。“目前,开办一家符合标准的专业托育中心,其租金成本、人工成本、营销成本等都比较高,如果按照普惠性的价格经营,基本不可能赚钱。”赵子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家有100个托位的托育机构,只有入园率达到60%才能保本,超过80%才能盈利。即使如此,资金回笼的周期也在3-5年左右。
而家庭式托育机构就不一样,其前期投入不高,收费较低,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并良好地持续经营下去。“不过,家庭式托育机构受场地等因素制约,不能满足备案登记要求,目前不被认为是合格的托育机构。”赵子成说。
“正是受这些瓶颈因素影响,当前从事托育的人并不算多,民办托育机构正在艰难成长。如果要达到普惠这一目标,政府帮助民办托育机构降低投入和运营成本是第一步。”为此,赵子成建议,政府首先应认可家庭式托育机构,同时以补租金、补人头、补托位等形式培育托育市场,进而发展更多普惠性、老百姓负担得起的托育机构。此外,还可以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设立托育点,满足职工托育需求。
而在政策的落实方面,杨雪竹则建议,政策应平等对待各类托育机构,符合要求即可获得如场地、政策补贴等支持,让社会机构各展所长,营造健康的托育服务生态,鼓励不同类型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为广大需求者提供服务。
另外,针对我国大部分大专院校都没有开设0至3岁的托育专业,也没有托育教师资格证书这一问题,赵子成建议,国家应鼓励大专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培养专业的托育人才,政府部门也应尽快建立相关资质认证,同时,加大对已有托育机构内教师的培训。“比如,上海就委托高校对2000名托育师进行培训,这些方式各地都可以借鉴。”
“发展托育服务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未来,每个街道或社区都应有至少一个托育场所,托育机构的数量应该超过幼儿园的数量。”赵子成还建议,随着托育机构数量增加,政府部门还应牵头成立托育行业相关协会,通过协会,能更加有效地管理和规范托育行业。
他山之石>>>
幼儿与保教人员的配比不高于7∶1
浙江出台全国首个托班指南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最近出台了全国首个幼儿园托班管理指南,印发了《浙江省幼儿园托班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指南》)的通知。《管理指南》涉及托班班级规模、回应性关照、家园合作等多个方面,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各级各类幼儿园举办的面向2—3岁幼儿实施保育教育活动的全日制、半日制托班。
《管理指南》规定,幼儿园办托班须经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开设。入托年龄原则上为24个月及以上。托班一般按25—36个月编班,也可以按25—30个月、31—36个月编班,每班人数不超过20人。
托班班级应当配足专任教师和保育员(以下简称保教人员),幼儿与保教人员的配比不高于7∶1。托班教师需获得适用的教师资格证并获得托育保教方面的相关培训;托班保育员应当取得保育员上岗证及托育保教方面的相关培训。
本文来自【重庆日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